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知识产权法新论
编号:28871
书名:知识产权法新论
作者:胡良荣著
出版社:中国检察
出版时间:2006-12-1
入库时间:2007-4-10
定价:38元
[图书内容简介]
新世纪以来, 随着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和投入,
知识产权比以往任何时候, 益发显露出其重要作用; 而作为知识产权保
障与利益衡平的知识产权法,其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这个
时候,长时间致力于知识产权法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胡良荣先生,适时地
出版其《知识产权法新论》,在对国际知识产权理论和各国法制实践的
许多问题均需重新审视的今天,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为此,尽管在
知识产权法研究方面我并无造诣可言, 然在先生诚邀为其著作作序之
下,仍勉力从之。
众所周知,今年年初我国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战略目标, 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思想、创新能力, 需要对创
新思想、创新能力的法律保护。这种法律最主要的就是知识产权法。 由
此,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的最有力的
重要举措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对
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我国制定并修订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法律,逐
步形成了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为基本框架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体系。这一法律体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既反映了我国的实际需
要,又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但是,新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
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世纪,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
技术及其产业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地发展。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
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新的科学发现
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
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更加巨大和深刻的
影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 既应当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为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服务,又应当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并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不断完善。
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为保持或争夺国际产业竞争的主导地
位,获取巨额利润,均不断加快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
保护力度,并制订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后
发型发展中国家,如果期望赶超世界科技水平,也必须制定知识产权发
展战略,对国家知识产权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 同
时,对企业发展知识产权提供科学的战略性指导,使我国企业在品牌和
技术上都能占领国际经济的舞台,增强国家的贸易实力。
在上述背景下,胡良荣先生结合多年法学教学与研究中对知识产权
法的领悟,将知识创新作为本书写作追求的价值目标,使本书的创新点
既体现在知识结构的布局上,也体现在具体内容的编排方面。
在结构方面,本书打破传统研究较多注重知识产权实体权利建构的
逻辑思维方式,该方式对于整体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来讲似有缺
陷。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法, 自当建构知识产权实体权利体系;但如果缺
少程序法的保护, 实体权利的最终实现往往落空。 因此,研究知识产权
诉讼管辖、知识产权诉讼类型、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知识产权战略
制度,就成为本书与其他一些著作相区别的特色所在。
在内容方面,本书以传统知识产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著作权、专
利权和商标权的一般性问题,反映了国内外在这些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并作评述;但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最新知识
产权保护问题加以研究,并在研究中,呈现出由一般问题研究到具体问
题研究并逐步深化的格局。本书在知识产权基本理论部分,提出了知识
产权法的宪法基础问题,并通过对物权与知识产权的比较研究, 回应当
前物权立法所涉某些问题的讨论。
此外,本书研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主张在“一国两制” 政治体
制下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制度的合作;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依
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加强国际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的制
度合作。主张制定知识产权基本法,主张在我国未来反垄断法的制定中
能够反映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 主张尽快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以
J2L完善知识产权司法机构等,试图为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作出贡献,这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
意义。


[图书目录]
创新: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不竭的源泉(代序) …………………………(1)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1)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解析 ……………………………………………(1)
二、知识产权范围的法律规定与学理分类 …………………………(3)
三、知识产权权项的法理解释 ………………………………………(8)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9)
一、财产、财产权、产权与所有权 …………………………………(10)
二、知识产权的私法性质 ……………………………………………(14)
三、无形(无体)财产权、知识产权与物权………………………(17)
四、知识产权的特征 …………………………………………………(22)
五、知识产权的公权化 ………………………………………………(25)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的法理基础 ………………………………………(26)
一、知识产权的法哲学基础 …………………………………………(26)
二、知识产权的法经济学基础 ………………………………………(32)
三、知识产权的宪法基础 ……………………………………………(37)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的变迁 ………………………………………………(39)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变迁 …………………………………………(39)
一、著作权法的起源与发展 …………………………………………(39)
二、专利法的起源与发展 ……………………………………………(41)
斗商标法的起源与发展 ……………………………………………(43)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 …………………………………(44)
第三节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47)
一、我国大陆适用的知识产权法 ……………………………………(47)
二、我国香港知识产权制度 …………………………………………(47)
三、我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制度 ……………………………………(5l)
第三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 …………………………………………………(55)
第一节 概述 ……………………………………………………………(55)
一、著作权的概念及其演变 …………………………………………(55)
二、著作权法的概念 …………………………………………………(56)
三、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56)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 …………………………………………………(60)
一、著作权主体的分类 ………………………………………………(60)
二、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62)
第三节 著作权的客体 …………………………………………………(66)
一、著作权作品的定义与构成要件 …………………………………(66)
二、著作权作品的分类 ………………………………………………(67)
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 ………………………………………(71)
四、计算机软件的保护 ………………………………………………(71)
五、网络著作权的保护 ………………………………………………(75)
六、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 …………………………………………(78)
第四节 著作权的内容 …………………………………………………(79)
一、著作人身权 ………………………………………………………(79)
二、著作财产权 ………………………………………………………(82)
三、著作权的取得与期限 ……………………………………………(88)
四、邻接权 ……………………………………………………………(89)
第五节 著作权的使用 …………………………………………………(98)
一、著作权的转让 ……………………………………………………(98)
二、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99)
三、著作权的其他利用方式 …………………………………………(101)
第六节 著作权的限制 …………………………………………………(102)
一、合理使用 …………………………………………………………(102)
二、法定许可使用 ……………………………………………………(104)
三、强制许可使用 ……………………………………………………(105)
第七节 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106)
一、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06)
二、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种类 …………………………………………(107)
三、执行措施 …………………………………………………………(108)
第四章 专利权法律制度 …………………………………………………(110)
第一节 专利制度的历史变迁 …………………………………………(1lO)
一、国外专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lO)
二、我国专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11)
第二节 专利权取得 ……………………………………………………(116)
一、授予专利的条件 …………………………………………………(116)
二、取得专利的程序 …………………………………………………(123)
第三节 专利权主体 ……………………………………………………(131)
一、专利权主体概述 …………………………………………………(131)
二、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133)
三、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工作单位 …………………………………(134)
四、外国人 ……………………………………………………………(136)
第四节 专利权客体 ……………………………………………………(137)
一、发明 ………………………………………………………………(]37)
二、实用新型 …………………………………………………………(139)
三、外观设计 …………………………………………………………(140)
四、不授予申请人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141)
第五节 专利权保护 ……………………………………………………(143)
一、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43)
二、专利权的限制 ……………………………………………………(145)
三、专利权的行使 ……………………………………………………(146)
四、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148)
第五章 商标权法律制度 …………………………………………………(155)
第一节 商标与商标法的变迁 …………………………………………(155)
一、国外商标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55)
二、我国商标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56)
第二节 商标权法律关系 ………………………………………………(162)
一、商标专用权的主体和客体 ………………………………………(162)
二、商标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64)
第三节 商标权的取得制度 …………………………………………………(166)
一、商标权的取得方式 ………………………………………………(166)
二、我国商标权取得的原則 …………………………………………(168)
三、商标注册的申请 …………………………………………………(170)
四、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 …………………………………………(172)
第四节 商标权行使制度 ………………………………………………(175)
一、商标权的使用 ……………………………………………………(175)
二、商标权的许可 ……………………………………………………(176)
三、商标权的转让 ……………………………………………………(178)
四、商标权的投资 ……………………………………………………(181)
五、商标权的质押 ……………………………………………………(181)
第五节 商标管理制度 …………………………………………………(182)
一、商标管理概述 ……………………………………………………(182)
二、商标使用管理 ……………………………………………………(183)
三、商标印制管理 ……………………………………………………(187)
四、商标文献 …………………………………………………………(188)
第六章 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190)
第一节 反垄断法律制度 ………………………………………………(190)
一、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现状 …………………………………………(190)
二、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立法的初步构想 ……………………(193)
第二节 商业秘密法律制度 ……………………………………………(196)
一、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展望 …………………………(196)
二、商业秘密的认定和种类 …………………………………………(]97)
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198)
四、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199)
五、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完善 ………………………………………(201)
第三节 厂商名称权法律制度 …………………………………………(203)
一、厂商名称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03)
二、厂商名称权的性质和內容 ………………………………………(204)
三、厂商名称权的法律保护 …………………………………………(207)
第四节 原产地名称权法律制度 ………………………………………(208)
一、原产地名猕 ………………………………………………………(208)
二、原产地名称权 ……………………………………………………(210)
三、我国对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 …………………………………(210)
第五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211)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 ………………………………………(211)
二、反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 ………………………………………(212)
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 …………………………………(213)
第七章 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16)
第一节 软件的专利保护 ………………………………………………(216)
一、软件著作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6)
二、软件专利保护的司法实践、法律规定与趋势 …………………(217)
三、我国软件法律保护制度现状与完善 ……………………………(218)
第二节 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 …………………………………………(219)
一、技术措施保护的法律属性 ………………………………………(219)
二、有关技术保护措施的立法 ………………………………………(221)
三、我国的技术保护措施 ……………………………………………(224)
第三节 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225)
一、数据库的传统保护方法 …………………………………………(225)
二、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 …………………………………………(226)
第四节 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 …………………………………………(229)
一、商业方法的定义 …………………………………………………(229)
二、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 ……………………………………………(229)
三、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对专利法的影响 …………………………(230)
第五节 网络版权的法律保护 …………………………………………(231)
一、网上作品的使用权 ………………………………………………(231)
二、网站(网页)的知识产权保护 …………………………………(236)
第六节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知识产权保护 ……………………………(242)
一、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概念 ………………………………………(242)
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立法模式 …………………………………(242)
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內容 ……………………………………(243)
四、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限制 ………………………………(244)
五、布图设计专有权的取得 …………………………………………(244)
六、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 …………………………………………(245)
第八章 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47)
第一节 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 …………………………………………(247)
一、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立法 …………………………………………(247)
二、植物新品种权的专门保护制度 …………………………………(249)
第二节 基因专利法律制度 ……………………………………………(252)
一、基因技术可专利性的司法认定 …………………………………(252)
二、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专利法保护 ………………………………(254)
三、基因序列的专利性分析 …………………………………………(256)
第三节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259)
一、中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259)
二、中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261)
三、加强中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措施 ………………………(262)
第九章 知识产权司法制度 ………………………………………………(264)
第一节 知识产权诉讼管辖 ……………………………………………(264)
一、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级别管辖 ……………………………………(264)
二、知识产权诉讼中的地域管辖 ……………………………………(266)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诉讼类型 ……………………………………………(267)
一、知识产权权属诉讼 ………………………………………………(267)
二、知识产权合同诉讼 ………………………………………………(273)
三、知识产权侵权诉讼 ………………………………………………(278)
第三节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 ………………………………………(288)
一、侵权归责原则的概念以及我国立法上的侵权归责原则 ………(288)
二、关于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学说 ……………………………(290)
三、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 ………………………(292)
第十章 知识产权战略制度研究 …………………………………………(296)
第一节 知识产权战略基本问题 ………………………………………(296)
一、研究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问题的重大意义 ……………………(296)
二、知识产权战略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297)
三、我国知识产权战略 ………………………………………………(299)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立法问题 …………………………………(300)
一、知识产权战略立法的基本问题 …………………………………(300)
二、知识产权法律实施的完善 ………………………………………(304)
第三节 知识产权战略中政府与企业的功能 …………………………(305)
一、创建新型知识产权制度,优化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度环境 ……(305)
二、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企业 …………………………………………(308)
第四节 知识产权战略的组织保障 ……………………………………(312)
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决策部门的建立 ……………………………(312)
二、加强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局的建设 ……………………………(313)
三、加强与民间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 ………………………………(314)
第五节 知识产权战略的人力资源保障 ………………………………(315)
一、发展知识产权职业教育 …………………………………………(315)
二、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 ………………………………………(316)
第六节 知识产权战略计划和政策措施 ………………………………(316)
一、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计划 …………………………………………(316)
二、制定和实施辅助性政策措施 ……………………………………(317)
后 记 ………………………………………………………………………(319)

本书共有319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