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法学的新动向(2005年卷)
编号:29786
书名:刑法学的新动向(2005年卷)
作者:刘志伟主编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时间:2007-3-1
入库时间:2007-7-2
定价:58元
[图书内容简介]
2005年,伴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定步伐与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
刑法学界在刑法学基础理论、应用实务以及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等研究领域又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度共出版各类刑法学著作近200部,
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刑法学学术论文2200余篇,并在诸多问题上有创新性和
启发性研究。例如:
一一在刑法理陸问题上,张智辉教授从刑法的实体规范和运作过程相互结合的
角度,提出了刑法理性的概念。他认为,刑法理性贯穿刑法立法和司法的全过程,是
保证刑法合理性的基本原则。刑法理陸的基本内涵包括目的性、合理性与节制性,三
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对刑法的存在、功能和实施的理性认识,反映了人类理智
和文明对人类自身的报复本能的自我约束。目的性强调犯罪的设定和刑罚的运用要符
合预防犯罪目的的内在要求,对刑法的工具性予以制约,有利于刑法目的的实现;合
理性强调手段符合目的的原理必须受合理性的制约,只有在合理性的限度内,不违背
目的本身所包含的价值追求,手段符合目的才是值得追求的价值;节制性进一步强
调,实现刑法目的的手段即使是合理的,也应该控制其使用的范围和强度,手段不受
节制,就可能丧失其合理性而背离其目的。刑法的目的性、合理性与节制性的有机同
一,构成了刑法理性的基本内容,是我们研究刑法中其他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一一在刑法方法问题上,陈兴良教授提倡在刑法方法理论中加强刑法教义学方
法的研究。他认为,规范刑法学不能等同于注释刑法学,而更应当是刑法教义学。
刑法教义学的基础和界限源自于刑法法规、致力于研究法规范的概念、内容和结
构,将法律素材编排成一个体系,并试图寻找概念构成和系统学的新方法。刑法教
义学作为法律和司法实践的桥梁,在对司法实践进行批判性检验、比较和总结的基
础上,对现行法律进行解释,以便利于法院适当地、逐渐翻新地适用刑法,从而达
到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法安全和法公正。
一一在刑事政策的界定问题上,卢建平教授认为刑事政策就是治国之道,因此
刑事政策应该翻译成“刑事政治”,如此界定的刑事政策学就应该是刑事政治学。
刑事政策是公共政策或社会政策的一部分,是治国之道的一部分,属于“治道”
的范畴。他认为,之所以要将刑事政策上升到刑事政治的高度来看待,首要的考虑
是将刑事政策从一般的打击惩罚犯罪的策略措施、从专政的工具、手段或者武器升
华为治国的战略或者艺术,是将刑事政策从国家的专属、垄断或者专政的封闭圈子
里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公共政策,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话题。只有将刑事政策上
升到政治的层面,才有可能考虑市民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政治国
家与市民社会双本位的二元犯罪控制模式的实现才是可能的,国家主导、社会力量
广泛参与的综合治理的政策特色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一一在刑法解释问题上,林维博士认为,刑法解释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利益因素
的影响,刑法解释主体、解释案的请求者、解释对象所代表的不同利益,使解释结
论具有不同的倾向性。刑法解释中不同主体的利益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机构之间
的冲突,出现人权保障与法益保护等刑法不同机能的冲突。利益相关性并不一定意
味着错误解释,但是要注意在制度安排上不应当使某一部门的利益通过刑法解释得
到不正当的扩张和合法化。必须在刑法解释的制定过程中,使有关利益的影响能够
始终控制在一种合法、公开、均衡的限度内,并始终警惕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
政机关在针对犯罪人时为实现稳定而超越具体职权的纷争,通过刑法解释上的利益
联合,导致刑法通过其解释脱离权利保障机能,而过度强化其社会控制机能。
一一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机能问题上,周少华博士对学界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发挥
着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的双重机能的通行观点提出了异议。他认为,社会保护机能
与人权保障机能的统一是刑法的整体价值目标,而不是刑法某一个构成要素的价值
目标。刑法的各种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刑法的整体机能,而作为刑法具体机能
的保护机能或者保证机能,则分别由刑法的不同要素产生。刑法的保护机能主要是
通过刑罚及包含刑罚的刑法规范而产生的,而其人权保障机能则主要是通过罪刑法
定原则产生的,认为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具有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双重机能的观点,
实际上是混淆了刑法的机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机能,错把刑法的整体机能当成了其
构成要素的机能。我国《刑法》第3条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将社
会保护的内容附加给罪刑法定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一原则的社会法律意
义,不利于现代刑法观念的培植。
一一在刑事责任的定位问题上,张旭教授主张采取“改造模式”解决刑事责任
的定位问题。所谓“改造模式”,就是突破刑法学的既有框架,以刑事责任为主线重
新构筑刑法学的体系。具体说来,就是从刑事责任的视角将刑法总论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刑法论或刑法概说,保留原刑法总论中的绪论部分,具体论述刑法的概
念、性质、目的、任务以及刑法的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范围以及研究对象,
其中主要对刑法学中的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等基本范畴及其间关系进行解释和说
明;第二部分为刑事责任的确定,也就是犯罪的成立,具体对犯罪的成立条件进行分
析、探讨;第三部分为排除和影响刑事责任的事由,包括正当事由、认识错误、精神
障碍、未成年、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累犯、自首与立功等内容;第四部分为刑事责
任的实现,主要研究刑罚的体系、刑罚的裁量、刑罚的执行及非刑罚处理方法;第五
部分为刑事责任的终结,主要涉及时效和赦免的内容。这样构建刑法学总论体系,能
够使刑事责任的价值认知和体系定位协调一致,能够体现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三者
既紧密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关系,可以使刑法体系的设置和内容安排更趋合理。
此外,刑法学界在刑法观念的国际化、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单位犯罪的
处罚根据、超过的主观要素、“结果假定发生”情况下的过失判断、复合罪过、客
观归责理论与因果关系的判定、不作为犯罪、不能犯、竞合犯、非刑罚化、死刑以
及刑法诸多具体犯罪的认定等问题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全面记载中国刑法学研究的状况、真实反映中国刑法学发展的动向为宗旨的
《刑法学的新动向》(首卷.2004年卷),自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刑法学专
家、学者与学习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本书所采用的独特的学术研究、整理模式也
迅速为学界同仁所接受,成为大家研究与学习刑法学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我们
也不断收到读者以各种方式所表达出的对《刑法学的新动向》编写工作的大力支
持与完善建议,这对我们改进《刑法学的新动向》 (2005年卷)的编写工作起到
了重要作用。《刑法学的新动向》 (2005年卷)分38个专题对2005年度发表的
2200余篇刑法学论文和出版的近200部刑法学著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细致的总
结与整理。在本书中,虽然我们力求将每个专题在2005年度研究中的新进展概括
和反映出来,但由于受收集资料的渠道和编写者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肯定会有遗
漏和不准确之处,尚请论著的原作者和读者谅解。
最后,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本人作为以赵秉志教授为首的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
科学术团队的主要成员于2005年8月18日,和赵秉志教授、卢建平教授等同事一
起加盟北京师范大学并创立全国首家独立性的、实体性的刑事法研究机构一一北京
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学的新动向》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刑事法律科
学研究院的鼎力支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也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很多的支
持。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刑法学的新动向》编写与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
及同仁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


[图书目录]
刑法学的基础性理论问题……………………………………王俊平 雷 池
刑事政策问题…………………………………………………魏昌东 刘志伟
刑法的目的和机能问题………………………………………魏昌东 刘 玲
刑法解释问题…………………………………………………刘志伟 周国良
刑法基本原则问题………………………………………………………张旭辉
刑法的效力问题………………………………………………魏昌东 赵晨光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问题………………………………………………张亚平
犯罪主体问题……………………………………………………………马 楠
犯罪主观方面的问题……………………………………………………王雨田
犯罪客观方面问题………………………………………………………周国良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问题……………………………………刘春花 魏昌东
正当行为问题……………………………………………………………王 烁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问题………………………………………………………韩瑞丽
共同犯罪问题……………………………………………………………张亚平
罪数形态问题…………………………………………………魏昌东 梁文钧
刑事责任问题……………………………………………………………周国良
刑罚宏观问题……………………………………………………………赵冬燕
刑种改革问题……………………………………………………………李凤梅
死刑问题…………………………………………………………………魏昌东
刑罚裁量问题…………………………………………………郭 健 张亚平
刑罚执行问题……………………………………………………………郭 健
刑罚消灭制度…………………………………………………魏昌东 彭胜娟
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问题………………………………………………一杜 邈
危害公共安全罪问题……………………………………………………杜 邈
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问题……………………………………张旭辉
金融犯罪问题……………………………………………………………杨建军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问题……………………………………………马 楠 刘志伟
扰乱市场秩序犯罪问题…………………………………………………彭胜娟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问题………………………………吴 江
侵犯财产犯罪问题……………………………………………冷必元 刘晓虎
扰乱公共秩序罪问题……………………………………………………喻海松
妨害司法犯罪问题…………………………………………………………刘 玲
危害公共卫生犯罪问题…………………………………………………李山河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问题……………………………………………赵晨光
毒品犯罪问题……………………………………………………………刘 玲
贪污贿赂犯罪问题………………………………………………………李山河
渎职犯罪问题……………………………………………………………赵冬燕
中国区际刑法问题………………………………………………………张旭辉
本书共有376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