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事诉讼原理(第2版)(研究生教学用书)
编号:28940
书名:刑事诉讼原理(第2版)(研究生教学用书)
作者:宋英辉主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7-3-1
入库时间:2007-4-16
定价:25元
[图书内容简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
究中心第一批重大科研项目一一诉讼原理研究,于2000年9月18日
立项,历经三载,几易其稿,终于面世。
研究诉讼原理势在必行。根据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按照
诉讼法学研究发展的规律,从规范诉讼法学走向理论诉讼法学,这是诉
讼法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诉讼法学的表现形式既包括对三大诉讼
法法条的诠释,又包括对法理的阐释,前者为规范诉讼法学,后者为理
论诉讼法学。从规范诉讼法学走向理论诉讼法学,这就是法学工作者
经常所论:走出注释法学的藩篱,迈向理论法学的自由王国。任何一个
部门法学,从“自在”走向“自由”,必须实现这一转变。这一转变的过
程就是本学科发展、深入和走向科学的象征。诉讼原理研究就是出于
这一目的而立项并深入展开的。
什么叫原理?什么叫诉讼原理?诉讼原理的内涵外延是什么?诉
讼原理的阐释与诉讼法条是什么关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贯穿
于我们研究的全过程。课题组成员关起门来查阅国内外资料,走出门
去调查研究,还组织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工作者进行专题研讨。当然。
人们看法种种,见解不一。我们总结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吸收了国内
外最新的成果,梳理编织成书。为了学习和使用上的方便,在成果体例
上分列为四个部分:把三大诉讼的共性原理单列一卷,称《诉讼原理》;
刑事诉讼的特有原理单列一卷,称《刑事诉讼原理》;民事诉讼的特有
原理单列一卷,称《民事诉讼原理》;行政诉讼的特有原理单列一卷。称
《行政诉讼原理》。诚然,有关诉讼原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由于
立项题目内容工程巨大,我们对共同原理和特有原理的概括、抽象是否
符合法学理论之规格和要求,是否挂一漏万,作者实有风险之感。说句
心里话,我们的研究只是为了抛砖引玉,求教同仁。
“诉讼原理研究”从立项到结项,得到了各位同行专家、学者及实
务工作者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的资助,得到了法律出版社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的对象与內容…………………………………………(1)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4)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8)
四、研究的基本路径……………………………………………(11)
第二章 刑事诉讼理念………………………………………………(13)
一、实体正义理念………………………………………………(14)
(一)位阶排序………………………………………………(15)
(二)关于保障无辜…………………………………………(20)
(三)关于惩罚犯罪…………………………………………(24)
(四)关于罪刑相适应………………………………………(31)
二、程序正义理念………………………………………………(33)
(一)程序正义问题的产生…………………………………(33)
(二)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38)
第三章 刑事诉讼原则 …………………………………………(52)
一、刑事诉讼原则的价值………………………………………(52)
(一)刑事诉讼原则释义……………………………………(52)
(二)刑事诉讼原则的地位和价值…………………………(57)
二、刑事诉讼原則体系…………………………………………(60)
(一)研究视角与方法………………………………………(60)
(二)刑事诉讼原则体系的层次性…………………………(63)
三、程序法定……………………………………………………(66)
(一)程序法定原则的要求…………………………………(66)
(二)外国关于程序法定原则的立法与适用………………(68)
(三)程序法定原则的理念基础……………………………(71)
(四)程序法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73)
四、司法独立……………………………………………………(74)
(一)司法独立原则的立法、适用及基本要求………………(74)
(二)司法独立原则的理念基础与制度价值………………(75)
(三)司法独立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78)
五、国家追诉……………………………………………………(81)
(一)实行国家追诉的历史必然性…………………………(83)
(二)国家追诉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85)
六、无罪推定……………………………………………………(85)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形成及其理念基础…………………(86)
(二)无罪推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92)
七、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92)
(一)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释义…………………(92)
(二)关于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立法与适用……(94)
(三)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价值与制度基础……(97)
(四)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00)
八、程序参与……………………………………………………(101)
(一)程序参与原则的基本要求……………………………(102)
(二)外国关于程序参与原则的立法与适用………………(103)
(三)程序参与原则的功能评析……………………………(110)
(四)程序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11)
九、有效辩护………………………………………………………(112)
(一)有效辩护原则释义……………………………………(112)
(二)外国关于有效辩护原则的立法………………………(113)
(三)有效辩护原则的理念基础……………………………(115)
(四)有效辩护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16)
十、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119)
(一)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的理念基础………(120)
(二)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与我国刑事
诉讼……………………………………………………(122)
十一、程序公开…………………………………………………(123)
(一)程序公开原则释义……………………………………(123)
(二)外国关于程序公开原则的立法………………………(124)
(三)程序公开原则产生的理念基础及其制度价值………(127)
(四)程序公开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30)
十二、社会参与…………………………………………………(131)
(一)社会参与原则释义……………………………………(131)
(二)社会参与原则的价值基础……………………………(135)
(三)社会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37)
十三、诉讼及时…………………………………………………(138)
(一)诉讼及时原则释义……………………………………(138)
(二)诉讼及时原则的表现…………………………………(141)
(三)诉讼及时原则的理念基础……………………………(144)
(四)诉讼及时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46)
十四、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149)
(一)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释义………………(149)
(二)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适用……………(156)
(三)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例外……………(159)
(四)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168)
第四章 刑事诉讼基本要素 ……………………………………(172)
一、刑事诉讼主体………………………………………………(172)
(一)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172)
(二)刑事诉讼主体之确定…………………………………(178)
二、刑事诉讼客体………………………………………………(184)
(一)刑事诉讼客体的概念…………………………………(184)
(二)刑事诉讼客体的单一性………………………………(186)
(三)刑事诉讼客体的同一性………………………………(187)
(四)对传统学说的批评………………………………………(190)
(五)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的罪名变更问题………………(192)
三、刑事诉讼行为………………………………………………(196)
(一)刑事诉讼行为含义之界定……………………………(196)
(二)刑事诉讼行为分类……………………………………(198)
(三)刑事诉讼行为的效力…………………………………(202)
四、刑事诉讼条件………………………………………………(212)
(一)刑事诉讼条件的分类…………………………………(213)
(二)刑事诉讼条件的效果…………………………………(215)
第五章 刑事诉讼构造…………………………………………(217)
一、刑事诉讼构造概述…………………………………………(218)
(一)刑事诉讼构造释义……………………………………(218)
(二)刑事诉讼构造的构成要素……………………………(219)
二、外国关于刑事诉讼构造的理论……………………………(228)
(一)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230)
(二)格里费斯的争斗模式与家庭模式……………………(233)
(三)达马斯卡的刑事诉讼构造理论………………………(235)
(四)戈德斯坦的弹劾模式与纠问模式……………………(241)
三、外国刑事诉讼构造…………………………………………(242)
(一)纵向构造………………………………………………(242)
(二)横向构造………………………………………………(251)
四、诉讼构造理念与我国刑事诉讼构造………………………(257)
(一)调整诉讼构造的基本理念与原则……………………(257)
(二)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之完善……………………………(263)
第六章 刑事诉讼程序 …………………………………………(274)
一、审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則……………………………………(274)
(一)司法权保障原则………………………………………(275)
(二)令状原则………………………………………………(277)
(三)任意侦查原则与强制侦查法定主义…………………(280)
(四)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286)
二、审判程序的理念与原则……………………………………(289)
(一)直接、言词审理与传闻证据法则………………………(290)
(二)集中审理……………………………………………………(301)
(三)证据裁判………………………………………………(307)
(四)自由心证………………………………………………(317)
(五)不利益变更之禁止……………………………………(327)
主要参考文献……………………………………………………(337)
后 记 …………………………………………………………(345)
本书共有346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