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法总论(日本法学教科书译丛)
编号:12279
书名:刑法总论(日本法学教科书译丛)
作者:大谷实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3-7-1
入库时间:2003-9-11
定价:27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刑法的基础

第一章 刑法和刑法学
一.刑法的意义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分类
(三)刑法的规范
二.刑法的社会机能
(一)规制机能
(二)维持社会秩序机能
三.刑法和社会伦理规范
(一)社会伦理和刑法的关
(二)刑法的社会伦理机能
四.刑法学
(一)刑法解释学
{二)基础刑法学
(三)刑事法学
第二章 近代刑法学的历史
第一节 启蒙时期的刑法理论
一.近代初期的刑法
二.启蒙思想和刑法理论
(一)贝卡利亚
(二)费尔巴哈
(三)边沁
三.启蒙思想和刑事立法
(—)法国
(二)德国 (三)英国
第二节 近代刑法学的展开
一.报应刑沦
(一)从康德到黑掐尔
(二)宾丁
二、古典学派和近代学派
(一)古典学派(旧派)
(二)近代学派(新派)
三、学派之争及其终结
(一)毕尔克迈耶和李斯特
(二)学派对立的终结
四、20世纪的刑事立法
(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三节 我国的历史展开
一.到旧刑法为止
二.旧刑法.现行刑法
(一)旧刑法的制定
(二)到战争结束为止
三.战后
(一)<部分修改刑法的法律>
(二)学派之争的动向
(三)战后的栘改刑法工作
第三章刑法理论
第一节 犯罪理论
一.犯罪论的基础
(一)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二)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
(三)现实主义和檄表主义
(四)社会伦理主义和法益保护主义
二.犯罪的本质
(一)相对的意志自由论
(二)修正的法益保护主义
第二节 刑罚理论
一.有关刑罚理念的对立
二.刑罚的本质
(—)目的刑主义和报应原理
(二)综合主义
(三)二元主义
三.刑罚的机能
(一)报复机能
(二)一般预防机能
(三)特别预防机能
(四)各个机能之间的关
四.刑罚的种类
(一)刑罚的分类
(二)现行法上的刑罚
第四章 刑法的渊源和解释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意义和沿革
(一)意义
(二)沿革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一)理论根据
  (二)法律根据
  (三)派生原则
 第二节 刑法的渊源
 一:法律原则
  (一)意义
  (二)政令和罚则
  (三)条例和罚则
  (四)习惯.条理、判例
 二.刑罚法规内容妥当的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一)意义
(二)明确性原则
  (三)刑罚迭规内容妥当
  (四)禁止绝对不确定刑
 第三节 刑法解释
 一.禁止类推解释
 (一)类推解释的意义
 (二)刑罚法规解释的界限
二、类推解释的许可
第五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一、时间适用范围的意义
  (一)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二)生效时间
 二、犯罪后法律变更刑罚的场合
  (一)第6条的宗旨
  (二)法律变更刑罚
(三)行为时法、裁判时法
三、限时法
(一)意义
(二)限时法的理论
 第二节 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一.概说
  (一)意义
  (二)基本原则
 二、空间适用范围
  (一)属地原则
  (二)属人原则
  (三)保护原则
  (四)世界原则
三.外国刘决的效力
四.犯人的引渡
第三节 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一.意义
二.适用上的例外
(一)国内法上的例外
(二)国际法上的例外
第四节 刑法对事的适用范围

第二编 犯罪
第一章 犯罪论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一,犯罪的意义
(一)犯罪的实质意义
(二)刑法上的犯罪
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一)意义
(二)行为
(三)构成要件符合性
(四)违法性
(5)责任
三.排除犯罪性的事由
(一)意义
(二)排除违法性事由
(三)排除.减轻责任事由
四.犯罪的本质
(一)学说
(二)犯罪的本质
第二节 犯罪论的体系
一、犯罪沦体系的意义
二、犯罪要素的体系化
(一)三分说还是四分说
(二)形式性和实质性
(三)违法性判断和责任判断
三、形式的犯罪论和实质的犯罪论
(一)实质的把罪论
(二)构成要件和形式性
第三节 行为
一、概说
二.有关行为的各种学说
(一)自然行为论
(二)目的行为沦
(三)人格行为沦
(四)社会行为沦
三.刑法中的行为
(一)受意思支配
(二)外部态度
第二章 构成要件
 第一节 构成要叶的概念
一.构人要件的意义
  (一)意义
  (二)构成要件的内容
  (三)构成要件和违法性
 二.构成要件的机能
  (一)理沦机能
  (二)社会机能
 三.构成要件的种类
  (一)基本的构成要件.修正的构成要什
  (二)封闭的构成要件.开放的构成要件
  (三)消极的构成要
(四)消汲的构成要件要素理论第二节 构成要件要素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和构成要件要素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
(二)构成要件要素
二.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一)行为主体
(二)行为对象
(三)行为状况
(四)行为
(五)行为结果
(六)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一)意义
(二)一般的主观要素
(三)特殊的主观要素
四.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
(一)已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二)作为违法类型和任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
五.构成要件的解释
(一)构成要件的确定
(二)开放的构成要件的场合
(三)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场合
(四)修正的构成要件的场合
第三节 构成要件符合
第一款 实行行为的意义
一.构成要件符合性的意义
二、实行行为
(一)意义
(二)实行行为的形态
第二款 不作为犯
一.概说  (一)作为犯扣不作为犯
  (二)不作为犯的理论
  (三)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
  (四)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
  (五)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六)作为身份把的不真正不作为犯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罪的成立要件
  (一)具有法律上的作为义务
  (二)违反作为义务(实行行为)
  <三)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第三款 间接正犯
 一.正犯和共犯
  (一)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
  (二)间接正犯和共犯
  (三)正犯意义
 二.间接正犯的要件
  (一)利用身体活动
  (二)利用他人的缺乏一定构成要件要素的行为
  (三)利用有故意的帮助行为
  (四)亲手犯
第四款 故意
 —、故意的概念
  (一)意义
  (二)故意的机能
 二.故意的成立要件
(一)概说
(二)认识要素
(三)意志要素二、未必的故意
(一)意义
(二)学说
(三)判例的见解
四.故意的种类
(一)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
(二)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
(三)侵害故意和危险故意
(四J韦伯的概括故意
五.事实错误排除故意
(一)错误的意义
(二)事实错误的范围
(三)事实错误的形态
(四)事实错误的解决标准
(五)具体的事实错误(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

第五款 过失
一、概述
(一)过失犯的意义
(二)传统过失论
(三)新过失论
二.过失的成立要件
(一)过失犯的构成要件的特征
(二)过失行为的客观方面——违反
(三)过失行为的主观方面——违反
(四)信赖原则
三.过失的种类
(一)一般过失和业务过失
(二)重大过失
(三)无认识的过失和有认识的过失
四.过失的竞合
(一)意义
(二)一个行为人的场合
(三)数个行为人的场合
五.结果加重犯
(一)意义
(二)要件
第六款 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意义和机能
(一)意义
(二)因果关系的机能
二.因果艾系的理论
(一)条件说
(二)原因说
(三)客观归属论
(四)相当因果关系说
(五)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妥当性
(六)对折衷说的批判
三、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
(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二)具有条件关系
(三)具有相当性
四、判例的态度
(一)采用条件说的判例
(一)采㈩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刘例
五,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一)不作为和条件关系
(二)不作为的实行为和因果关系
第三章 排除犯罪性事由
第一节 排除违法性事由
第—款 违法性的概念
一.违法性的意义 (一,违珐性和排除违法性事由
(二)违法性论
(三)放任行为
二.违法性的实质
(一)形式违法性和实质违法
(二)法益侵害原则
(三)违法性的客肥.
三.违法要素
(一)客观的违法要素
(二)主观的违法要素
(三)人的违法要素
(四)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五
四.违法性的判断
(一)判断基准
(二)可罚的违法性理论
(三)可罚的违法性和判例
(四)可罚的违法性的判断方法
第二款 排除违法性
二.排除违法性的意义
(一)意义和学说
(二)一般原理
二.排除违法性事由的种类
(一)正当行为和紧急行为
(二)排除可罚的违法性事由
第三款 正当行为
一.概说
(一)第35条的宗旨
(二)第35条的适用范围
二、法令行为
(一)意义和根据
(二)职务行为
(二)权利、义务行为
(四)基于政策的行为
(五)注意性规定的行为
三.劳动争议行为
(一)意义
(二)争义行为的正当性
(三)公务员.国营企业等的职员的争议行为,
四、业务行为
五.其他正当行为
(一)意义
(二)被害人的同意
(三)具有社会相当
第四款 正当防卫
一.概说.
(一)意义
(二)正当化的根据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一)紧迫不法的侵害
(二)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权利
(三)防卫行为的相当性
(四)正当助卫的意思
(五)防卫行为的社会相当性
三、防卫过当
(一)防卫过当的意义
(二)质的过当和量的过当
(三)故意防卫过当和过失防卫过当
(四)防卫过当的效果
四.假想防卫
(一)假想防卫的意义
(二)假想防卫过当
五.《盗犯防止法》中的特别规定
第五款 紧急避险
一、概说
(一)、紧急避险的意义
(二)根据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一)现实危险
(二)避险行为的相当性
(三)避险意思
(四)避险行为的社会相当性
(五)业务上有特别义务的人
三.避险过当、假想避险
(一)避险过当
(二)假想避险
(二)假想避险过当
第二节 排除责任事由
第—款 责任的概念
一.责任的意义
(一)责任和排除责任
(二)责任原则
二;责任的本质
(-)责任沦的展开
(二)责任的内容
二.责任要素
(一)意义
(二)主观的责任要索
(三)客观的责任要素
四.责任判断
(一)责任的宅观性
(二)责任类型和责任判断
(三)可罚的责任埋沦
(四)排除.减轩责任事由
第二款 责任能力
一、寅任能力的意义
(一)责任能力的本质
(二)作为责任前提的责任能力
(三)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
二、无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
(一)概说
(二)心神丧失者.心神耗弱者
(三)刑事未成年人
三;原因自由行为
(一)意义
(二)学说
(三)学说的探讨
(四)适用范围
第三款 作为责任要素的故意和过失
一、故意
二、过失
第四款 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
一,违法性意识的意义
(一)意义
(二)违法性意识
二、有关违法性患识的学说
(一)违法件意识必要说
(二)自然犯.法定把区别说
(三)违法性意识不要说
(四)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必要说
(五)责任
三.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
(一)意义
(二)法律根据
四,违法性错误 (一)违法性错误和责任说
(二)判例
(三)违法性错误的形态
(四)事实错误和违法性错误的
第五款 期待可能性
一.朋侍可能性的意义
(一)意义
(二)背景
(三)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
二.根据期待可能性而排除、减轻
(一)法规上的事由
(二)解释上的事由
三.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一)学说的对立
(二)行为人标准说的妥当
四、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第四章 构成要件的修正形式
第一节 未遂犯
第一款 概说
一.、犯罪实行的阶段类型
(一)三个类型
(二)预备罪、阴谋罪
(三)未遂犯
(四)既遂犯
二.预备罪、阴谋罪以及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一)学说
(二)处罚根据
第二款 未遂犯
一.概说
(一)未遂犯的意义
(二)未遂犯的种类 二.未遂犯的成立条件
(一)着手实行
(二)未发生构成要件的结果
(三)是否成立未遂犯具有争议的
三.对未遂犯的处罚
第三款 不能犯
一.不能犯的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
(二)种类
二.不能犯和未遂犯的界限
(一)有关区别标准的学说
(二)学说的探时
(三)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
(四)判例的态度
(五)具体情况的分析
第四款 中止把
一、概说
(一)意义和减免刑罚的根据
(二)减免刑罚的限据
二.中止犯的成立条件
(一)中止的任意性
(二)防止结果
三.预备非.阴谋罪的中止
(一)意义
(二)刑罚上的处理
四.对中止犯的处罚
第二节 共犯
第二款 共犯和正犯
一、共犯的意义和种类
(一)共犯的意义
(二)必要共犯
(三)同时犯
二.正犯和共犯的区别
(一)有关区别的学说
(二)正犯和共犯的区别
三.共犯的处罚根据
(一)学说
(二)共把的处罚根据
四.共把的本质
(一)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
(二)共把从属性说.共犯独立性说
五.共犯的从属性
(一)意义.
(二)从属性的有无(实行从属性)
(三)从属性的程度(要素从属性)
第二款 共同正犯
一、概说
(一)共同正犯的意义
(二)”都是正犯-的根据
二;实行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一)共同实行的意思
(二)实行行为共同的事实
(三)是否成立实行共同正犯具有
三、共谋共同正犯
(一)背景
(二)共谋共同正犯的根据
(三)共谋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四、处分
第三款 教唆犯
一、教唆犯的成立条件
(一)教峻他人
(二)被教唆人实施了犯罪 禹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工作实施办法………………….
禹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禹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
新录用国家公务员任职定级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
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疵…………..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 ……………………-
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暂行办法….………..
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
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
中,(中央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的通知…………………………………………….
党政领导千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