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物权法判解研究与适用
编号:14237
书名:物权法判解研究与适用
作者:何志
出版社:人民法院
出版时间:2004-4-1
入库时间:2004-4-6
定价:40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
第一章物权和物权的客体…………………………………(3)
第一节物权概说…………………………………………(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物权的意义及其法律特征…………………………(4)
三、物权与债权的区别…………………………………(6)
四、物权的类型…………………………………………(9)
五、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11)
第二节物权的客体………………………………………(12)
一、问题的提出…………………………………………(12)
二、物权客体——物及其特征…………………………(13)
三、物权客体——物的分类……………………………(16)
四、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20)
第二章物权法的基本原则…………………………………(21)
第一节物权法概说………………………………………(21)
一、物权法的意义………………………………………(21)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22)
三、物权法的特征………………………………………(23)
第二节 物权法定原则……………………………………(24)
一、问题的提出…………………………………………(24)
二、物权法定的意义……………………………………(27)
三、物权法定的界定……………………………………(28)
四、物权法定的内容……………………………………(31)
五、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32)
第三节一物一权原则……………………………………(34)
一、问题的提出…………………………………………(34)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意义………………………………(35)
三、一物一权的主要内容………………………………(36)
四、对前述案例的评析…………………………………(37)
第四节 公示公信原则……………………………………(37)
一、问题的提出…………………………………………(37)
二、公示原则……………………………………………(40)
三、公信原则……………………………………………(41)
四、对前述案例的评析…………………………………(43)
第三章物权的效力…………………………………………(44)
第一节物权的排他效力…………………………………(44)
一、问题的提出…………………………………………(44)
二、物权排他效力的主要内容…………………………(45)
三、对前述案例的评析…………………………………(46)
第二节 物权的优先效力…………………………………(46)
一、问题的提出…………………………………………(46)
二、物权对于债权的优先效力…………………………(48)
三、物权相互问的优先效力……………………………(50)
四、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51)
第三节物权的追及效力…………………………………(52)
一、问题的提出…………………………………………(52)
二、物权的追及效力……………………………………(53)
三、对前述案例的评析…………………………………(54)
第四节物权请求权………………………………………(56)
一、问题的提出…………………………………………(56)
二、物权请求权的性质…………………………………(56)
三、物权请求权与相关请求权的关系…………………(58)
四、物权请求权的行使…………………………………(59)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2)
第四章物权变动……………………………………………(64)
第一节物权变动概说……………………………………(64)
一、问题的提出…………………………………………(64)
二、物权的发生(取得、设定)………………………(64)
三、物权的变更…………………………………………(65)
四、物权的消灭…………………………………………(66)
五、物权变动的原因……………………………………(66)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7)
第二节 物权行为…………………………………………(67)
一、问题的提出…………………………………………(67)
二、物权行为……………………………………………(69)
三、物权行为的独立性…………………………………(71)
四、物权行为的无因性…………………………………(72)
五、我国物权法对物权行为理论应持的态度…………(73)
六、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77)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基本模式……………………………(78)
一、问题的提出…………………………………………(78)
二、意思主义变动模式…………………………………(79)
三、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80)
四、债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80)
五、我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应当采取债权形式主
义变动模式…………………………………………(82)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 … (83)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84)
一、问题的提出…………………………………………(84)
二、不动产登记的理论基础……………………………(86)
三、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88)
四、不动产登记机关及立法完善………………………(90)
五、异议登记……………………………………………(92)
六、预告登记……………………………………………(94)
七、登记机关的审查权及赔偿责任……………………(97)
八、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99)
第五节 无权处分…………………………………………(101)
一、问题的提出…………………………………………(101)
二、有权处分的主体……………………………………(102)
三、无权处分的合同效力………………………………(104)
四、对前述案例的评析…………………………………(107)
第六节 动产的占有与交付………………………………(108)
一、问题的提出…………………………………………(108)
二、动产占有与交付的公示意义………………………(109)
三、动产的交付方式、交付时间、交付地点和效力……(111)
四、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114)
第七节 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115)
一、问题的提出…………………………………………(115)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历史发展及我国立法之不足……(116)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119)
四、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122)
五、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及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
问题…………………………………………………(126)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127)
第二编所有权
第一章所有权通则…………………………………………(131)
第一节所有权概说………………………………………(131)
一、所有权在民法中的意义……………………………(131)
二、所有权的法律特征…………………………………(134)
三、所有权的社会功能…………………………………(137)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138)
一、问题的提出…………………………………………(138)
二、所有权的积极权能…………………………………(140)
三、所有权的消极权能…………………………………(144)
四、所有权权能行使的限制……………………………(145)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146)
第三节所有权的分类……………………………………(147)
一、问题的提出…………………………………………f147)
二、国家所有权及其行使………………………………(151)
三、集体所有权及其行使………………………………(154)
四、私人所有权及其行使………………………………(156)
五、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158)
第四节取得时效…………………………………………(161)
一、问题的提出…………………………………………(161)
二、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异同………………………(162)
三、取得时效制度的存在基础和不同的立法选择……(164)
四、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165)
五、取得时效的计算规则………………………………(167)
六、取得时效期问届满的法律效果……………………(168)
七、我国物权法应当设立取得时效制度………………(169)
第二章不动产所有权………………………………………(172)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172)
一、问题的提出…………………………………………(172)
二、土地国家所有权……………………………………(173)
三、土地集体所有权……………………………………(174)
四、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划分………………………(175)
五、土地所有权的效力范围……………………………(177)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178)
第二节房屋所有权………………………………………(179)
一、问题的提出…………………………………………(179)
二、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关系的法律规定………(183)
三、对房屋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主体一致原
则的质疑——我国立法应当明确房屋所有权
人与土地使用权人主体一致为原则,非同一
主体为例外…………………………………………(185)
四、房屋所有权的转移与买卖合同的效力……………(188)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190)
第三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91)
一、问题的提出…………………………………………(191)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意义及法律特征……………(192)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构成…………………………(193)
四、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200)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202)
第四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204)
一、问题的提出…………………………………………(204)
二、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意义及法律特征………………(206)
三、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208)
四、相邻关系的基本种类………………………………(210)
五、对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的评析………………(214)
第三章动产所有权…………………………………………(217)
第一节先 占……………………………………………(217)
一、问题的提出…………………………………………(217)
二、先占的意义及法律性质……………………………(218)
三、先占的构成要件……………………………………(219)
四、先占的法律效果……………………………………(222)
五、我国物权法应当设立先占制度……………………(222)
六、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223)
第二节拾得遗失物………………………………………(224)
一、问题的提出…………………………………………(224)
二、拾得遗失物的意义及其法律性质…………………(227)
三、拾得遗失物的构成要件……………………………(229)
四、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力……………………………(231)
五、拾得漂流物…………………………………………(234)
六、我国现行立法及其《民法物权草案》之完善……(234)
七、对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的评析………………(235)
第三节发现埋藏物………………………………………(238)
一、问题的提出…………………………………………(238)
二、埋藏物发现的意义及法律性质……………………(240)
三、埋藏物发现的构成要件……………………………(240)
四、发现埋藏物的法律效果……………………………(241)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242)
第四节 添附………………………………………………(243)
一、问题的提出…………………………………………(243)
二、添附的意义及法律特征……………………………(244)
三、附合…………………………………………………(246)
四、混合…………………………………………………(247)
五、加工…………………………………………………(248)
六、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249)
第五节货币所有权
——兼对存款所有权的质疑……………………(250)
一、问题的提出…………………………………………(250)
二、货币所有权的法律性质……………………………(251)
三、货币所有权的取得和丧失…………………………(252)
四、现行法律、法规关于存款所有权归属的规定……(253)
五、理论界关于存款所有权归属的代表性观点………(254)
六、国外法律、判例对存款所有权归属的认定………(255)
七、作者的观点——存款所有权归储蓄机构所有……(256)
八、对前述案例的评析…………………………………(257)
第四章共有…………………………………………………(258)
第一节共有概说…………………………………………(258)
一、共有的意义及其法律特征…………………………(258)
二、共有的原因及分类…………………………………(260)
三、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261)
第二节按份共有…………………………………………(262)
一、问题的提出…………………………………………(262)
二、按份共有的意义及法律特征………………………(264)
三、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265)
四、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272)
五、共有物的分割………………………………………(273)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275)
第三节共同共有…………………………………………(276)
一、问题的提出…………………………………………(276)
二、共同共有的意义及法律特征………………………(277)
三、共同共有的权利义务关系…………………………(277)
四、共同共有的基本形式………………………………(280)
五、共同共有财产的分割………………………………(283)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284)
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一章用益物权总论………………………………………(289)
一、问题的提出…………………………………………(289)
二、用益物权的意义及法律特征………………………(290)
三、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293)
四、用益物权的种类……………………………………(294)
五、用益权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296)
六、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297)
第二章土地承包经营权……………………………………(299)
第一节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说……………………………(299)
一、问题的提出…………………………………………(299)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义及法律特征………………(30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303)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306)
五、土地承包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307)
六、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310)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311)
一、问题的提出…………………………………………(311)
二、发包方的权利义务…………………………………(315)
三、承包方的权利义务…………………………………(318)
四、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322)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323)
一、问题的提出…………………………………………(323)
二、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或调整承包地………(324)
三、承包地的收回和交回………………………………(327)
四、承包收益的继承……………………………………(329)
五、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331)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332)
一、问题的提出…………………………………………(332)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334)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336)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337)
五、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341)
第五节其他方式的承包…………………………………(342)
一、问题的提出…………………………………………(342)
二、其他方式承包与家庭承包的区别…………………(343)
三、其他方式承包的方法和遵循原则…………………(344)
四、其他方式承包经营权的流转………………………(347)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349)
第六节 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349)
一、问题的提出…………………………………………(349)
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性质…………………………f350)
三、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解决途径……………………(351)
四、发包方的侵权行为及民事责任的承担……………(354)
五、承包与破坏承包地的法律责任……………………(358)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359)
第三章建设用地使用权……………………………………(360)
第一节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说……………………………(360)
一、问题的提出…………………………………………(360)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意义及法律特征………………(362)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 (364)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存续期间………………………(366)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366)
第二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367)
一、问题的提出…………………………………………(367)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享有的权利……………………(368)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负有的义务……………………(371)
四、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372)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与转让…………………(375)
一、问题的提出…………………………………………(375)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378)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380)
四、对前述案例的评析…………………………………(382)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384)
一、问题的提出…………………………………………(384)
二、因存续期限届满而消灭……………………………(385)
三、因抛弃而消灭………………………………………(387)
四、因提前征收而消灭…………………………………(387)
五、因土地灭失而消灭…………………………………(388)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388)
第四章宅基地使用权………………………………………(390)
一、问题的提出…………………………………………(390)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意义及法律特征…………………(393)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394)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395)
五、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395)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396)
第五章邻地利用权…………………………………………(399)
第一节邻地利用权概说…………………………………(399)
一、问题的提出…………………………………………(399)
二、邻地利用权的意义及法律特征……………………(400)
三、邻地利用权与相邻权的区别………………………(403)
四、邻地利用权的种类…………………………………(404)
五、邻地利用权的取得…………………………………(406)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407)
第二节邻地利用权的效力………………………………(408)
一、问题的提出…………………………………………(408)
二、邻地利用权人的权利义务…………………………(409)
三、供用地权利人的权利义务…………………………(410)
四、对前述案例的评析…………………………………(411)
第三节 邻地利用权的消灭………………………………(412)
一、问题的提出…………………………………………(412)
二、邻地利用权消灭的原因……………………………(413)
三、邻地利用权消灭的法律效果………………………(414)
四、对前述案例的评析…………………………………(414)
第六章典权…………………………………………………(415)
第一节典权概说…………………………………………(415)
一、问题的提出…………………………………………(415)
二、典权的意义及法律特征……………………………(417)
三、典权的法律性质……………………………………(418)
四、典权与典当、不动产抵押权的区别………………(420)
五、典权的取得…………………………………………(422)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424)
第二节典权的效力………………………………………(424)
一、问题的提出…………………………………………(424)
二、典权人的权利义务…………………………………(425)
三、出典人的权利和义务………………………………(430)
四、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432)
第三节典权的消灭………………………………………(433)
一、回赎…………………………………………………(433)
二、找贴…………………………………………………(434)
三、作绝…………………………………………………(435)
四、别卖…………………………………………………(435)
五、典权消灭的法律效果………………………………(435)
第四编担保物权
第一章担保物权总论………………………………………(439)
第一节担保概说…………………………………………(439)
一、问题的提出…………………………………………(439)
二、债与债权担保………………………………………(440)
三、担保的性质…………………………………………(442)
四、担保的分类…………………………………………(443)
五、担保法律关系………………………………………(445)
六、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449)
第二节担保合同的效力…………………………………(450)
一、问题的提出…………………………………………(450)
二、担保合同的生效……………………………………(450)
三、无效担保合同的确认………………………………(451)
四、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的法律责任……………(454)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457)
第三节担保物权期间……………………………………(458)
一、问题的提出…………………………………………(458)
二、对我国现行立法的检讨……………………………(459)
三、担保物权与担保物权期间的关系…………………(460)
四、担保物权行使的除斥期问…………………………(461)
五、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前述案例的
评析…………………………………………………(461)
第二章抵押权………………………………………………(463)
第一节抵押权概说………………………………………(463)
一、问题的提出…………………………………………(463)
二、抵押权的意义及法律特征…………………………(464)
三、抵押权的类型………………………………………(469)
第二节抵押权的设定……………………………………(471)
一、问题的提出…………………………………………(471)
二、抵押权的取得方式…………………………………(472)
三、抵押合同……………………………………………(474)
四、抵押物………………………………………………(477)
五、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480)
第三节抵押权效力认定的若干问题……………………(483)
一、问题的提出…………………………………………(483)
二、抵押权无效,抵押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及对案
例一的评析…………………………………………(486)
三、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超出抵押物的价值,抵
押权效力的认定……………………………………(487)
四、再抵押和重复抵押的抵押权效力认定及对案
例二的评析…………………………………………(488)
五、以《担保法》第三十七条所列财产抵押时,
抵押权效力的认定…………………………………(490)
六、共有财产抵押担保,抵押权效力的认定…………(491)
七、绝押合同中抵押权效力的认定……………………(491)
八、应当办理而尚未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权效
力的认定……………………………………………(493)
九、抵押人无处分权而设定抵押合同,抵押权效
力的认定……………………………………………(494)
第四节房地产抵押………………………………………(495)
一、问题的提出…………………………………………(495)
二、土地使用权与房屋产权的关系……………………(496)
三、房地产抵押的形式…………………………………(498)
四、对《担保法》第三十六条的质疑和前述案例
的评析………………………………………………(503)
五、房地产抵押在司法实践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507)
第五节抵押登记制度……………………………………(509)
一、问题的提出…………………………………………(509)
二、抵押登记的意义及功能……………………………(511)
三、抵押登记效力及对案例一的评析…………………(51I)
四、抵押登记部门的划分及对案例二的评析…………(514)
五、抵押登记在实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16)
第六节抵押权的效力……………………………………(518)
一、问题的提出…………………………………………(518)
二、抵押权对所担保债权范围的效力…………………(520)
三、抵押权对抵押物范围的效力………………………(522)
四、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关系及对案例一的评析………(524)
五、抵押权对抵押物转让的效力及对案例二的
评析…………………………………………………(529)
六、抵押权对抵押权人的效力…………………………(533)
七、抵押权的优先受偿效力……………………………(535)
第七节抵押权的实行……………………………………(537)
一、问题的提出…………………………………………(537)
二、抵押权实行的条件…………………………………(538)
三、抵押权实行的途径和方法…………………………(540)
四、抵押权实行的优先受偿顺序及对案例一的
评析…………………………………………………(542)
五、几种特殊抵押权的实行及对案例二的评析………(547)
第八节最高额抵押………………………………………(550)
一、问题的提出…………………………………………(550)
二、最高额抵押的意义及法律特征……………………(551)
三、最高额抵押的构成要素……………………………(552)
四、最高额抵押的效力…………………………………(553)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554)
第三章质权………………………………………………(556)
第一节质权概说…………………………………………(556)
一、问题的提出…………………………………………(556)
二、质押和质权…………………………………………(557)
三、质权的分类…………………………………………(558)
四、质权的法律特征……………………………………(559)
五、质权与抵押权的区别………………………………(561)
六、质押合同……………………………………………(563)
七、质物…………………………………………………(564)
第二节 质权效力认定的若干问题………………………(566)
一、问题的提出…………………………………………(566)
二、质押合同的生效及对案例一的评析………………(568)
三、出质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导致质押担保无效……(570)
四、流质契约的效力……………………………………(572)
五、主合同无效,质押合同亦无效及对案例二的
评析…………………………………………………(573)
六、动产质权的转质权…………………………………(575)
七、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576)
第三节 动产质权的效力…………………………………(578)
一、问题的提出…………………………………………(578)
二、动产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及对案例一的
评析…………………………………………………(580)
三、动产质权对质物范围的效力………………………(581)
四、动产质权对质权人的效力…………………………(582)
五、动产质权对出质人的效力及对案例二的评析……(584)
第四节 动产质权的实行及消灭…………………………(585)
一、问题的提出…………………………………………(585)
二、动产质权实行的意义及条件………………………(586)
三、动产质权的实行方法………………………………(587)
四、动产质权的消灭……………………………………(588)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590)
第五节债权质权…………………………………………(590)
一、问题的提出…………………………………………(590)
二、票据质押及对案例一的评析………………………(591)
三、债券质押……………………………………………(594)
四、仓单、提单质押……………………………………(595)
五、一般债权质押及对案例二的评析…………………(596)
六、债权质权的效力……………………………………(597)
七、债权质权的实行……………………………………(599)
第六节存单质押…………………………………………(601)
一、问题的提出…………………………………………(601)
二、存单质押的性质……………………………………(602)
三、以虚开的存单进行质押的效力……………………(602)
四、以伪造、变造的假存单质押的处理………………(604)
五、存单核押的法律意义………………………………(605)
六、以借用存单进行质押的处理………………………(606)
七、返还存单的后果……………………………………(608)
八、存单质权的实现方式………………………………(609)
九、真实存款单质押后,出质人又挂失将款项支
取,存款行是否承担责任…………………………(609)
十、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10)
第七节 股权质权和知识产权质权………………………(611)
一、问题的提出……………………… ……………… (611)
二、股权质权及对案例一的评析………………………(612)
三、知识产权质权及对案例二的评析…………………(618)
第四章留置权………………………………………………(621)
第一节 留置权概说………………………………………(621)
一、问题的提出…………………………………………(62I)
二、留置和留置权……………………………… …… (622)
三、我国留置权的法律特征……………………………(623)
四、留置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抵销权的区别………(625)
五、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27)
第二节 留置权的成立要件………………………………(628)
一、问题的提出…………………………………………(628)
二、债权人必须依法律规定的合同约定占有债务
人的动产……………………………………… … (630)
三、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获清偿………………………(635)
四、债权的发生必须与该动产存在着牵连关系………(637)
五、不得行使留置权之情形……………………………(638)
六、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40)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641)
一、问题的提出…………………………………………(641)
二、留置权对所担保债权范围的效力…………………(642)
三、留置权对留置物的效力……………………………(644)
四、留置权对留置权人的效力…………………………(645)
五、留置权对被留置人的效力…………………………(650)
六、留置权的对抗效力…………………………………(651)
七、留置权的消灭………………………………………(652)
八、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54)
第五章让与担保……………………………………………(656)
一、问题的提出…………………………………………(656)
二、让与担保的意义……………………………………(656)
三、让与担保的设定……………………………………(658)
四、让与担保的效力……………………………………(661)
五、让与担保权的实行…………………………………(662)
六、让与担保的消灭……………………………………(663)
七、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64)
第五编 占 有
第一章占有概说……………………………………………(667)
一、问题的提出…………………………………………(667)
二、占有的意义及构成要件……………………………(668)
三、占有的法律性质……………………………………(672)
四、占有的取得…………………………………………(673)
五、对案例一、案例二的评析…………………………(675)
第二章占有的分类…………………………………………(677)
一、问题的提出…………………………………………(677)
二、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677)
三、无权占有中的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678)
四、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679)
五、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680)
六、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681)
七、自己占有与占有辅助………………………………(681)
八、准占有………………………………………………(682)
九、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83)
第三章 占有的效力…………………………………………(685)
一、问题的提出…………………………………………(685)
二、占有的权利推定……………………………………(686)
三、占有的事实推定……………………………………(687)
四、动产的善意取得……………………………………(688)
五、善意占有人的权利义务……………………………(688)
六、恶意占有人的权利义务……………………………(690)
七、对前述案例的评析…………………………………(691)
第四章 占有的保护…………………………………………(693)
一、占有保护的成立要件………………………………(693)
二、占有的物权法保护之一——占有人的自力救
济权…………………………………………………(694)
三、占有的物权法保护之二——占有保护请求权……(696)
四、占有的债权法保护…………………………………(698)
第六编 其他物权
第一章论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703)
一、问题的提出…………………………………………(703)
二、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705)
三、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构成要件…………(707)
四、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对抗效力…………(710)
五、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行使方式…………(712)
六、对前述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的
简要评析……………………………………………(713)
七、结束语——完善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思考………(715)
第二章论所有权保留………………………………………(717)
一、问题的提出…………………………………………(717)
二、所有权保留的意义…………………………………(718)
三、所有权保留的成立及特征…………………………(719)
四、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性质……………………………(721)
五、所有权保留的客体范围……………………………(723)
六、所有权保留的登记…………………………………(725)
七、所有权保留中的取回权与期待权…………………(728)
八、所有权保留与当事人破产…………………………(731)
九、所有权保留的对抗效力……………………………(732)
十、对前述案例的评析…………………………………(734)
第三章优先购买权竞合谁更优先………………………(735)
一、问题的提出…………………………………………(735)
二、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735)
三、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及行使条件…………………(737)
四、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及行使条件…………………(738)
五、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与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竞合
的处理及对前述案例的评析………………………(739)
主要参考书目…………………………………………………(741)
后记………………………………………… (746)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