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证券犯罪之规范理论与界限(黑龙江大学法学文丛)
编号:27163
书名:证券犯罪之规范理论与界限(黑龙江大学法学文丛)
作者:陈建旭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6-12-1
入库时间:2006-12-24
定价:24元
[图书内容简介]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经济活动中,乃是采行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理念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伴随着活跃的竞争而进行某些程度的手段与策略等,乃是不得不加以容认之事。但是,在追求利润之余,对于假借自由经济之名而侵害他人之所有权与其他财产权的行为,如果放置不管的话,在国民之间就会感到不公平,致使自由公平的竞争社会由内部开始崩溃,而不法行为也将横行。再者,对于似乎没有直接损及他人财产权的行为,如果在经济交易中对于破坏交易秩序的交易参加者置之不理的话,健全的经济交易秩序也将会崩溃。例如,关于影响股市证券投资的未公开情报,因为居于特别的地位而得知该情报的人进行了所谓的“内幕交易”,如果对此也放任不管的话,对于无法得知这些内幕信息的一般投资人而言,将对证券市场怀着严重的不信任感,致使健全的投资人也远离……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目的/1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4
第二章 操纵市场罪之规范理论与界限/8
第一节 美国关于操纵市场行为之规制/9
一、概说/9
二、1933年《证券法》与1934年《证券交易法》/10
(一)1933年《证券法》第17条(a)款/10
(二)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9条(a)款/10
(三)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0条(b)款/12
三、《证监会规则》第10条(b)款(5)项/12
四、操纵行为的种类及认定标准/13
(一)虚假交易/13
(二)涉及真实交易的操纵/13
(三)对操纵的传言或虛假陈述/14
(四)散布虛假信息操纵市场/15
(五)拒不交割的操纵/15
第二节 日本关于操纵市场行为之规制/15
一、立法经过/15
二、操纵市场罪的可罚性与保护法益/17
三、操纵市场罪之类型与构成要件/18
(一)通过伪装交易行为操纵市场/18
(二)利用现实交易进行变动操作/20
(三)虚假情报的表示与散布罪/21
(四)安定操作罪/22
四、法院的判例/22
(一)东京钟表事件/22
(二)日本热学事件/24
(三)东京证券金融事件/25
(四)协同饲料事件/26
(五)藤田观光股股票操作事件/28
(六)日本Unisys股价操作事件/29
(七)艾滋病疫苗开发事件/31
(八)小结/32
五、学说/34
(一)关于虚伪买卖罪的问题点/34
(二)关于变动操作罪的问題点/44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操纵市场行为之规制/55
一、操纵市场罪之行为类型与构成要件/56
(一)伪装性交易之操纵市场行为/56
(二)借由现实交易进行的变动操作/59
(三)散布流言罪/59
(四)违约不交割罪/60
(五)概括条款/61
二、相关判例/62
(一)宝顺证券事件/62
(二)京华证券事件/63
(三)大师资讯公司事件/64
(四)高兴昌股票事件/66
(五)凯聚股操纵事件/68
(六)东隆五金股事件/69
(七)检讨/71
第四节 我国内地关于操纵市场行为之规制/72
一、概说/72
二、操纵行为的类型与构成要件/73
(一)冲洗买卖/73
(二)相对委托/76
(三)连续交易/77
(四)概括条款/79
三、相关案例/80
(一)操纵股价案/80
(二)亿安科技操纵案/81
(三)小结/82
四、检讨/83
(一)《证券法》修订后的影响/83
(二)关于主观要件/84
第五节 操纵市场行为规范理论之比较/86
一、关于安定操作行为之规制/86
二、违约不交割之操纵市场行为/87
三、假装买卖之规制/89
四、小结/90
第三章 内幕交易罪之规范理论与界限/92
第一节 概说/92
第二节 美国关于内幕交易行为之规制/93
一、刑事规制的根据/93
二、内幕交易的规制理论/94
(一)占有理论/95
(二)信赖责任理论/96
(三)受领责任理论/97
(四)不正流用理论/98
三、内幕人员的规制范围/102
四、内幕信息的规制范围 /103
第三节 日本关于内幕交易行为之规制/103
一、立法经过/103
二、内幕交易罪的可罚性与保护法益/105
三、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与问题点/106
(一)犯罪构成要件/106
(二)问题点/110
四、相关判例/111
(一)macros事件/111
(二)日本商事事件/112
(三)日本织物加工事件/115
(四)铃丹股事件/117
(五)小结/118
五、学说上的争论/119
(一)对概括条款采取柔软性解释的见解/119
(二)对个别条款采取扩张性实质解释的见解/121
(三)检讨/122
六、小结/125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内幕交易行为之规制/127
一、“立法”经过/127
二、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128
(一)行为主体/128
(二)内部情报/129
(三)内部情报的公开发表/129
(四)行为对象/130
三、相关的裁判案例/130
(一)我国台湾地区炼铁事件/130
(二)广大兴业股事件/131
(三)东隆五金内幕交易事件/132
(四)检讨/134
(五)结论/134
第五节 中国内地关于内幕交易行为之规制/135
一、刑事规制的根据/136
二、内幕人员的规制范围/138
三、内幕信息的规制范围/139
四、相关案例/141
(一)南方证券内幕交易案/141
(二)北大方正内幕交易案/142
(三)轻骑集团内幕交易案/143
(四)小结/144
第六节 内幕交易行为规范理论之比较/145
一、构成要件方面的比较/145
(一)行为主体/145
(二)有价证券的种类/146
(三)情报的公开/147
(四)内部情报/147
二、违法性意识的形成/148
三、法益的平衡追求/149
第四章 新形态证券犯罪之规范理论与界限/151
第一节 日本的损失填补罪/152
一、立法经过/152
二、损失保证与填补罪的可罚性及保护法益/154
三、犯罪类型构成要件/155
(一)实行行为/155
(二)犯罪主体/157
(三)主观的不法要件/158
(四)违法性阻却事由/159
四、裁判案例/159
(一)千代田证券事件/159
(二)野村证券事件/161
(三)山一证券事件/161
(四)大和证券事件/162
(五)日兴证券事件/163
(六)检讨/164
五、关于本罪保护法益的学说争论/164
(一)立法目的说/164
(二)信赖说/165
(三)证券公司的财产法益说/165
(四)保护法益不存在说/166
(五)检讨/166
六、归纳与整理/167
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利益输送罪/169
一、为劝诱交易而为损失填补之禁止/169
二、“证券交易法”空白授权的“违宪宣告”/170
(一)“大法官”所作“违宪宣告”的要旨/170
(二)“宣告违宪”的理由/171
三、利益输送罪/172
四、整理与归纳/174
第三节 中国内地的掏空上市公司罪/176
第四节 新形态证券犯罪规范理论之比较/177
第五章结论/181
一、证券交易犯罪的保护法益/182
二、法益抽象化与概括条款的适用/185
三、法益的侵害性与既遂时点的判断/187
四、结语/190
附 录/19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节录)/193
二、《中华人民共和刑法》(节录)/195
三、我国台湾地区之“证券交易法”(节录)/197
四、日本之《证券取引法》(节录)/200
五、美国之证券法(节录)/207
(一)1933年《证券法》/207
(二)1934年《证券交易法》/207
参考文献/210
一、中文文献/210
(一)专著/210
(二)论文/211
二、外文文献/215
(一)专著/215
(二)论文/217

本书总224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