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
编号:10190
书名: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
作者:翟中东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03-1-15
入库时间:2003-1-27
定价:18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2002年2月23日某大学一学生使用硫酸在动物园烧伤5头
熊。关于本案如何处理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有的认为,既
然刑法规定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不能因为其是大学生而不追究其
刑事责任,理应根据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追究刑事责任。有的认
为,行为人毕竟是著名大学的学子,其行为与流氓寻衅滋事以残
害生灵为乐不同。前者强调法律适用的一般性;后者突出法律适
用的个别性。这里讨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在刑事司法中几乎所
有案件在不同程度存在上述争论。例如、2000年第1期《法医
学杂志》发表的《浅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司法鉴定》一文介绍
这么个案例:某男,对岁,初中文化,船员,因涉嫌扰乱社会
秩序而被行政拘留。该男平日分恃强凌弱殴打他人,抢夺他人物
品。某日,该果进入一洒店,纵情白吃白喝后寻衅滋事,砸毁了
店内一些设施。行为后虽然派出所干警对其进行了教育,但其于
次日再次窜入该店实施槛砸与抢夺行为。此事尚未处理,行为人
三次窜入医院寻衅滋事,辱骂并任意殴打多位医务人员。同日,
单位保卫科干部询问其是否将借用1个月的手表(抵赖不还)归
还船长时,竟遭其一阵乱打。关押后行为人不仅在监内殴打3
人,而且破坏监管设施。该男幼年丧母,无人管教,经常对人实
施无礼行为,17岁时就涉嫌故意伤害罪。19岁时曾因扰乱社会
秩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5岁时又因实施扰乱社会秩序行
为而被行政拘留15天。经鉴定,行为人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关于本案,有的认为,应当根据同行为同罪的原则追究行为人的
刑事责任,也就是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有的
认为应当根据行为人的个别情况予以个别考虑,而不能忽视行为
人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这一重要的定罪量刑事实。
法律的适用需要考虑普遍性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成文法畅
行全球。然而,考虑普遍性并非意味同样的行为无条件地予以同
样的.惩罚,而不考虑行为人的个别情况。否定行为人的个别情况
是对法律普遍性的一种误解,似乎是主张公平,实际是扭曲公
平,真正的公平不仅考虑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而且考虑行为人
本身的情况。在前述两个案件中,在定罪量刑时应当将该学生使
用硫酸烧熊的行为与流氓追求刺激残害动物的行为区别开来,应
当将具有不可遏止反社会倾向的人所实施的扰乱社会秩序行为与
一般人所实施的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区别开来,特别是因与他人
偶然的争执而扰乱社会秩序者的行为。因此,法律适用要考虑行
为人的个别情况,从而使我们的刑事司法一方面在法律规定的框
架下实现法律的普遍平等。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个别
情况,关心现实中的人,实现法律意义上的真正平等。
如何考虑行为人的个别情况?
我认为应当通过人格把握犯罪人个人的情况。
所谓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
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
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
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我
之所以主张通过人格把握犯罪人的个人情况是因为:首先,人格
具有整体性,它不仅可以揭示人的社会性、心理性,而且可以反
映人的生物性,可以使我们把握全面的人,全面把握犯罪分子,
而不至于偏颇;其次,人格具有积淀性,可以使我们从发展中。
运动中认识人、把握人;再次,人格具有可测性,通过人格评估
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把握人。人格理论是人类人文科学在人学
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如果以弗洛伊德的1897年出版的《释梦》
为人格理论研究的起点,人格理论已具有百年的发展史,其对我
们认识人、分析入具有重要的价值。
刑法追求规范价值,但是,它更追求公正价值,追求效益价
值,因此,刑法不能不考虑具体的人、现实中的人,也因此,刑
法应当积极吸收入学研究的重要结晶——人格理论。使人格理论
服务于刑法研究。“法学与其他学科存有一系列双边论题或多边
论题,它需要哲学、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
行为科学等学科进行沟通、对话与合作。”21世纪的中国法学
必须在两个维度上发展:开放维度与自治维度,而不是传统的法
律自治单一维度广应当大胆运用跨学科的语言论域为法学研究
提供多样的视角和手段。将人格概念引入刑法正体现了这一时代
精神。
将人格引入刑法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促进整体、动态的犯罪人观念的形成。人格概念具有
整体性,由人格概念的整体性决定,我们在考虑刑法中的人,不
仅要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而且要从人的心理性、生物性方面出
发。由于人格概念具有动态性,我们在考虑刑法中的人时,不仅
要看他的现在,还要看他的过去,同时要考虑他的将来。
第二,利用人格测量技术评估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人身
危险性评估是当代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难题,而将人格引入刑法后
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身危险性,从而促进刑罚特别预防水平的提
高。根据人格理论.本书将犯罪人分为具有不健康人格的人、具
有心理缺陷的人、具有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的人、具
有病态人格(psychopathic personality)的人、具有反社会人格
(antisocial personality)的人、具有犯罪人格的人。在上述人格中,
在同一种情境下,被确认为后一种人格的人犯罪的可能性总要更
大一些:人格不健康的人在一定情境下有犯罪的可能,例如,有
他人犯靠,本人可能会模仿犯罪;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在一定情境
下犯罪的可能性则加大;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在一定情境下犯罪
的可能更大;而具有犯罪人格的人,特别是具有所谓典型犯罪人
格的人在一定情境犯罪可能最大。
第三,促进刑法的公正,将人格引入刑法,不仅可以促进刑
法的效益水平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刑法的公正。人格在刑法中的
引入可以更全面反映社会对行为人的责难,因而可以促进刑法的
公正。
第四,促进刑事政策合理化。将人格引入刑法,使定罪、量
刑及行刑有了更充分的可能去考虑犯罪人的社会性、心理性及生
物性。这样,根据刑事政策的合理化要求,本书提出了降低犯罪
构成的起点,扩大犯罪圈;将人格作为出罪因素。作为犯罪构成
的消极要件;开展人格调查,进行人格评估,将人格评估作为定
罪、免予刑罚、缓刑、假释、适用死刑等考虑的因素;以人格评
估作为防止权力滥用根据;整合中国的保安处分,等等。
从国际范围看,我们看到,人格已被引入刑法中,一些国家
无论在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及执行阶段都在一定程度进行人格评
估,1994年修订的法国新刑法甚至明文规定人格是刑罚裁量的
根据。从国内看,刑事法领域对人格的研究悄然兴起,、在行刑领
域内,我国由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会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联合编制的《中国罪
犯评估系统量表》已经基本完成。这套量表包含13个维度:内
外倾、情绪稳定性、从众性、冲动性、攻击性、报复性、信任
感、同情心、自信心、焦虑感、PD-11聪慧性、PD-12心理变
态倾向。PD-13犯罪思维模式,用以测量罪犯人格状况。虽然,
受制于人格理论整体研究的水平,人格评估还不准确,但是,正
如日本的大家仁教授所指出的:“的确,对人格形成的具体意义
和程度进行数学的精密称量,至少在现在时是不可能的。但是,
对实施某犯罪行为的行为人的人格、其迄今为止的人格形成如
何,可以根据该犯罪人的素质和所处的环境,是能够在今日的科
学中进行相当程度的正确评价的,即使不完全,在通过努力能够
认识的范围内把其作为责任判断的资料来使用,则无疑是必要的
将人格引入刑法,有助于沟通道德与法律之桥,使道德的责
难与法律的责难技造气通,从而通过道德维护法律的不被违反,
通过法律维护道德的权威。
将人格引入刑法有助于促进刑法对人的关怀,使刑法不仅考
虑到人的生物性、心理性,而且考虑人的社会性,不仅有利于防
卫社会,而且有助于人的善化、人性的上攀。消灭犯罪的话题可
能有些虚玄,但是运用人格调查了解人的人格状况,进而在维护
法律公正的前提下促进刑罚的个别化则是现实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人格是不能漠视的,但也不能夸大它在定
罪、量刑、行刑中的作用,因为人格理论本身还在发展中,目前
人格评估还有相当的定性成份,所以,应当将人格放在一个恰当
的位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人格的刑法价值
一、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特点
二、人格的刑法价值体现
(一)促进整体、动态的犯罪人观形成
(二)用以评估人身危险性
(三)促进刑法的公正
(四)促进刑事政策合理化
第二章定罪申的人格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外的有关研究
三、国内的研究情况
四、本书的主张
(-)将人格引入定罪范畴
(二)将人格作为出罪的根据
五、人格在定罪中的运用
(一)关于人格的位置
(二)关于人格的把握
六、结语
第三章量刑中的人格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外的学说与立法
(一)德、日学说与立法
(二)意大利的学说与立法
(三)美、英的学说与立法
(四)法国的学说与立法
三、国内的主流观点
四、本书的主张
(一)转换量刑的理论框架
(二)根据“责难——预防”要求将犯罪人
(人格)纳入量刑中
五、人格在量刑中的运用
(-)人格与量刑原则
(二)需要注意的两种人格特别的犯罪人
(三)几种特殊量刑场合下对人格的考虑
六、结语
第四章行刑中的人格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外的主张
三、国内的主要观点
四、本书的主张
五、人格矫正的运作
(-)人格矫正的原则
(二)矫正人格的工具——处遇
(三)人格矫正的机制
六、假释中的人格问题
(一)现行立法司法制度下的假释再犯预测
(二)对现行假释法律制度“再犯预测”的评
价及其改进建议
七、结语
第五章保安处分适用中的人格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外有关研究与立法
(一)日本的有关研究与立法
(二)德国的有关研究与立法
(三)意大利的有关研究与立法
三、国内的研究
四、本书的主张
五、人格在保安处分中的运用
(一)对需要处以治疗处分、禁绝处分者的人
格评估
(二)对需要处以少年保护者的人格评估
(三)对需要予以保安监置的人的人格评估
六、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