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法理学(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
编号:29924
书名:法理学(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
作者:徐永康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时间:2007-6-1
入库时间:2007-7-13
定价:29.8元
特价:25.33元,85折,省4.47元!
[图书内容简介]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曰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曰趋频
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毛入学率由工998年的8%迅速增长到
2004年的工9%, 已经进入到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这其中高等继续教育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等继续教育作为“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
新型教育制度”,对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
身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规模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随着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以及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各种岗
位上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需要通过边工作边学习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
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可见,我国高等继续
教育的发展,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的高等继续教育要抓住机遇发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但抓好教材建设是提高
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众所周知,高等继续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已经
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这就决定了高等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
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
此,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要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
更新,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体现出高等继续教育
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特色。
为适应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广大学员
的学习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我国高等继续教
育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进行专题研讨,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联合中国人
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东北师范
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等30多所高校,共同编撰了“2工世纪高等
继续教育精品教材”,计划在两三年内陆续推出百种高等继续教育精品系列教
材。教材编审委员会对该系列教材的作者进行了严格的遴选,编写教材的专
家、教授都有着丰富的继续教育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教材的编写
严格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公共课和经济学、法学、工学主要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教材内容的选择克服了追求“大而全’’的现象,做到
了少而精,有针对性,突出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教材体例的安排突出了学习
使用的弹性和灵活性,体现“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
教育手段,形成文字教材和多媒体教材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加强了教师对学
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帮助,形象生动、灵活方便,易于保存,可反复学习,更
能适应学员在职、业余自学,或配合教师讲授时使用,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
果。
这套“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在策划、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
到教育部高教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北京高校成人高教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
帮助,谨表深切谢意。我们相信,随着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
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
这套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必将为促进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图书目录]
导言 法学与法理学……………………………………………………………(1)
第一编法的本体论
第一章 法的概念………………………………………………………………………(7)
第一节 法的特征…………………………………………………………(8)
第二节 法的本质………………………………………………………(12)
第二章 法的要素……………………………………………………………(20)
第一节 法的要素概述…………………………………………………(21)
第二节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28)
第三节 法律规则的种类………………………………………………(32)
第三章 法的价值……………………………………………………………(37)
第一节 法的价值概述………………………………………………………(38)
第二节 法的基本价值…………………………………………………(41)
第四章 法的作用……………………………………………………………(65)
第一节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66)
第二节 正确认识法的作用……………………………………………(71)
第二编法的发展论
第五章 法的演进……………………………………………………………(79)
第一节 法的起源………………………………………………………(80)
第二节 法的发展………………………………………………………(87)
第三节 近代以来的法律………………………………………………(89)
第四节 法制现代化……………………………………………………(96)
第六章 法系………………………………………………………………………(103)
第一节 法系与法律文明………………………………………………(104)
第二节 民法法系(大陆法系)………………………………………(110)
第三节 普通法法系(英美法系)……………………………………(113)
第四节 西方两大法系特征比较………………………………………(116)
第七章 依法治国理论………………………………………………………(123)
第一节 法治的含义……………………………………………………(124)
第二节 法治国家的基本要素…………………………………………(130)
第三节 法治的生成与实现……………………………………………(135)
第三编法的运行论
第八章 法的创制……………………………………………………………(145)
第一节 法的创制的概念、特征和分类………………………………(146)
第二节 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149)
第三节 法的创制的体制………………………………………………(152)
第四节 法的创制的程序………………………………………………(156)
第九章 法的渊源……………………………………………………………(161)
第一节 法的渊源概述…………………………………………………(162)
第二节 我国法的渊源的种类…一……………………………………(164)
第三节 法的分类………………………………………………………(169)
第四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172)
第十章 法的实施……………………………………………………………(177)
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178)
第二节 执法概述………………………………………………………(18工)
第三节 司法概述……………………………………………………………(190)
第四节 守法概述………………………………………………………(199)
第十一章 法的效力…………………………………………………………(204)
第一节 法的效力位阶……………………………………………………(205)
第二节 法的效力范围…………………………………………………(208)
第四编法的范畴论 ;
第十二章 权利、义务与权力………………………………………………(219)
第一节 权利与义务概述……………………………………………………(220)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222)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意义……………………………………(226)
第四节人权……………………………………………………………(229)
第五节 权力和职责……………………………………………………(233)
第十三章 法律体系…………………………………………………………(241)
第一节 法律部门……………………………………………………………(242)
第二节 我国法律部门的划分…………………………………………(245)
第三节 法律体系………………………………………………………(250)
第十四章 法律关系…………………………………………………………(254)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255)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258)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262)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266)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运行………………………………………………(269)
第十五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275)
第一节 法律责任………………………………………………………(276)
第二节 归责与免责……………………………………………………(284)
第三节 法律制裁………………………………………………………(287)
第十六章 法律监督…………………………………………………………(292)
第一节 法律监督概述…………………………………………………(293)
第二节 我国的法律监督制度…………………………………………(296)
第五编 法与社会的关系论
第十七章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307)
第一节 法与道德………………………………………………………(308)
第二节 法与宗教规范…………………………………………………(312)
第十八章 法与社会现象的关系……………………………………………(317)
第一节 法与经济………………………………………………………(318)
第二节 法与科学技术…………………………………………………(321)
第三节 法与政治………………………………………………………(324)
第四节 法与政策………………………………………………………(326)
第五节 法与文化………………………………………………………(330)
参考文献…………………………………………………………………(338)
本书共有338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