法庭科学原理
编号:100232
书名:法庭科学原理
作者:贾治辉,张翠玲,痴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25-9-1
入库时间:2025-9-6
定价:78元
[图书内容简介]
《法庭科学原理》是一本针对法学、司法鉴定学及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的专业教科书,主要介绍法庭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该书是在综合中外司法鉴定、刑事科学技术和法庭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成果,以及我国证据科学交叉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内容涵盖了法庭科学的导论、简史、基础理论、非同一认定理论、鉴定方法、鉴定意见的质证与证据评价、法庭科学管理、中外法庭科学的比较以及中西方法庭科学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该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司法鉴定教学、研究,以及从业者的专业参考书。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法庭科学导论
第一节 法庭科学的概念
一、法庭科学概念的源起与发展
二、法庭科学与相关专业的关系
三、法庭科学的“科学”内涵
四、法庭科学的“科学性”要求
第二节 法庭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法庭科学的研究对象
二、法庭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法庭科学的基本原则
四、法庭科学的任务
第三节 法庭科学学科体系
一、国内外主要高校、研究机构设置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及研究内容
二、法庭科学与其相近二级学科或方向的关系
三、法庭科学领域内的分支学科
四、法庭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法庭科学的发展趋势
一、法庭科学在内容、方法上将深入体现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二、法庭科学将持续吸纳新领域和新工具
三、法庭科学的质量管理
四、法庭科学证据评价范式的转变
第二章 法庭科学简史
第一节 中国法庭科学简史
一、最早的“同一认定”
二、最早的“亲缘关系认定”
三、最早的法医论著
第二节 西方法庭科学简史
一、西方法庭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以前
二、西方法庭科学的发展阶段——19世纪
三、西方法庭科学的现代化阶段——20世纪至今
第三章 法庭科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物质交换理论
一、物质交换理论的含义
二、物质交换的类型
三、物质交换的条件及特性
四、物质交换理论的价值
五、物质交换理论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信息转移理论
一、基本问题的厘清
二、犯罪过程中信息转移的必然性
三、犯罪过程中转移的信息的类型
四、犯罪过程中信息转移的过程
五、犯罪过程中信息转移的规律
六、犯罪过程中信息转移理论的价值
第三节 同一认定理论
一、同一认定理论的概念
二、同一认定的科学依据
三、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
四、同一认定的逻辑模式
五、同一认定的技术程序与方法
第四节 轨迹分析理论
一、轨迹是事件或案件的要素
二、轨迹链分析与重建理论
第五节 事故、环境污染损害致因理论
一、事故、环境污染损害致因鉴定的概念
二、事故致因理论
三、环境污染损害致因理论
第六节 仿真伪造证据识别理论
一、仿真伪造鉴别的理论
二、仿真伪造的鉴别依据及方法
第四章 非同一认定鉴定理论
第一节 非同一认定鉴定概述
一、非同一认定鉴定的专门性问题与专门知识
二、非同一认定鉴定理论
三、非同一认定鉴定的价值
四、非同一认定鉴定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非同一认定鉴定的种类及特点
一、确定事实有无的鉴定
二、确定事物真伪的鉴定
三、确定事实因果关系的鉴定
四、确定事实状况的鉴定
五、确定精神状态的鉴定
第三节 确定事实有无的鉴定
一、法医临床鉴定类
二、法医毒物鉴定类
三、痕迹鉴定类
四、电子数据鉴定类
第四节 确定事物真伪的鉴定
一、确定事物真伪的鉴定概述
二、确定事物真伪鉴定的主要类型
第五节 确定事实因果关系的鉴定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二、确定事实因果关系鉴定的重要性
三、确定事实因果关系的特点
四、确定事实因果关系的表现形式
五、确定事实因果关系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六、确定事实因果关系鉴定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确定事实状况的鉴定
一、确定事实状况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事实状况的鉴定步骤
第七节 确定精神状态的鉴定
一、概述
二、精神状态鉴定的重要性
三、精神状态鉴定的证据价值
四、法医精神病鉴定类型
第五章 法庭科学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法庭科学方法概论
一、法庭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法庭科学方法的关键要素
三、法庭科学鉴定的原则
四、法庭科学方法的关键技术
第二节 定性分析方法
一、理化检验法
二、生物检验法
三、仪器分析法
第三节 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及其特征
二、法庭科学中的测量
第四节 概率统计的方法
一、描述统计
二、推断统计
第五节 数据分析方法
一、数据理解和特征提取
二、机器学习数据建模
三、深度学习数据建模
第六章 鉴定意见质证及证据评价
第一节 鉴定意见审查
一、鉴定意见审查的启动
二、鉴定意见审查的基本任务
三、鉴定意见审查的原则
四、鉴定意见审查的步骤与方法
五、鉴定意见审查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鉴定意见质证
一、鉴定意见质证的法理基础与制度保障
二、庭审质证程序与交叉询问
三、鉴定人出庭作证方法技巧
第三节 鉴定意见证据评价
一、法庭证据科学评价的重要性
二、法庭证据评价的科学性要求
三、 法庭证据的价值评估
四、法庭证据评价的结果(鉴定意见的表述)
五、典型案例应用解析
六、小结
第七章 法庭科学管理
第一节 法庭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法庭科学管理的界定
二、司法鉴定管理的功能
第二节 司法鉴定管理结构
一、司法鉴定管理主体
二、司法鉴定管理对象
三、司法鉴定管理内容
第三节 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一、1978~1997年:形式化的分散管理阶段
二、1998~2004年:分散管理的延续阶段
三、2005年至今:形式化统一管理与实质化统一管理的交错阶段
第四节 法庭科学标准化与认证认可
一、法庭科学标准化发展历程
二、我国现行法庭科学标准化工作现状
三、我国法庭科学标准化发展趋势
四、法庭科学与认证认可
第八章 中外现代法庭科学比较
第一节 中外法庭科学法律制度比较
一、法庭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二、法庭科学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三、法庭科学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二节 法庭科学证据立法比较
一、法庭科学的法律背景
二、英国法庭科学相关立法
三、美国法庭科学相关立法
四、德国法庭科学相关立法
五、外国法庭科学比较
第三节 法庭科学证据标准比较
一、美国法庭科学证据标准
二、澳大利亚法庭科学证据标准
三、欧洲法庭科学证据标准
四、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五、总结
第四节 法庭科学意见质证与采信比较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鉴定意见质证与采信制度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鉴定意见质证与采信制度
三、我国现行的鉴定意见质证与采信制度
第九章 法庭科学文化
第一节 法庭科学文化概述
一、法庭科学文化的开端——神示证据制度
二、法庭科学文化的发展——法定证据制度
三、法庭科学文化的演变与转归——近现代证据制度
第二节 中西方法庭科学文化特点
一、中国法庭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
二、西方法庭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
三、中西方法庭科学文化的特点
四、结语
第三节 法庭科学文化的价值
一、形成
二、内涵
三、功能
四、实现
五、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