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罪与刑的探索之道
编号:19380
书名:罪与刑的探索之道
作者:冯亚东
出版社:中国检察
出版时间:2005-6-1
入库时间:2005-7-10
定价:32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论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别的界限 /1
一、确定界限的理论依据/2
二、行为状态是区别“两罪”的界限/3
三、可能结果是“界限”上的质点/4
四、其他方面的确定及其在“区别”中的作用/9
五、几种较难认定的情况/11
论刑法关系及其转化 /17
一、刑法关系的概念和要素/17
二、犯罪关系的形成及其主体/20
三、刑法关系和犯罪关系中的意志因素/22
四、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23
五、犯罪的因果关系/26
六、犯罪主体负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29
七、刑罚关系的建立和刑法关系的恢复/32
试论刑事法律关系 /34
一、刑事法律关系的三种类型及其相互间的转化/34
二、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36
论法条竞合的从重选择 /45
附录:法条竞合不能从重选择
——与冯亚东同志商榷 /52
法条竞合可以从重选择
——与肖开权同志再商榷 /56
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遂 /61
一、构成间接故意犯罪的决定性因素/61
二、间接故意犯罪结果的形态/63
三、间接故意犯罪的目的和意志中的主导倾向/64
四、间接故意犯罪未遂的法律评断/67
五、间接故意犯罪未遂的认定/68
析故意犯罪的主观结果 /72
一、主观结果的存在/72
二、主观结果与客观结果之区别与联系/73
三、主观结果是犯罪意志中的核心因素/73
四、主观结果对犯罪性质的决定性意义/74
五、主观结果与犯罪目的之联系与区别/75
六、主观结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77
析海关法中有关走私罪条款的适用 /80
一、海关法对走私罪罪状的补充和修改/80
二、海关法规定法人和自然人可同时成为走私罪的主体/82
三、海关法对走私罪的法定刑补充规定了罚金/85
我国刑法中法定刑的规定方式新析 /87
一、关于刑种的规定方式/88
二、关于幅度的规定方式/90
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与刑事责任探疑 /92
一、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划分采取的是双重
三分制/92
二、刑事责任能力包括犯罪能力和受罚能力两个方面/95
试论拒不说明财产来源罪 /100
一、关于《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的罪名问题/101
二、关于该罪犯罪构成的要件/102
三、几个有关的具体问题/108
再论犯罪的本质
——兼谈刑罚的有效性问题 /111
一、传统理论未能揭示出犯罪同一般违法行为的“质差”/112
二、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质差在于制裁手段的不同/114
三、关于刑罚同犯罪的先后制约关系/118
四、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及特征的表述/120
五、应受刑罚惩罚性同法律后果是有严格区别的/123
六、由应受刑罚惩罚性的本质所引起的一些思考/126
谈谈模糊语言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133
一、由于案件的事实未能查证清楚而使用模糊语言/135
二、由于考虑司法文书的语言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使用模
糊语言/137
再论工人能否成为贪污罪主体的问题 /140
立法只能是一种超前的活动 /146
法律控制与宽容精神 /149
刑法之罪与道德之恶 /1 55
刑事违法性与犯罪构成 /1 62
一、形式上的刑事违法/162
二、法定犯罪构成的理论化倾向/163
三、犯罪构成的分解及其要件/168
论严格责任原则 /171
试论刑法中的持有型犯罪 /177
一、持有型犯罪的基本含义及种类/177
二、关于拒不说明型的持有型犯罪/178
三、关于单纯持有型犯罪/181
析受贿罪与渎职罪的竞合问题 /184
一、问题的提出/184
二、问题的症结所在/185
三、关于法条竞合问题/187
四、关于受贿罪与渎职罪竞合的具体处理/191
论奸淫幼女罪的“明知”问题
——兼论幼女标准的确定 /193
一、关于“幼女”的确定标准及年龄规定/193
二、奸淫幼女罪是否应以“明知”为条件/196
三、对奸淫幼女案的个案处理/202
关于刑法学研究的层面划分问题 /206
一、问题的提出/206
二、关于注释刑法学/208
三、关于概念刑法学/216
四、关于理论刑法学/226
关于死刑限制适用的一点思考 /235
犯罪既遂标准新论
——以刑法目的为视角的剖析 /238
一、既有学说之评析/238
二、当代刑法应有之观念及犯罪未遂的立法根据/242
三、犯罪既遂的确认标准:犯罪行为给刑法所保护的合
法权益造成实害/244
四、犯罪既遂类型的界说/247
刑法中的价值论方法 /253
第一个问题:问题意识的形成/253
第二个问题:关于事实价值二元论/255
第三个问题:对社会危害性的规范性评价/263
第四个问题:关于临界点和模糊学的问题/265
论抢劫罪客体要件之意义 /273
一、犯罪客体的功能与作用/273
二、抢劫罪犯罪客体的内部逻辑构造/276
三、抢劫罪双重犯罪客体对其行为方式认定的影响/278
四、客体理论在抢劫罪其他问题上的应用/284
刑法因果关系再探讨 /287
一、刑法评价对象的确定化:因果关系之机能剖析/288
二、因果关系学说纷乱揭秘:我国传统刑法因果关系理
论批判/294
三、刑法因果关系的再构造/296
四、罪过:确定刑法评价对象的主观侧面/303
五、几种犯罪类型之因果关系/305
再谈刑法的解释问题 /309
一、刑法的实际运作过程与刑法解释的有限范围/309
二、刑法解释的机理:解释中的悖论/313
三、刑法解释的统一性与案件结论的惟一性/316
四、刑法解释的统一标准:法的精神/319
再谈对未成年被害人年龄的明知问题
——一种刑事一体化及刑事政策的分析思路 /329
一、问题的提出/329
二、问题的症结/332
三、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334
四、问题的解结:罪过原则的例外/336
五、普林斯规则的窘境与启示/340
六、平衡与补救/343
犯罪构成模型论 /346
一、关于犯罪构成属性之观点概览/347
二、犯罪构成的源与流/348
三、犯罪构成属性之己见——模型论/350
四、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之辩说/355
五、不同法系犯罪构成之方法论意义/358
犯罪构成之“模型”意义解析 /364
一、为什么把犯罪构成看做一种“模型”/364
二、犯罪构成的本体属性问题/367
三、犯罪构成的四要件分解/375
四、苏式体系的缺陷和弥补/380
平等观念与中国社会 /393
一、平等中的“不平等”悖论/393
二、世俗生活中平等的安排/394
三、平等氛围中的“和谐”/396
四、“造反有理”的义理及传统/398
五、“平政爱民”与循环怪圈/400
六、“存天理,灭人欲”/403
价值冲突与自然法的诞生 /407
一、平等与自由的初始含义/407
二、生存方式与观念形态/409
三、反自然的自然法/412
四、价值冲突中蕴构的自然法/416
五、私法文化及权利观念/423
六、自然法的厄运/429
七、自然法的真精神/433
黄土地上的想像 /439
总计446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