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焦点生活法律丛书)
编号:17017
书名: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焦点生活法律丛书)
作者:范智泉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05-1-1
入库时间:2005-1-8
定价:15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朗 舌
道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条件,道路
建设的发展为我国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民
众生活节奏、社会交流和进步提供了安全、高效、快捷的服务。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私车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私人汽车
保有量已突破10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多达65.6万辆。北京市
统计局在2004年9月20日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新
中国成立55年来,北京市已从“自行车王国”进入到“汽车社
会”。2004年,北京市场汽车销售仍以月均3.8万辆的速度增
长。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既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发挥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人类的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许多负面效
应。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威伦研究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交
通、消防与犯罪的问题后通过其著作《交通法院》告知世人:
“人们应该承认,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今天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
它比消防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每年交通死亡的人数日渐增
多,遭受的财产损失更大;它比犯罪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交
通事故跟整个人类有关,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
聪明人还是愚蠢人,每一个男人、女人、孩子,只要他们在街道
或公路上,每一分钟都可能遭遇交通事故。”据有关方面统计,
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道路事故的人数约60万之众,这相当于每
年有一个中等城市被摧毁;因车祸受伤的人多达1200万;在许
多国家,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火灾、水灾、
意外伤害等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总和及经济损失还大得多。因此
人称交通事故为“柏油路上的战争”、 “文明世界的第一大公
害”。
中国交通现状呈现两大特点:1.人多、车多、道路少。我
国是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截至2003年底,中国在用机动车保
有量已达96499597辆,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l%。其中,汽
车保有量为2421 161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59295167辆,分别比
2002年增长13%和17.7%。此外,私人汽车保有量已达
12427672辆,同比增长24.8%。统计还显示,截至2003年底,
中国共有机动车驾驶员102781396人,相比2002年,增长了
12.4%。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截至2003年底为181万公里。静
态比例为:人均车辆0.74辆,而人均道路只有0.01392公里;
每辆车均道路占有量约为O.0187565公里,且其中90%的道路
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混杂。而且2004年机动车辆数字
还在急剧增加,道路超负荷承载,致使交通事故逐年增加。2.
机动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
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
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机动车驾
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更加参差不齐。
那些驾驶能力较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出事较多的
机动车驾驶员被誉为“马路杀手”。可见低素质的机动车驾驶员
在参与道路交通运行中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构成的伤害。综观世界
各地,许多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远比我国高得多,而汽车道路交通
事故却比我国低得多。2001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万
人,而同年美国的数字为4万人,日本为1万人。2003年全世
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为10.4万人,美国、俄罗斯的死亡人数分别为4万人和2.6
乃人。
诸多原因中,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是重要的一项。遵守交通法
律法规表现在两个方面:交通行政管理者的依法执法和道路使用
者的守法行为。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欠缺:其一是交通行政
管理主要侧重于事后管理,且时紧时松;其二是一些低素质的驾
驶员和行人无视交通法律法规的存在,使我国的交通事故呈逐年
上升的趋势,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强调遵守交通法
规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参与者
的生命健康的威胁和对经济利益的负面影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特别是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出台后,1960年2
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发布的《机动车管理办法》,1988
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
例》,1991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均被废止。同时,公安部也公布了新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
定》,也是自2004年5月1日起实施。1992年8月10日发布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号)同时废止。
2004年4月30日前公安部发布的其他规定与《交通事故处理程
序规定》不一致的,以《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为准。2004
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与交通事故有关的法律还有《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
1991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废止后,关于交通事故人身
损害的计算的依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
案件适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解释》。因此,目前处理道路交通事故
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
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主要解决了交
通事故处理时交通事故当事各方的关于交通事故实体与程序规
定,《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解决了公安交警部门执法的程
序,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则解决了交通事故发生人身损害时,损害赔偿
的具体计算。
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离不开交通,每天出行乘
车、开车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大中城市生活的人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只要在道路上,就有可能遇到交通事故,或者发生交
通事故。交通事故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不仅会给个人和家
庭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损失,还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直
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遇到交通事故后及
时地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自己的损
失减少到最小。本书编纂的目的在于帮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交通
事故发生后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
何督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解决人们最关心
的、最贴近生活的一些问题。
本书在编纂体例上分为四个部分:基本概念与法律索引、基
本步骤、要点直击、法律直击。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法律索
引”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关道路交通
以及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基本概念,并将与概念相
关的法律列出,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对交通事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了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便于读者检索。第二部分“基本步
骤”分不同情况向读者介绍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如何处理,在
正文前作者以图解的方式将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如何处理、采
取哪些措施简单、清楚的表述出来,使读者能够对处理交通事故
的步骤一目了然、简明易懂;正文中相应的搜集了许多典型案
例,帮助读者理解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处理道路交通
事故时参考借鉴。第三部分“要点直击”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
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提出,
从法理和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上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第四部分“法律直击”,选编了与交通事故处理有直接关系的法
律法规,该部分与前三部分相呼应,前三部分的内容可以在第四
部分检索到相应的规定,而且重点法条以阴影的方式表示,重点
问题先行提示,难于理解的法条直接注释,更加便于读者阅读和
理解。
本书文字力求通俗易懂,案例典型生动,解释和步骤清楚明
白,所选法律法规可靠、有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解决交通事故
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读者及时批
评指正。
总计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