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民事诉讼法(2001卷-2002卷)
编号:10356
书名:比较民事诉讼法(2001卷-2002卷)
作者:陈刚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15
入库时间:2003-2-17
定价:22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编者的话
随着《比较民事诉讼法(2001年卷~2002年卷)》的出版,这
部由编者独立创办的专业读物已走过了四个年头。首先,请允许我
以主编的名义,向这些年来关注、扶助、支持和鼓励《比较民事诉
讼法》生成和发展的读者、学界同仁、作者、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
意。因为你们是《比较民事诉讼法》可持续发展到今天的真正基
石。
在我主持的学术建设规划中,面向民事诉讼法学的同仁们推出
的系列性专业读物共计三种:一是同行们已经熟知的《民事诉讼法
学译丛》;二是在同行们关注和鼓励下推出的《比较民事诉讼法》;
三是正在出版准备中的《民事诉讼法专题论丛》。这三种民事诉讼
法学类的读物各具特色。《民事诉讼法学译丛》旨在向同行们泽介
原汁原味的外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成果;《比较民事诉讼法》旨在
从多角度介绍和评析国外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动态及学说。而将要
推出的《民事诉讼法专题论丛》,则是介于上述两种读物之间的研
究成果。这部系列读物与《民事诉讼法学译丛》相比,在保留专题
特色的同时,突出了国内外学者对某一课题的多视角剖析;而与
《比较民事诉讼法》相比,则具有研究对象更为集中的特点。之所
以制定与实践这样一个学术建设规划,完全取决于主编的生活方
式,换而言之,从事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与科研是主编日常生活的
组成部分,抑或是精神家园或生存于世的意义所在。
四年来,承蒙学界同行的错爱和鼓励以及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使编者有了克服诸多困难连续出版计《比较民事诉讼法》的信心。在
这里还要再次衷心地感谢向本刊无偿赐稿的作者们。四年来,在
《比较民事诉讼法》上发表过论文的青年作者为学不辍,他们在向
本刊赐稿之时还只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讲师、副教授,而
如今或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或是从事博士后研究,或是由讲师升职
为副教授,或是由副教授升职为教授。虽然《比较民事诉讼法》不
应当变成青年学者作品的发表园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成为
许多青年学者向学界展现个人研究成果的“集散地”、“处女地”。
如同之前《比较民事诉讼法》各卷一样,本卷作品在选题上仍
然保持着新颖性的特色。因此本卷文稿都属于国内民事诉讼法研究
某一方面的“前沿之作”,或是对学界热点课题的再深入研究。概
括如下:
“专题研究”推出了主编与张晓薇合作的《滥用诉讼权利行为
的法律规制》一文,该文是国内第一篇从比较法学角度较为系统地
研究如何对滥用诉讼权利行为进行法律控制的专论。
为了深化滥用诉讼权利的法律对策之研究,本卷还特别收录了
张家慧撰写的《论当事人诉讼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该文节选自
张家慧的博士学位论文《当事人行为理论研究》,为了适合本刊的
发表要求,作者利用紧张的博士后研究之空隙对全文进行了再次修
订。
在英国民事诉讼法研究领域已取得瞩目成就的徐昕,向本卷提
供了他的新作《英国民事诉讼中的审前程序》。这篇论文将有助于
学界更深入地把握英国民事诉讼程序的真谛,并为构建我国的民事
诉讼审前程序提供一份值得参考的比较法文献。
由本刊固定作者之一的汪振林(汪三毛)提供的《程序保障第
三波理论之探析》,是国内首篇较为详细地阐述日本的程序保障理
论的论文。该文以“探”(介绍)和“析”(评价)的手法,描述了
日本的程序保障理论的生成与发展状况。由于日本的程序保障理论
为我国学者所重视,其中的一些观点也为我国学者所推崇,例如有
关民事诉讼制度目的论的程序保障说等,因此对该理论进行完整介
绍,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程序保障理论的基本含义,消除在该
理论理解上出现的误区。
由汪振林撰写的《辩论主义法理在本案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和孟涛撰写的《走向黄昏的辩论主义》,是深化辩论主义理论认识
的两篇佳作。前文虽然是汪先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成的,但实
际上是对其硕士学位论文《辩论主义论》的再深化研究,该文的主
要特点是对辩论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还原于历史本来面目”的读
解,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辩论主义的实质、功能及射
程;后文是从传统辩论主义的反动方面,向读者阐释辩论主义在当
代的境遇以及造成如此境遇的原因。本卷收录这两篇论文的意义,
是为了尽可能对辩论主义的生成与发展状况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阐
述。
《司法改革与权利保护保险》是日本学者小岛武司教授的新作,
也是罗筱琦博士主持的“诉讼费用制度研究”课题的又一阶段性成
果。不可否认。我国学界目前关于诉讼保险或权利保护保险的研究
尚处于“概念普及”阶段。由于在《比较民事诉讼法(2000年
卷)》一推出的国内首篇研究权利保护保险的论文“诉讼保险制度研
究”中缺乏对日本资料的介绍,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卷特别收录
了此文。该文的汉译工作由万艳红和殷文波两位同学合作完成。
本卷的“证据专栏”共收录四篇文稿。其中由主编和孟涛、杨
文明、周成深崔晓梅等共同完成的《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
研究》,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地阐述这部世界上推一的电子证据立法
基本概要的专论。本着资料共享之目的,本文附录了该部电子证据
立法的原文和试译稿。
由吴杰编译的《民事证据规则的移植与冲突》,是美国M.达
马斯卡(Mirian Damaska)教授撰写的一篇极有学术影响力的比较
法论文。证据制度是吴杰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重点,编译
该篇论文,希望说明在讨论证据制度以及诉讼制度的移植问题时,
应当充分地考虑法系间的差异所可能导致的不兼容性。
《英国<专家证据指引法>的评述》是赵信会副教授运用英国
民事司法改革的最新资料,针对我国鉴定制度改革的实际完成的一
篇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论文。另外,“证据专栏”还收录了
主编与德国学者汉斯·普维廷(Hanns Ptutting)教授交谈证明责任
问题研究的实录。留德博士吴越先生提供了这次珍贵的交流机会,
并承担了整个交谈过程的翻译工作,借此机会再次表示衷心的
感谢。
本卷的“司法改革:日本司法改革专题”、专栏共收录了四篇研
究日本司法制度改革的专题论文。这四篇论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日
本司法制度改革最终报告的内容,并结合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现
实,提出了许多新鲜的见解。由孟涛撰写的《智慧、创造和勇气的
展示:日本司法制度改革概况》,是关于日本司法制度改革最终报
告的导读,评述内容中提出了许多值得学界注意的观点。杨文明撰
写的《为回应民众期望的日本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着重阐述了日
本司法制度改革的动因及追求的理念。由周成泓撰写的《日本法曹
养成制度的改革构想介绍》。着重阐述了日本法律家阶层的培养方
式及对中国司法人事制度改革的启示。崔晓梅撰写的《国民参与制
度:论日本司法改革的国民基础》,不仅向我们读解了司法民主化
在法治国家的作用和意义,还就如何扩大我国公民参与司法以深化
司法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由于研究兴趣的原因,我极为关注日本司法制度改革的最新动
态。日本的《司法改革最终报告》发表于2001年6月,为了及时
向学界介绍该报告书的基本内容,以及从该报告书中借鉴一些有益
于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举措,我制定了读解该报告书的研究计划。
这项计划的落实者是曾由我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我已转职到湘
潭大学任教,因此这项计划的最终成果即收录于本卷的四篇论文也
就成了师生之间一段共同研究生活的纪念。祝愿他们学有所成,顺
利地完成学业。
本卷“法典精选”专栏收录了曾在俄罗斯工作多年的张西安老
师翻译的《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典》。对于我国民事诉讼
法学研究而言,翻译这部法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苏
联民事诉讼法学及立法思想曾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有过非同寻
常的影响,但是对于社会转型后的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的变化情况,
我们却了解甚少。而翻译《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典》将为
学界弥补这一研究空白,并为更深入地研究提供最基础的文献。张
先生较早前就应主编之约,及时提供了根据最新资料翻译的《俄罗
斯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典》,但诸多事由使这部极为珍贵的译稿
直到今天才得以向学界推出,借本卷出版之际向张西安先生表示歉
意。
本卷在篇幅上超过了既往各卷,计算下来有四十余万字。个中
原因主要是,原计划中的《比较民事诉讼法》每年定期出版一卷,
抑或采用年刊形式向学界推出。《比较民事诉讼法》创刊于1999
年,第一卷属于我自费印刷的内部出版物,仅向为数有限的学界同
仁赠阅。而作为第二卷的2000年卷也是因经济原因被迫推迟到
2001年9月才问世,整整迟到了一年时间。如此顺延,本卷也即
第三卷在实际上就成了2002年卷。但是将去年的刊物放在今年推
出,会给出版社的发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在转职到湘潭大学之
前,经与出版社协商,决定将第三卷作为2001年及2002年的合
刊,因而在篇幅上也就有了如此扩容。
转职以后使我获得了新的研究环境,也使《比较民事诉讼法》
获得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我有信心在各方的支持和鼓励下,
将《比较民事诉讼法》办得越来越好。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陈刚
2002年7月1日于湘潭大学北斗村
目录
[专题研究]
滥用诉讼权利行为的法律规制/张晓薇 陈刚
论当事人诉讼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张家慧
司法改革与权利保护保险/[日]小岛武司 翻译:万艳红 段文波
英国民事诉讼中的审前程序/徐昕
程序保障第三波理论之探析/汪振林
辩论主义法理在本案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汪振林
走向黄昏的辩论主义/孟涛
[证据专栏]
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研究/电子证据课题研究组
民事证据规则的移植与冲突
——证据规则移植的不可预测的命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实验
/编译:吴杰
附录:发现事实方法比较研究之评论/[美]亨利·爱特沃德
英国《专家证据指引法》的评述/赵信会
[司法改革:日本司法改革专题]
智慧、创造和勇气的展示:日本司法制度改革概观/孟涛
为回应民众期望的日本民事司法制度改革
——兼论对我国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启示/杨文明
日本法曹养成制度的改革构想介绍
——兼论对我国司法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启示/周成泓
国民参与制度:论日本司法改革的国民基础/崔晓梅
[法典精选]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典/翻译:张西安 庄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