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评论(第14卷)(2004年)
编号:15028
书名:刑事法评论(第14卷)(2004年)
作者:陈兴良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04-7-1
入库时间:2004-7-19
定价:68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
[犯罪构成论坛]
犯罪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大琢仁…………………………………………………(1)
犯罪论体系:比较、阐述与讨论/陈兴良………………………………………(16)
一、犯罪论体系的比较………………………………………………………(16)
二、犯罪论体系的阐述………………………………………………………(31)
三、犯罪论体系的讨论………………………………………………………(50)
犯罪论体系的整体性反思/王世洲等…………………………………………(67)
[刘涌案研究]
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困局与出路
——透过刘涌案改判聚讼纷纭现象的分析/周长军………………………(97)
一、现代理念vs.民意责难
——刘涌案改判引发激烈论战…………………………………………(97)
二、法治进步vs人权陷阱
——刘涌案改判聚讼纷纭现象之症候阅读……………………………(98)
三、不能拿“中国国情”说事吗?
——刘涌案改判聚讼纷纭现象之原因梳理……………………………(104)
四、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
——刘涌案改判的历史功过之初步评判………………………………(112)
五、判决书公开说理又能怎么样?
——刑事诉讼改革的政治生态学省思…………………………………(118)
评《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刘涌案刑事判决书》
——兼评从刘涌案中表现出的种种法治乱象/冯军……………………(130)
一、关于目标设定……………………………………………………………(130)
二、关于事实认定……………………………………………………………(132)
三、关于法律适用……………………………………………………………(142)
四、关于判决书的表述………………………………………………………(148)
五、关于种种法治乱象………………………………………………………(149)
[理论前沿]
刑事一体化:梳理、评价与展望
——一种学科建设意义上的现场叙事/付立庆…………………………(153)
一、作为思想成果的刑事一体化
——刑事一体化理念的发展轨迹………………………………………(153)
二、作为分析框架的刑事一体化
——刑事一体化理念的价值诉求………………………………………(160)
三、作为理论阶梯的刑事一体化
——刑事一体化理念的发展方向………………………………………(165)
犯罪本质的意义重建/刘为波…………………………………………………(170)
一、犯罪本质内涵的重新阐释………………………………………………(171)
二、犯罪本质机能的重新设定……………………………………………(209)
严格责任的解释与方法
——一种多视角的检视/廖志敏…………………………………………(229)
一、绪论………………………………………………………………………(229)
二、严格责任定义论…………………………………………………………(231)
三、严格责任性质论…………………………………………………………(235)
四、绝对责任及其质疑………………………………………………………(239)
五、严格责任与轻刑化………………………………………………………(243)
六、严格责任与经济犯罪……………………………………………………(248)
七、严格责任的困境与方法…………………………………………………(255)
[刑法的实证研究]
死刑存废实证分析报告/孙运梁………………………………………………(259)
一、引言………………………………………………………………………(259)
二、死刑存废实证分析………………………………………………………(260)
三、结论………………………………………………………………………(270)
罚金刑执行问题的实证展开/葛磊……………………………………………(274)
一、引言………………………………………………………………………(274)
二、罚金刑执行问题实证研究………………………………………………(275)
三、罚金刑执行难的原因探究………………………………………………(287)
四、原因的原因:罚金的刑罚理念分析……………………………………(305)
[社区矫正研究]
社区矫正制度:改革与完善/郭建安…………………………………………(311)
一、社区矫正产生的历史背景………………………………………………(311)
二、外国社区矫正措施的种类与适用………………………………………(312)
三、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7)
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21)
五、结束语…………………………………………………………………(325)
社区矫正:借鉴与创新/刘强………………………………………………(326)
一、引言: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的现状………………………………………(326)
二、我国社区矫正在世界刑罚发展潮流中所处的落后地位………………(328)
三、对我国的社区矫正处于落后地位的原因分析…………………………(331)
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构想…………………………………(347)
论西方国家的监狱私营化及其借鉴/吴宗宪…………………………………(361)
~、监狱私营化及其特点……………………………………………………(361)
二、监狱私营化的历史沿革…………………………………………………(364)
三、监狱私营化的现状………………………………………………………(370)
四、监狱私营化的晚近发展…………………………………………………(373)
五、看守所的私营化…………………………………………………………(375)
六、监狱私营化的成就………………………………………………………(376)
七、监狱私营化的争论……………………………………………………(377)
八、私营监狱和公立监狱的比较……………………………………………(383)
九、监狱私营化的责任原则…………………………………………………(385)
十、私营监狱中公共责任的模式……………………………………………(386)
十一、关于中国监狱私营化问题的初步思考………………………………(387)
论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诉辩协议/刘大群……………………………………(395)
一、诉辩协议的概念与各国的实践…………………………………………(396)
二、国际刑事审判机构中诉辩交易的合法性与适当性……………………(399)
三、在国际刑事审判机构中达成诉辩协议的条件…………………………(402)
四、法庭在认罪程序中的作用………………………………………………(404)
[专题研究]
构成要件要素的故意概念
——兼论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地位/黄丁全…………………………(407)
一、问题的提起………………………………………………………………(407)
二、流行的学说……………………………………………………………(409)
三、思考的动向………………………………………………………………(413)
四、争点之所在………………………………………………………………(417)
五、观点的省思……………………………………………………………(418)
六、结论………………………………………………………………………(424)
紧急避险性质研究
——一种二元分析的立场/周折…………………………………………(428)
一、问题的提出:对传统紧急避险理论的拷问……………………………(428)
二、紧急避险的性质讨论……………………………………………………(430)
三、理论重构与评价:从对几个问题的试答人手…………………………(442)
承继的共同正犯研究
——以日本的判例和学说为中心的考察/戴波江溯…………………(446)
一、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概念…………………………………………………(446)
二、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成立范围:判例的状况……………………………(447)
三、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成立范围:学说的状况……………………………(451)
四、承继的共同正犯:我国学说的状况与本文的观点……………………(458)
五、结语:承继的共同正犯问题的具体解决………………………………(461)
量刑公正的实体研究/何庆仁…………………………………………………(462)
一、引言………………………………………………………………………(462)
二、量刑与公正………………………………………………………………(464)
三、公正的理念:报应、功利与责任………………………………………(470)
四、公正的起点:量刑基准…………………………………………………(482)
五、公正的方法:依基准的量刑……………………………………………(497)
煽动型犯罪研究/庞仕平………………………………………………………(500)
一、煽动型犯罪的概念………………………………………………………(500)
二、煽动型犯罪的构成特征…………………………………………………(503)
三、煽动型犯罪的未完成形态………………………………………………(511)
四、煽动型犯罪的共同犯罪形态……………………………………………(514)
五、煽动型犯罪的罪数形态…………………………………………………(519)
六、煽动型犯罪的司法认定…………………………………………………(521)
诱惑侦查的法律分析
——刑事法治视域下的评析与构建/马明亮……………………………(527)
一、引言:实践超越了立法的界碑…………………………………………(527)
二、基本范畴之界定…………………………………………………………(528)
三、美国对诱惑侦查的法律控制……………………………………………(531)
四、诱惑侦查在中国的司法现状……………………………………………(548)
五、诱惑侦查的体系性构建…………………………………………………(550)
六、诱惑侦查问题所引发的深入思考
——对中国刑事侦查制度的初步检讨…………………………………(562)
刑事司法改革:以刑事司法权的重新配置为中心/方泉……………………(564)
一、刑事司法改革的立场:改革、改良与改良主义………………………(564)
二、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要求:刑事司法权的重新配置…………………(567)
三、刑事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纠缠……………(571)
四、两个层面的刑事司法改革………………………………………………(574)
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
——兼论犯罪学的学科地位/严励………………………………………(578)
一、大陆法系国家犯罪学研究的路径………………………………………(579)
二、英美法系国家犯罪学研究的路径……………………………………(588)
三、社会主义法系国家犯罪学研究的路径………………………………(591)
四、我国犯罪学研究的路径…………………………………………………(593)
国际刑法:现状与展望/Y-勇…………………………………………………(599)
一、现状的检讨………………………………………………………………(599)
二、二重性:理论基点的确立………………………………………………(609)
三、体系的构造………………………………………………………………(618)
四、国际刑法的展望:刑事法的国际化与国际法的刑事化………………(626)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