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中国刑法的此罪与彼罪
编号:28306
书名:中国刑法的此罪与彼罪
作者:辛金学主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7-1-1
入库时间:2007-3-12
定价:30元
[图书内容简介]
犯罪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犯罪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
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虽然刑法典对犯罪的概念、对各种犯罪的构成要
件都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但是一些相近或者类似的犯罪行为,如何对它
们加以区分,即如何区别此罪与彼罪,就成为司法机关经常面对和需要
加以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定罪,而且关系到量刑乃至被告人的生
杀予夺。例如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怎么区分?单从二罪的外部行
为看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关键在于行为入主观上是出于剥夺他人生命的
故意还是出于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在刑罚适用上,尽管二罪的最高刑
都是可以判处死刑,但具体规定是不同的:前罪的基本犯是“死刑、无期
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后罪的基本犯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者管制”。可见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性。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学者把纷繁复杂的犯罪
现象进行梳理分类,不仅创造了多若繁星的犯罪概念,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
犯罪形态和多种多样的犯罪类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种不同的犯罪的本
质特征。如何区分这些相关的犯罪概念同样关系重大。例如间接故意犯罪
与过于自信过失犯罪,是两种容易发生混淆的犯罪。应该说二罪之间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联系表现在行为人均已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危害社会结果
的发生,而且都不希望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区别表现在两点:一是间接故意的
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是明知的,而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对可能发
生的危害结果只是有预见而不是明知;二是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放
任(漠不关心、听之任之)态度。而过于自信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轻信能鸽
避免。因此两罪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前者属于故意犯罪,后者属于过失犯罪,
同时在处罚原则上是大相径庭的。再如自手犯(即亲手犯)与直接正犯如何
区分?首先应该肯定二者都是正犯即实行犯。区别在于犯罪形态的属性不
同:白手犯是属于法律规定必须由行为人亲自实施而不能由他人实施,才能
构成的犯罪。例如强奸罪只能由男子实施才能构成,虽然妇女可以成为强奸
罪的共犯(帮助犯、教唆犯),但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正犯。这就是自手
犯。而直接正犯则是由行为人的直接行为而不是利用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的人(例如利用精神病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类似
这些“此罪与彼罪”的情形比比皆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区分,在司法实践中会
经常遇到。
本书是一部以专门以探究划清此罪与彼罪界限为宗旨的著述。本书
的主要特点:一是就相近或者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具体犯罪之间进行比较辨
别方面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涵盖了我国刑法分则几乎所有的罪名,对于
从事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律师以及法学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二
是总论部分吸收了近些年刑法学界和犯罪学界有关犯罪现象和犯罪形态
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或者收录犯罪概念是比较完整的(当然不可能是全
部),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本书尽可能做到界定准确、层次分
明、文字精练。为了叙述和查找的方便,本书全部采用条目的形式,分为上
篇“刑法总论”和下篇“刑法各论”两大部分,上、下篇分别为六章和十四
章,共636个条目。需要说明的是,用《中国刑法的此罪与彼罪》作为书名,
是从总论的大部分内容和分论的全部内容而言的,而总论的少部分内容并
不是中国刑法的规定,甚至有的也不是中国学者的观点,只是为了促进我
国刑法学和犯罪学的研究而供大家参考才将其收录的。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除依据刑法典的规定和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外,还
参考了诸多的法律专著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从中吸收了我们认为比较正
确的观点(见附录)。书中援引和依据的法律、法规、解释,截至2006年9
月.书中的遗漏、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图书目录]
上篇 刑法总论
一、犯罪现象论及犯罪分类(上)………………………………6
二、犯罪现象论及犯罪分类(中)………………………………30
三、犯罪现象论及犯罪分类(下)………………………………63
四、停止形态论……………………………………………………82
五、共犯形态论……………………………………………………91
六、罪数形态论……………………………………………………115
下篇 刑法各论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136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148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上)………………………165
四、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192
五、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下)………………………214
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36
七、侵犯财产罪……………………………………………………259
八、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上)…………………………………269
九、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296
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下)…………………………………327
十一、危害国防利益罪……………………………………………347
十二、贪污贿赂罪…………………………………………………360
十三、渎职罪………………………………………………………368
十四、军人违反职责罪……………………………………………391
本书共有409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