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科技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编号:28594
书名:科技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作者:陈学权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07-3-1
入库时间:2007-3-30
定价:36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有关科技证据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曰益关注的一个
重要问题。本书试图在尽可能全面地吸收域外科技证据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并借鉴科学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从刑
事诉讼的角度就科技证据的一些基本理论、立法和实践运用等问题进行系统
的探讨。全书由导论、正文八章以及结语组成。
在导论中,本书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接着对国内外有关科技证据研究
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对其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
指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对科技证据进行系统的研究,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实
现科技证据运用的法制化,有助于法律实务工作者树立科学的科技证据观,有
助于丰富和发展证据法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科技证据与科技证据法概述”。本章的前四节在考察科学和技
术的含义并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证据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书
关于科技证据含义的基本观点,指出了科技证据具有科技性、真实性、权威性、
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从七个方面对其范围进行了概括。最后在第五节
提出了科技证据法的概念,总结了域外科技证据立法的四个基本特征,并论述
了制定和完善我国科技证据法的必要性以及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科技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本章先分三节按照科技证据历史
发展的线索对古代科技证据制度、近代科技证据制度和现代科技证据制度进
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与评析;最后在第四节从宏观上论述
了科技证据的发展对证据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科技证据的诉讼价值”。本章从科技本身的价值属性出发,深入
剖析了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积极价值和消极价值之表现。在此基础上,
为了保证科技证据诉讼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本章最后建议:更新观念,树立科
学的科技证据观;制定和完善科技证据法。
第四章:“科技证据的科学性之判断标准”。本章先梳理与考察了科学哲
学领域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基本观点,然后对域外尤其是美国证据法关于科
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最后对我国证据法关于科技
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的现状、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以及基本设想进行了
论述。
第五章:“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宪法权利之保障”。本章以人应享有的宪法
权利为基本参照,在揭示监听、强制采样、建立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犯罪心
理测试等科技证据的收集与人的宪法权利之冲突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法治国
家限制人的宪法权利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借鉴域外的立法经验,提出了
我国科技证据法制化的基本路径、模式和内容等。
第六章:“科技证据的生成及平等利用制度”。本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
探讨了以鉴定意见作为表现形式的科技证据的生成以及平等利用问题:一是
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度,二是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的中立
制度,三是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四是专家辅助人
制度。
第七章:“科技证据之证据能力规则”。本章主要阐述了犯罪心理测试证
据、催眠证据、监听证据、DNA证据、照片、视听资料以及电子资料等新型科技
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拒绝作证特权规则以
及最佳证据规则的关系。
第八章:“科技证据之证明力规则”。针对裁判者容易过于迷信科技证据
之客观现实,本书认为有必要确立科技证据证明力的自由评判规则和惟科技
证据不得定罪规则。为此,本章分两节对科技证据的这两个证明力规则进行
了论述。
在结语“迎接未来科技证据的挑战”中,本书建议,面对未来科技证据的挑
战,我们应当注重科技证据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反思科技证据研究方法的科学
性;打破传统法学教育中文理分科、泾渭分明的传统做法,实现文理交叉和融
合;及时制定和修改法律,确保科技证据在法制的轨道运行;理性地看待科技
证据,树立科学的科技证据规。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曰新月异,为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
广泛运用提供了可能………………………………………………(1)
(二)刑事诉讼中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主题的进一步发展,
为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广泛运用指明了方向………………(2)
二、研究现状…………………………………………………………………(4)
(一)域外科技证据理论研究基本概况…………………………………(5)
(二)中国大陆科技证据理论研究述评…………………………………(10)
三、研究意义………………………………………………………………(15)
(一)立法借鉴意义:有助于实现科技证据运用的法制化……………(15)
(二)司法指导意义:有助于法律实务工作者树立科学的科技
证据观………………………………………………………………(16)
(三)理论创新意义: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证据法学的理论研究…………(17)
附录………………………………………………………………………………(17)
第一章 科技证据与科技证据法概述………………………………………(41)
第一节 科技的含义………………………………………………………(41)
一、科学的含义……………………………………………………………(41)
二、技术的含义……………………………………………………………(43)
三、本书对“科技”的理解…………………………………………………(44)
第二节 科技证据的含义…………………………………………………(44)
一、域外学者对科技证据含义的界定……………………………………(44)
二、中国大陆学者关于科技证据含义的几种不同认识…………………(46)
三、科技证据含义之我见…………………………………………………(47)
第三节 科技证据的属性…………………………………………………(52)
一、科技性…………………………………………………………………(52)
二、真实性…………………………………………………………………(53)
三、权威性…………………………………………………………………(54)
四、开放性…………………………………………………………………(55)
五、多样性…………………………………………………………………(57)
第四节 科技证据的范围…………………………………………………(58)
一、理论界对法医学、法科学、刑事科学技术之范围的认识……………(58)
二、本书对科技证据范围的概括…………………………………………(61)
第五节 科技证据法的基本问题…………………………………………(70)
一、科技证据法的含义及特征……………………………………………(70)
二、抓紧制定和完善中国科技证据法的必要性…………………………(74)
三、中国科技证据立法的基本原则 ………………………………………(77)
第二章 科技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81)
第一节 古代科技证据制度………………………………………………(81)
一、中国古代科技证据制度………………………………………………(81)
二、外国古代科技证据制度………………………………………………(88)
三、古代科技证据制度的特点与评析……………………………………(91)
第二节 近代科技证据制度………………………………………………(93)
一、中国近代科技证据制度………………………………………………(93)
二、外国近代科技证据制度………………………………………………(100)
三、近代科技证据制度的特点与评析……………………………………(105)
第三节 现代科技证据制度………………………………………………(107)
一、现代科技证据制度之宏观考察………………………………………(107)
二、现代几种具体科技证据的产生与发展………………………………(113)
三、现代科技证据制度的特点与评析……………………………………(120)
第四节 科技证据的发展对证据制度之影响 …………………………(122)
一、科技证据的发展推动着证据制度的历史变迁………………………(122)
二、科技证据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大证据的种类和范围…………………(125)
三、科技证据的发展使得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面临新的机遇
和挑战…………………………………………………………………(126)
四、科技证据的发展将丰富和发展传统的证据规则之内涵……………(127)
第三章 科技证据的诉讼价值………………………………………………(129)
第一节 科技的价值属性…………………………………………………(129)
一、科学技术究竟有无价值………………………………………………(129)
二、科学技术的价值倾向性究竟是什么…………………………………(131)
三、科学技术之消极价值的产生根源……………………………………(133)
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一科学技术与人权的联姻 ………(134)
第二节 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积极价值…………………………(136)
一、科技证据的运用有助于案件事实真相的查明,促进实体公正…………(136)
二、科技证据的运用有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141)
三、科技证据的运用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诉讼效率……………………(145)
第三节 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消极价值…………………………(147)
一、科技证据的运用存在着潜在的错判风险……………………………(147)
二、科技证据的运用可能导致严重地侵犯人权和违背伦理要求…………(150)
三、科技证据的运用可能会加剧控辩平等关系的失衡…………………(151)
第四节 科技证据诉讼价值最大化之实现路径………………………(153)
一、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科技证据观…………………………………(153)
二、制定和完善科技证据法,从制度上保证科技证据的理陸运用…………(155)
第四章 科技证据的科学性之判断标准 …………………………………(158)
第一节 科学哲学中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158)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159)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159)
三、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160)
四、库恩的“范式”标准……………………………………………………(161)
五、拉卡托斯的理论进步标准……………………………………………(162)
六、科学划界的消解或虚无标准…………………………………………(163)
七、新实在论者的多元标准………………………………………………(164)
八、结语……………………………………………………………………(167)
第二节 域外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168)
一、美国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168)
二、其他国家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178)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181)
一、我国刑事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的科学性判断标准之现状…………(181)
二、我国刑事证据法中确立科技证据之科学性判断标准
的必要性 ……………………………………………………………(183)
三、我国刑事证据法中确立科技证据之科学性判断标准的
基本设想………………………………………………………………(185)
第五章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宪法权利之保障……………………………(190)
第一节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实体性宪法权利之冲突…………………(190)
一、科技证据的收集与人身自由权之冲突………………………………(190)
二、科技证据的收集与身体权之冲突……………………………………(192)
三、科技证据的收集与隐私权之冲突……………………………………(193)
第二节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程序性宪法权利之冲突…………………(197)
一、刑事程序权利宪法化的基本问题 …………………………………(197)
二、科技证据的收集与作为程序性宪法权利的不被强迫自证
其罪权之冲突………………………………………………………(205)
第三节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宪法权利保障之平衡:
科技证据法制化的基本原则 ……………………………………(208)
一、法律保留原则及其在我国科技证据收集程序中的确立……………(208)
二、比例原则及其在我国科技证据收集程序中的确立…………………(210)
三、令状原则及其在我国科技证据收集程序中的确立…………………(212)
第四节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宪法权利保障之平衡:
科技证据法制化的具体內容……………………………………(2]3)
一、强制采样的法制化……………………………………………………(213)
二、法庭科学DNA数据库运用的法制化 ………………………………(224)
三、监听之法制化…………………………………………………………(232)
四、犯罪心理测试之法制化………………………………………………(245)
第六章 科技证据的生成及平等利用制度………………………………(252)
第一节 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度……………………(252)
第二节 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的中立制度…………………………(257)
一、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中立的必要性………………………………(258)
二、我国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中立的进一步改革……………………(259)
第三节 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265)
一、我国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的现状…………(265)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标准的意义……………………………………………………………(268)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标准的几点建议………………………………………………………(269)
第四节 专家辅助人制度…………………………………………………(27l)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必要性与可
行性……………………………………………………………………(272)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274)
第七章 科技证据之证据能力规则…………………………………………(278)
第一节 科技证据之证据能力概述 ……………………………………(278)
一、证据能力的含义………………………………………………………(278)
二、影响科技证据之证据能力的基本因素………………………………(279)
第二节 科技证据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81)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281)
二、科技证据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关系………………………………(283)
第三节 科技证据与传闻证据规则 ……………………………………(288)
一、传闻证据规则的含义…………………………………………………(288)
二、科技证据与传闻证据规则的关系……………………………………(290)
第四节 科技证据与证人拒绝作证特权规则 …………………………(295)
一、证人拒绝作证特权规则的含义………………………………………(295)
二、科技证据与拒绝作证特权规则的关系………………………………(298)
第五节 科技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 ……………………………………(301)
一、最佳证据规则的基本含义……………………………………………(301)
二、科技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的关系……………………………………(303)
第八章 科技证据之证明力规则……………………………………………(307)
第一节 科技证据证明力自由评判规則 ………………………………(307)
一、对证据的证明力自由评判是当代证据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307)
二、科技证据的运用对裁判者评价证据证明力的影响…………………(311)
三、科技证据证明力自由评判规则的基本内容…………………………(313)
第二节 惟科技证据不得定罪规则 ……………………………………(316)
一、来自司法实践的报告:仅凭唯一的科技证据认定有罪……………(316)
二、惟科技证据不得定罪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与适用……………………(318)
结语:迎接未来科技证据的挑战……………………………………………(323)
主要参考文献…………………………………………………………………(325)
本书共有332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