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法实用解答
编号:12752
书名:行政许可法实用解答
作者:湛中乐
出版社:中国检察
出版时间:2003-9-1
入库时间:2003-10-15
定价:12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一、总述………………………………………………………1
1.我国对行政许可的概念是怎样界定的?……………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
许可的界定是怎样的?………………………………3
3.应如何把握行政许可的概念?………………………5
4.我国行政许可制度是如何产生、发展
和完善的?……………………………………………6
5.行政许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
6.行政许可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7.行政许可有哪些局限性? …………………………12
8.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区别何在? ………………14
9.行政许可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是怎样的? ………………………………………15
lO.我国对行政许可性质的理解主要
有哪些观点? ………………………………………17
1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行政许可方面做了
哪些承诺? …………………………………………19
12.为兑现加入wTO时关于行政许可方面的承诺,
我国政府职能应实行哪些转变? …………………20
13.面对WTO法律体系框架的要求,实践中,我国在
行政许可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23
14.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25
15.我国《行政许可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28
16.理论界对行政许可的原则是如何归纳的? ………29
17.我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原则
是如何规定的? ……………………………………35
18.实践中对行政许可争议的行政复议、诉讼
有哪些表现形式? …………………………………39
19.我国《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
针对行政许可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41
20.实践中因行政许可行为提起行政赔偿
请求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42
21.行政许可赔偿的裁判原则是什么? ………………43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46
1.为什么要明确界定行政许可的范围? ……………46
2.行政许可范围有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48
3.行政许可范围的设定应遵循哪些原则? …………锣
4.为什么设立行政许可要遵循经济规律? …………54
5.行政许可事项的确定标准是什么? ………………55
6.我国《行政许可法》是怎样贯彻
许可设立的“合理性原则”的? …………………57
7.我国政府如何兑现加入WTO时关于
行政许可的承诺? …………………………………58
8.行政许可有哪些种类? …………………………59
9.普通许可与特许有什么区别? ……………………61
10普通许可与认可有何区别7 ………………………62
11.普通许可与登记的区别何在? ……………………63
12.核准与登记有何区别? ……………………………鲋
13.我国目前行政许可设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65
14.设定行政许可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66
15.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如何理解
行政许可的依法设定原则? ………………………69
16.如何理解行政许可设定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70
17.如何理解行政许可设定中的适当性原则? ………72
18.如何理解行政许可设定中的成本一效益
原则? ………………………………………………73
19.行政许可设定的性质是什么? ……………………74
20.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怎样划分立法
权限的? ……………………………………………76
21.按照我国的立法体制,《行政许可法》
对行政许可设定权是怎样划分的? ………………78
22.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法律具体
可以设定哪些方面的行政许可? …………………82
23.何谓法律优先原则? ………………………………83
24.我国《行政许可法》是如何体现法律
优先原则的? ………………………………………85
25.什么是法律保留原则? ……………………………86
26.在我国,法律保留原则的宪法基础是什么?
它是怎样体现在具体的法律规定中的? …………88
27.怎样理解我国《行政许可法》中对法律
保留原则的规定? …………………………………90
28.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法规
设定行政许可的条件是什么? ……………………91
29.“国务院决定”应该如何设定行政许可? ………93
30.怎样理解“国务院决定”的性质? ………………94
31.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可以
设定行政许可吗? ………………………………96
32.怎样理解地方性法规和省一级人民政府
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 …………………………98
33.怎样理解《行政许可法》第17条规定的
“其他规范性文件”?………………………………100
34.“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实践中有哪些
形式?………………………………………………102
35.设定行政许可的条件和标准的原则是什么?……104
36.我国目前的行政许可设定中,具体有哪些.
条件和标准?………………………………………106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110
1.什么是行政许可主体?……………………………110
2.我国目前许可主体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12
3.什么是行政机关?…………………………………113
4.作为行政许可主体的行政机关,在实践中
一般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14
5.我国目前可以成为行政许可主体的行政
机关有哪些?………………………………………116
6.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许可主体需要具备哪些
条件?………………………………………………119
7.什么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21
8.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中,“授权”必须
符合怎样的法定条件和要求?……………………122
9.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许可权需要
具备哪些条件?……………………………………125
10.我国目前行政许可的实践中,法律、法规授权的
组织大致包括哪些?………………………………126
1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怎样的法律
地位?………………………………………………128
12.行政许可主体可以把许可事项委托给其他
组织行使吗?………………………………………129
13.什么是综合许可机关?……………………………131
14.综合许可机关与联合许可机关有什么不同?……133
15.什么是行政许可管辖?我国现有的行政许可
管辖是怎样划分的?………………………………133
16.在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上,我国的立法和
实践是怎样体现许可效能和便民原则的?………135
四、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138
1.《行政许可法》为什么要对许可程序
作出一般规定和特别规定?………………………138
2.许可程序一般规定和特别规定是什么
关系?………………………………………………139
3.行政许可程序的规定有什么意义?………………141
4.我国行政许可程序一般规定有哪些步骤?………143
5.《行政许可法》对许可申请的程序是
如何规定的?………………………………………144
6.《行政许可法》对许可受理的程序有何
规定?………………………………………………145
7.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许可审查的
程序是怎样的?……………………………………146
8.《行政许可法》对许可决定的程序是怎样
规定的?……………………………………………148
9.在我国,行政许可受期限限制吗?………………148
10.我国行政许可听证程序是怎样的?………………149
11.行政许可变更与延续程序是什么?为什么要作
这样的规定?………………………………………151
12.什么是情报公开制度?……………………………151
13.我国《行政许可法》关于情报公开制度的立法
体现在哪些方面?…………………………………152
14.什么是听证制度?…………………………………153
15.我国《行政许可法》关于听证制度的立法体现
在哪些方面?………………………………………156
16.什么是说明理由制度?……………………………156
17.我国《行政许可法》在说明理由制度方面有
什么具体规定?……………………………………157
18.什么是回避制度?…………………………………157
19.我国《行政许可法》对回避制度是怎样
规定的?……………………………………………159
20.什么是调查制度?…………………………………160
21.调查制度在我国《行政许可法》中是怎样
体现的?……………………………………………160
22.什么是行政许可证据制度?………………………160
23.许可证据制度在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立法中
是怎样体现的?……………………………………162
24.什么是教示制度?…………………………………163
25.我国《行政许可法》关于教示制度的立法体现
在哪些方面?………………………………………165
26.什么是禁止不当接触?……………………………165
27.我国《行政许可法》对禁止不当接触是怎样
规定的?……………………………………………166
28.什么是时效制度?…………………………………166
29.我国《行政许可法》对时效制度是怎样
规定的?…………………………………………167
30.提出许可申请可采用哪些方式?…………………168
31.我国《行政许可法》对许可受理有哪些
要求?………………………………………………168
32.许可审查标准的种类有哪些?……………………169
33.行政许可决定的种类及条件有哪些?……………170
34.我国《行政许可法》为什么规定利害关系人的
听证申请权?………………………………………170
35.什么是听证程序中的行政公开原则?……………171
36.什么是听证程序中的职能分立原则?……………172
37.对听证程序中的质证原则应怎样理解?…………173
38.听证程序中的行政案卷排他性原则是
何含义?……………………………………………174
39.案卷排他性原则在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立法
中是怎样体现的?…………………………………175
40.什么是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特别规定?…………176
41.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的调整
范围有哪些?………………………………………176
42.《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规定的许可
事项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特征?………………177
43.我国《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规定的
许可的方式有哪些?………………………………179
44.为什么要采取招标、拍卖方式?…………………179
45.招标投标的具体程序是什么?……………………180
46.我国《拍卖法》对拍卖的主要程序是如何
规定的?……………………………………………182
47.我国法律对招标投标、拍卖方式的期限
作了哪些规定?……………………………………183
48.《行政许可法》对招标、拍卖的监督作了
哪些规定?…………………………………………184
49.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特定资格、资质的方式具体有哪些?………186
50.公正、公开原则在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程序中
有哪些体现?………………………………………188
51.对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进行审定的
范围、依据、方式和程序是怎样的?……………189
52.我国《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登记的程序
是什么?……………………………………………190
53.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顺序是怎样的?………192
五、行政许可的费用………………………………………193
1.行政许可收费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193
2.为什么要明确行政许可以不收费为原则?………194
3.为什么我国对行政许可没有采取“费改税”的
做法?………………………………………………196
4.我国《行政许可法》对许可收费权滥用的防范
措施是什么?………………………………………197
六、监督检查………………………………………………199
1.行政监督检查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199
2.为什么要设立许可监督检查制度?行使监督
检查的主体有哪些?………………………………200
3.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监督检查的范围和
程序是什么?………………………………………201
4.行政机关履行监督检查责任的方式有哪些?……203
5.实现许可监督检查有哪些监管方式?……………204
6.我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
管辖是怎样规定的?………………………………205
7.行政机关应当如何对特别程序规定的事项进行
监督检查?…………………………………………206
8.什么是行政许可的撤销?它与其他相关概念的
区别是什么?………………………………………207
9.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及法律后果是什么?………208
10.撤销行政许可的程序应当是怎样的?……………209
11.行政许可的撤销具体应如何操作?………………210
12.行政许可的注销包括哪些情形?…………………211
七、法律责任………………………………………………214
1.什么是法律责任?…………………………………214
2.行政法律责任的具体构成要件是什么?…………216
3.行政违法与行政行为不当有什么区别?…………217
4.行政许可违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218
5.我国《行政许可法》中规定了哪些法律
责任?………………………………………………220
6.行政许可法律责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21
7.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应当如何处理?………………222
8.行政许可机关对于不作为行为和否定性作为,
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224
9.在法律责任方面,行政许可程序有什么
特点?……一………………………………………227
10.实践中,行政许可程序性违法具体包括
哪些情形?…………………………………………228
11.《行政许可法》中对程序违法规定了哪些
法律责任?…………………………………………221
12.行政许可主体违反监督义务应当承担什么样的
法律责任?…………………………………………236
13.相对人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活动,一般要承担
何种法律责任?……………………………………232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2003年8月27日通过,自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