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卷证制度研究
编号:100264
书名:刑事卷证制度研究
作者:孔德伦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25-6-1
入库时间:2025-9-6
定价:89元
[图书内容简介]
"刑事卷证制度是刑事诉讼的核心环节,其运行直接关系到庭审实质化改革成效,更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抓手。本书聚焦卷证依赖导致的庭审虚化难题,立足中国司法实践,融合比较法考察、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系统解析刑事卷证制度的内涵与功能,梳理制作、移送、运用全流程在抑制侦查权、保障辩护权、规范裁判中的基础作用,并深入剖析域外的刑事卷证制作、移送及运用制度,为我国的刑事卷证制度优化提供镜鉴。
针对我国刑事卷证制作不规范、移送粗放、运用僵化等问题,本书创新性地提出分类治理方案及配套立法完善、程序协同与理念更新路径。无论是法学研究者探寻制度机理,还是司法实务者破解实践困局,都能从中获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操作性的指引,为理解刑事卷证制度价值、推进庭审实质化提供清晰路径。"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域内外研究现状
(一)域外研究现状
(二)域内研究现状
(三)域内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事卷证制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刑事卷证的内涵
一、刑事卷证的概念界定
(一)何为刑事卷证
(二)刑事卷证的外延
二、刑事卷证与易混淆概念的关系辨析
(一)刑事卷证与刑事卷宗
(二)刑事卷证与案卷笔录
(三)刑事卷证与书面证言
第二节刑事卷证制度的内涵
一、刑事卷证制作制度
二、刑事卷证移送制度
三、刑事卷证运用制度
四、刑事卷证各项制度的地位
(一)刑事卷证制作制度是刑事卷证制度的基础
(二)刑事卷证移送制度是刑事卷证制度的关键
(三)刑事卷证运用制度是刑事卷证制度的核心
第三节刑事卷证制度的功能
一、刑事卷证制作制度的功能
(一)抑制侦查权力
(二)奠定公正审判基础
(三)保护被追诉人权利
二、刑事卷证移送制度的功能
(一)规范公诉权
(二)保障辩护权
(三)影响法官庭前预断
三、刑事卷证运用制度的功能
(一)影响卷证的证据能力
(二)影响控方的证明责任
(三)影响法官的心证
第二章域外刑事卷证制度及运行考察
第一节域外刑事卷证制作的制度模式
一、诉讼式刑事卷证制作模式
(一)美国模式
(二)英国模式
二、控诉式刑事卷证制作模式
(一)德国模式
(二)法国模式
三、折中式刑事卷证制作模式
(一)日本模式
(二)意大利模式
第二节域外刑事卷证移送的制度模式
一、卷证不并送制度模式
(一)美国模式
(二)英国模式
(三)日本模式
二、卷证并送制度模式
(一)德国模式
(二)法国模式
三、双重卷证制度模式
第三节域外刑事卷证运用的制度模式
一、否定证据能力模式
(一)采行卷证不并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二)采行卷证并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三)采行双重卷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二、肯定证据能力模式
(一)采行卷证不并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二)采行卷证并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三)采行双重卷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三、附条件肯定证据能力模式
(一)采行卷证不并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二)采行卷证并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三)采行双重卷证制度模式国家的做法
第四节域外刑事卷证制度运行的背景分析
一、否定证据能力模式的运行条件
(一)程序制度支撑
(二)证据制度保障
(三)其他支撑性保障条件
二、肯定证据能力模式的驱动因素
(一)诉讼程序多元化
(二)证据形式复杂化
(三)利益需求多样化
第三章我国刑事卷证制度及实践考察
第一节我国刑事卷证法律规范考察
一、刑事卷证制作法律规范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刑事卷证制作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刑事卷证制作制度
二、刑事卷证移送法律规范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刑事卷证移送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刑事卷证移送制度
三、刑事卷证运用法律规范
第二节我国刑事卷证运用实践考察
一、刑事卷证在一般审判实务中的运用
(一)阅卷
(二)审卷
(三)核卷
(四)判卷
二、刑事卷证在庭审实质化改革中的运用
(一)试点改革情况要览
(二)试点法院的实践措施
第三节我国刑事卷证制度运行环境考察
一、程序制度的保障环境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二)庭前会议制度
(三)人证出庭制度
(四)刑事简易程序制度
二、司法改革的支撑环境
(一)“以审判为中心” 的诉讼制度改革
(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
(三)规范司法权运行改革
三、犯罪治理的协同环境
(一)罪名修订迈向轻罪化
(二)犯罪惩治迈向轻刑化
(三)刑事司法迈向智能化
第四章对我国刑事卷证制度及实践的反思
第一节对我国刑事卷证法律规范的反思
一、刑事卷证制作法律规范的不足
(一)侦查阶段律师参与性有限
(二)录音录像制度规定的范围狭窄
二、刑事卷证移送法律规范的不足
(一)刑事卷证移送的法律规范比较粗疏
(二)法律规范上未规定辩护卷证的移送
(三)刑事卷证移送的协同措施不完善
三、刑事卷证运用法律规范的不足
(一)未细化刑事卷证运用的制度规范
(二)未规定直接言词原则及其例外
(三)具体制度设计尚不完善
(四)现行法律规定部分内容前后相冲突
第二节对我国刑事卷证运用实践的反思
一、一般审判实务中的刑事卷证问题
(一)刑事审判卷证依赖度高
(二)证人出庭作证难度大
(三)庭前证言效力强
二、庭审实质化改革中刑事卷证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试点中刑事卷证制度的创新不足
(二)改革试点中刑事卷证运用制度的证据能力否定功能发挥不足
(三)改革试点中刑事卷证运用制度的法官心证影响功能发挥不足
第三节对我国刑事卷证制度运行环境的反思
一、刑事司法理念滞后
二、受司法实践惯性的影响
(一)刑事司法权力运行异化惯性
(二)刑事卷证心理依赖惯性
(三)刑事卷证规制重心前置惯性
三、法律解释方法运用不足
第五章我国刑事卷证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我国刑事卷证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刑事卷证制度的立法完善思路
(一)程序法思路
(二)证据法思路
(三)单行法思路
(四)本书的主张
二、刑事卷证制作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探索建立适度沉默权规则
(二)探索建立刑事卷证制作律师在场制度
(三)建立健全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四)完善侦查阶段辩护权的法律保障
三、刑事卷证移送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刑事卷证移送制度的完善方案述评
(二)本书的主张
(三)刑事卷证移送制度立法完善的具体路径
四、刑事卷证运用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刑事卷证运用制度的完善方案述评
(二)现有完善方案的不足
(三)刑事卷证运用制度立法完善的路径选择
(四)刑事卷证运用制度立法完善的具体路径
第二节我国刑事卷证制度协同措施的完善
一、树立刑事司法新理念
(一)树立科学司法理念
(二)树立讼争文化理念
(三)树立有限追责理念
二、完善程序制度的协同措施
(一)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二)完善庭前会议制度
(三)完善辩护制度
三、构建证据制度的协同措施
(一)构建刑事卷证法律效力制度
(二)构建审判人员 “阅卷”“核卷” 适用范围限制制度
第三节我国刑事卷证司法运用的完善
一、扩张解释直接言词原则条款
二、限制解释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条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