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
编号:28258
书名: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
作者:朱力宇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时间:2007-1-1
入库时间:2007-3-8
定价:35元
[图书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曾作出过伟大的贡献,不仅最早开启了世界东方文明的大门,而且对人类法治、法学及法学教育的生成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光辉的实践。
在我们祖先生存繁衍的土地上自从摆脱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进行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渐形成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一系列维系道德人心、维持一定社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律制度。应该说,在人类所创造的诸种精神文化成果中,法律制度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社会现象。因为作为一项人类的精神成果,法律制度往往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调节社会、谋求发展的各个重要进程中的思想和行动。法律是现实社会的调节器,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确认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有力杠杆,它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要求。 因而透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当时人们关于人、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思想与观点。 同时,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以一种最明确的方式,对当时社会成员的言论或行动作出规范与要求, 因而也清楚地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对于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种种具体要求和限制。因此,从法律制度的发展变迁中, 同样可以看到人类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文
明发展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法律制度乃是维系社会、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工具。同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体现。
由于发展路径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社会与西方世界对于法律的意义、底蕴的理解、阐释存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曾比较注重法律的制定与完善。中国古代虽然被看成是“礼治”的社会、“人治”的世界,被认为是“只有刑,没有法”的时代,但从《法经》到《唐律疏议》、 《大清律例》等数十部优秀成文法典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成文制定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突出地位,唯这些成文法制所体现出的精神旨趣与现代法律文明有较大不同而已。时至20世纪初叶,随着西风东渐、东西文化交流加快,中国社会开始由古代的、传统的社会体制向近现代文明过渡,建立健全的、符合现代
理性精神的法律文明体系方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正因为如此,近代以来的数百年间,在西方、东方各主要国家里,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潮起潮落,法律改革运动也一直呈方兴未艾之势。
从历史上看,法律的文明、进步,取决于诸多的社会因素。东西方法律发展的历史均充分证明,推动法律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同时,法律内容、法律技术的发展,往往依赖于一大批法律专家以及更多的受过法律教育的社会成员的研究和推动。从这个角度看,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法文
明的发展进步,也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在现代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中,开始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肇始于工9世纪末的晚清时代。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开办的天津中西学堂,首次开设法科并招收学生,虽然规模较小,但仍可以视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法学教育机构(天津中西学堂后改名为北洋,又发展为天津大学)。三年后, 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有“维新骄子”之称的梁启超先生即在湖南《湘报》上发表题为《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的文章,用他惯有的富有感染力的激情文字,呼唤国人重视法学,发明法学,讲求法学。梁先生是清代末年一位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巨子,在他的辉煌的学术生涯中,法学并非其专攻,但他仍以敏锐的眼光,预见到了新世纪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发展。数年以后,清廷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宣布实施“新政”,推动变法修律。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近十年的变法修律过程中,在大量翻译西方法学著作,引进西方法律观念,有限度地改造中国传统的法律体制的同时,也开始推动中国早期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20世纪初, 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大学一一北洋大学、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均设有法科或法律学科目, 以期“端正方
向,培养通才”。1906年,应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等人的奏请,清政府在京师正式设立中国第一所专门的法政教育机构一一京师法律学堂。次年,另一所法政学堂一一直属清政府学部的京师法政学堂也正式招生。这些大学法科及法律、法政学堂的设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近代意义上的正规专门法学教育的滥觞。
自清末以来, 中国的法学教育作为法律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的曲折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坦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中国社会一直充斥着各种矛盾和斗争。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沉重压力之下, 中国人民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花费了无穷的心力,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从客观上看,长期的社会骚动和频繁的政治变迁曾给中国的法治与法学带来过极大的消极影响。直至70年代末期, 以“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为标志,中国社会从政治阵痛中清醒过来,开始用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中国的过去,规划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中国由此进入长期稳定、和平发展的太好时期,以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为背景, 中国的法学教育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宏观上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首先,经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在中国法学界迅速清除了极左思潮及苏联法学模式的一些消极影响,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国家民族的共识,这为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基础。其次,随着法学禁区的不断被打破、法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学学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理论法学、部门法学各学科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框架,一些随着法学研究逐渐深入而出现的法学子学科、法学边缘学科也渐次成型。1997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原有专业目录进行了又一次大幅度调整,决定自1999年起法学类本科只设一个单一的法学专业,按照一个专业招生,从而使法学学科的布局更加科学和合理。同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的14门核心课程,加上其他必修、选修课程的配合,由此形成了一个传统与更新并重、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法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和培养体系也曰臻完善。再次,法学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层次日趋齐全,结构曰臻合理。 目前中国有六百余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或法律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已达二十余万人。除本科生外,在一些全国知
名的法律院校,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已经逐步成为培养的重点。
众所周知,法律的进步、法治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一方面,现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为法律的进步、变迁提供动力,提供社会的土壤。另一方面,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发展,直接推动法律进步的进程。同时,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则是实现法治国理想的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在社会发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等几个攸关法律进步的重要环节中,法学教育无疑处于核心的、基础的地位。中国法学教育过去二十多年所走过的历程令人激动,所取得的成就也足资我们自豪。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2l世纪,我们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和更灿烂的
前景。“建设世界一流法学教育”,任重道远.
首先,法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以法治为研究对象的法学也就成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势必要对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期目标已顺利实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和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真正建立、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政治体制的完善、全民道德价值的重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等,也已经开始浮现出来。这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无疑最终都会归结到法律制度的完善上来。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法律制度,构建理想的和谐社会,乃项持久而庞大的社
会工程,需要全民族的智慧和努力。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如理论的论证、框架的设计、具体规范的拟订、法律实施中的纠偏等等,则有赖于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法律人才的养成,而培养法律人才的任务,则是法学教育的直接责任。
其次,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20世纪中叶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使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由此引发许多人类从未面对过的问题。就法学教育而言,在2l世纪所要面临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研究对象的多元化问题,而且还有培养对
象、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学界去思考、去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其雄厚的学术力量、严谨求实的学风、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以及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全国法学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
开始跻身于世界著名法学院之林。据初步统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法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万余人,培养各类成人法科学生三十余万人。经过多年的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学术优势,在现职教师中,既有一批资深望
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法学前辈,更有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这些老中青法学专家多年来在勤奋研究法学理论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立法、司法实践,对国家法制建设贡献良多。
有鉴于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过研究协商,决定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优势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力量出版一套“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自1998年开始编写出版本科教材,包括按照国家教育部所确定的法学专业核心
课程和其所颁布印发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本要求》而编写的工4门核心课程教材,也包括法学各领域、各新兴学科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和案例分析在内,到2000年12月3曰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召开举世瞩目的“2l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之时,业已出版了50本作为50周年院庆献礼,到现在总共出版了80本。为了进一步适应高等法学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决定将这套教材扩大为四个系列,即:“本科生用书”、“法学研究生用书”、 “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以及“司法考试用书”,总数将达二百多本。我们设想,本套教材的编写,将更加注意“高水准”与“适用性”的合理结合。首先,本套教材将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具有全国影响.的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领衔,约请全国高校优秀学者参加,形成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写阵容。 同时,在编写教材时,将注意吸收中国法学研究的最新的学术成果,注意国际学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力求使教材内容能够站在2l世纪的学术前沿,反映各学科成熟的理论,体现中国法学的水平。其次,本套教材在编写时,将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将思想性、学术性、新颖性、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运用典型生动的案例、简明流畅的语言去阐释法律理论与法律制度。
我们期望并且相信,经过组织者、编写者、出版者的共同努力,这套法学教材将以其质量效应、规模效应,力求成为奉献给新世纪的精品教材,我们诚挚地祈望得到方家和广大读者的教正。
[图书目录]
法理学原理及其案例……………………………………………l
(引例)恩格斯论“职业法学家阶层” …………………………………2
第一节 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教育………………………………………4
第二节 法理学及其原理…………………………………………………6
(案例l一一1)奥斯丁与《法理学范围之确定》 …………………………6
(案例l 2)黑格尔的“法哲学”与穗积陈重的“法理学” …………9
第三节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13
(案例l一3)海瑞如何断案 ……………………………………………14
第四节 法理学的案例分析……………………………………………2l
(案例l— 4)威尼斯历史上的“华立罗案” …………………………23
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
法的概念………………………………………………………3l
(引例) 法国民法典的产生、特点和原则……………………………32
第一节 法的特征………………………………………………………33
第二节 法的本质………………………………………………………37
(案例2一1)《十二铜表法》所体现的法的本质……………………………………38
(案例2—2)美国的“谢尔曼法案” ………………………………………………41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律的本质和特征………………………………………………49
(案例2—3)马德“卖官鬻爵案” …………………………………………………49
法的要素……………………………………………………………………53
(引例) 里格斯诉帕尔默案 ………………………………………………………54
第一节 法律规则……………………………………………………………………55
(案例3 1) …………………………………………………………………………58
第二节 法律原则……………………………………………………………………60
(案例3 2)泸州遗赠纠纷案………………………………………………………62
第三节 法律概念……………………………………………………………………65
(案例3—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65
(案例3—4)原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赵安受贿案………………………………66
法的渊源……………………………………………………………………69
(引例) 上海南极星公司非法经营案 ……………………………………………70
第一节 法的渊源及其分类…………………………………………………………72
第二节 法的渊源的效力等级………………………………………………………74
(案例4—1)马伯里诉麦迪逊案……………………………………………………7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的渊源………………………………………………………76
(案例4—2)钱定安遗产继承纠纷案………………………………………………76
法的效力……………………………………………………………………8l
(引例) 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 ……………………………………………………82
第一节 法律效力及其效力范围……………………………………………………83
(案例5一1)日本游客珠海集体嫖娼案……………………………………………85
(案例5—2)世纪大劫案……………………………………………………………86
第二节 法的效力等级………………………………………………………………9l
(案例5—3)从强制性婚检的争议看法的效力冲突问题…………………………92
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95
(引例) 四川“见死不救案” ……………………………………………………96
第一节 法律意识……………………………………………………………………97
(案例6—1)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越狱………………………………………………98
(案例6—2)中国的“普法”教育…………………………………………………101
(案例6—3)村秘书人选谁说了算一一全国首例镇政府因越权指定村秘书
成被告案………………………………………………………………102
第二节 法律行为 …………………………………………………………………103
(案例6—4)浙江首例不作为故意杀人案…………………………………………105
(案例6—5)马加爵故意杀人案……………………………………………………107
(案例6—6)五岁儿童承担侵权责任吗……………………………………………109
(案例6—7)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中的法律行为…………………………………112
法律关系 …………………………………………………………………115
(引例) 杭州小保姆受百万遗赠案中的法律关系………………………………116
第一节 法律关系释义 ……………………………………………………………117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119
(案例7一l)我国首例对“胎儿”的人身权利予以法律保护的案例……………121
(案例7—2)天津荷花女案…………………………………………………………123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127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分类 …………………………………………………………128
(案例7—3)孙志刚案中的宪法关系………………………………………………129
(案例7—4)四川宪法平等权案……………………………………………………131
第五节 法律事实 …………………………………………………………………132
(案例7—5)死刑未决犯的生育权案………………………………………………134
(案例7—6)全国首例转让赡养义务案……………………………………………135
权利、义务和责任 ………………………………………………………136
(引例) 邱满囤诉汪诚信等名誉侵权案…………………………………………137
第一节 法律权利和人权 …………………………………………………………138
(案例8 1)要健康还是要生命一一钱婉玲医患纠纷案…………………………140
(案例8—2)黑龙江北安农场输血感染艾滋病案…………………………………141
第二节 法律义务 …………………………………………………………………14:5
(案例8 3)李伟与女儿李艳梅教育费纠纷案……………………………………145
(案例8—4)建设银行大庆分行诉姚丽案…………………………………………149
第三节 法律责任 …………………………………………………………………152
(案例8—5)在校学生成植物人诉学校案…………………………………………155
法律体系 ………………………………………………………………160
(引例) “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161
第一节 法律体系概述 ……………………………………………………………162
第二节 法律部门及其划分 ………………………………………………………165
(案例)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吗………………………………………………167
第二编 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作用 …………………………………………………………………175
(引例) 野生动物伤人案………………………………………………………176
第一节 法的作用概述 ……………………………………………………………177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179
(案例10—l)霍姆斯论法的预测作用……………………………………………181
(案例10—2)妨害民事调解执行被罚款、拘留案………………………………183
第三节 法律的社会作用 …………………………………………………………184
(案例10—3)北京郭某不服电子警察违章认定案………………………………186
第四节 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188
法的价值 …………………………………………………………………191
(引例) 青岛三名高考学生就教育平等权状告教育部案………………………192
第一节 法的价值概述 ……………………………………………………………193
(案例11—1)交通秩序与个人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196
第二节 法的秩序价值 ……………………………………………………………197
(案例11—2)“非典”期间的秩序…………………………………………………199
(案例11—3)科恩论法律秩序的规定性…………………………………………199
第三节 法的正义价值 ……………………………………………………………201
(案例u一4)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203
(案例u一5)徘徊在法律与正义之间的王斌余…………………………………206
第四节 法律的自由价值 …………………………………………………………207
(案例u一6)在剧院谎报火灾与言论自由 ………………………………………210
第五节 法律的平等价值 ………………………………………………………211
(案例11—7)关于洗衣店的法令所引发的对平等的争议………………………213
(案例11—8)对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的量刑………………………………………214
第六节 法律的效率价值 …………………………………………………………217
(案例u一9)经济分析法学的效率观……………………………………………218
(案例u—10)为什么“同命不同价”……………………………………………220
法与利益 …………………………………………………………………222
(引例) 当代中国宪法修订………………………………………………………223
第一节 法与利益的关系 …………………………………………………………224
第二节 法律与利益群体 …………………………………………………………228
(案例12一1)黑龙江七台河“11.27矿难”………………………………………228
第三节 法律对利益的选择和协调 ………………………………………………234
(案例12—2)北京违规养犬的法律治理…………………………………………234
法的历史 …………………………………………………………………243
(引例) 《古代社会》、《商君书》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原始社会的
氏族组织和习惯的描述…………………………………………………244
第一节 法的起源 …………………………………………………………………245
(案例13一1)皋陶做“士”与“象刑” …………………………………………246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249
(案例13—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关于“人”的规定……………………………249
(案例13—3)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一一《人权宣言》的产生…………………251
第三节法系 ………………………………………………………………………254
(案例13—4)《永恒情侣》案………………………………………………………257
(案例13 5)辛普森杀妻案………………………………………………………259
法的现代化与全球化 ……………………………………………………261
(引例) 珠江口岸的美国商船“艾米力号”案…………………………………262
第一节 法制现代化 ………………………………………………………………263
(案例14一1)现代法与传统法之间的差异………………………………………265
第二节 法律继承…………………………………………………………………268
(案例14—2)为什么美国在独立战争后未能改变普通法的传统………………269
(案例14—3)日本民法典中的法律继承…………………………………………270
(案例14—4)革命性的《法国民法典》中的保守性……………………………271
第三节法律移植 …………………………………………………………………272
(案例14—5)我国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法律移植………………………………275
第四节 法律全球化 ………………………………………………………………276
(案例14—6)WTO规则与各成员国法律的趋同化………………………………277
法治 ………………………………………………………………………281
(引例)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迈出重要一步………………………………………282
第一节 法治与法制 ………………………………………………………………283
(案例15一1)湖北佘祥林冤案……………………………………………………287
第二节 法治的模式 ………………………………………………………………288
第三节 法治的基础 ………………………………………………………………295
(案例15—2)无锡农民状告国土资源部行政不作为案…………………………295
第四编法的运行
法的创制 …………………………………………………………………305
(引例) 周文富、孙某等四人共同盗窃不同受罚案……………………………306
第一节 立法的特征及意义 ………………………………………………………307
第二节 立法的民主原则 …………………………………………………………311
(案例16一1)《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立法听证会…………………311
第三节 立法体制和地方立法权 …………………………………………………315
(案例16—2)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315
第四节 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317
(案例16—3)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317
法的实施 …………………………………………………………………323
(引例) 美国法院判决的执行案…………………………………………………324
第一节 法的实施和法的实现 ……………………………………………………325
第二节 守法 ………………………………………………………………………328
(案例l 7一1)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328
第三节执法………………………………………………………………………332
(案例17—2)“春雨行动”清理拖欠民工工资……………………………………332
第四节 司法 ………………………………………………………………………336
(案例17—3)美国布什诉戈尔案…………………………………………………336
(案例17—4)京城两家桂香村争议案……………………………………………338
第五节 法律监督 …………………………………………………………………344
(案例17—5)浙江省三级人大对一起行政案件的监督…………………………344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349
(引例) 刘海洋伤熊案……………………………………………………………350
第一节法律解释…………………………………………………………………351
(案例18一1)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立法解释…………353
(案例18—2)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法》的
司法解释……………………………………………………………354
(案例18—3)国务院主管部门对《信访条例》的行政解释……………………355
(案例18—4)美国《禁止通过契约输入外国移民法》的目的是什么 …………358
第二节 法律推理…………………………………………………………………363
(案例18—5)罗伊诉韦德案………………………………………………………366
第五编法与社会
法与经济 …………………………………………………………………373
(引例) “科斯定理” ……………………………………………………………374
第一节 经济对法的影响 …………………………………………………………376
(案例19一1)新中国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79
第二节 法对经济的作用 …………………………………………………………381
第三节 法与市场经济 ……………………………………………………………383
(案例19—2)中国《公司法》的修订……………………………………………383
(案例19—3)制度成本与勤劳和富裕……………………………………………386
(案例20—l)斯哥特诉桑夫德案…………………………………………………392
第二节 法律对政治的作用 ………………………………………………………398
(案例20一2)贝克诉卡尔案………………………………………………………398
法律与文化 ………………………………………………………………405
(引例) 告密者案…………………………………………………………………406
第一节 法律与道德 ………………………………………………………………407
(案例21一1)分离命题(Separability Thesis) …………………………………409
(案例2l一2)“沃尔芬登报告”……………………………………………………411
第二节 法律与宗教 ………………………………………………………………412
(案例21—3)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案……………………………414
第三节 法律与文学 ………………………………………………………………416
(案例2l一4)王维的《宫门误不下键判》 ………………………………………418
第四节 法律与科学技术 …………………………………………………………419
(案例21—5)特丽.夏沃安乐死案………………………………………………420
本书共有4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