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
编号:30442
书名: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
作者:赵晖著
出版社:人教
出版时间:2007-5-1
入库时间:2007-8-27
定价:21.9元
[图书内容简介]
赵晖博士的专著《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一一中国公
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是她在博士论文的基础
上完善而成的。2001年下半年,赵晖根据在教育部从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间的体会, 以及在日本名古屋大学
教育学部留学期间关于公民教育的学习和研究心得,提
出要以“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作为博
士论文选题时,我作为指导教师,自然是予以鼓励,希望
她能够以公民教育为切入点,对如何推动中国德育走出
困境进行一些探讨, 同时也心存顾虑和担心。顾虑主要
来自两方面:一是担心她能否把握住这样一个横跨政治
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极具难度的研究课题;二是
担心她在政府部门工作,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是否有足
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项研究中。然而,赵晖勤奋、踏
实、持之以恒,体现了年轻人的进取精神以及不畏艰难
的勇气和毅力。2004年6月,论文评阅和答辩时,赵晖
的博士论文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现在,论文在进一步完善后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此刻,作为先睹者,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思绪万
千。这不仅仅因为我曾切身与赵晖共同体验治学的艰苦,
分享成功的喜悦,更主要的是由于她在研究的选题、视
野、方法和见解中,对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教育的转
型,尤其是中国德育的转型问题,满怀强烈的问题意识、
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力图对中国德育如何
走出困境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难题,做出有胆识的
理智回答。
世界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教育已经有几百
年的历史了,并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虽然
梁启超先生早在一百年前就提出“新民说”,而且在民国
时期的学校教育中也曾经有过公民教育实践,但总体来
说,公民教育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前沿、非常新颖的话
题。不过,近几年,中国的公民教育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
契机。其中有这样几个标志性的事件值得关注:一是在
党的十六大上,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二是中宣部于2002年发布了《中国公民道德建设
纲要》;三是2005年上半年,教育部在郑州大学成立了一
个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四是2005年年底,新中国第一套
中小学公民教育新读本出版。在研究领域,公民教育问
题也开始引起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者的浓
厚兴趣。
如何提高德育实效,应对社会转型,是20世纪80年
代以来中国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关于如何推动
德育走出困境,多年来,研究者的思考基本上是在现行
的德育框架内展开的。近年来,伴随公民教育在全球范
围内的复兴,也有许多人提出了要跳出现行的德育框架,
提倡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公民教育转型。对于德育是否应
该向公民教育转型,可能还存在不同的意见,但不可否
认,加强公民教育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的
话,接下来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什
么样的公民和公民教育?公民和公民教育既是一个文化
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概念、政治概念。也就是说,不同的
国家、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公民教育概念与
实践。我们需要被动公民教育还是主动公民教育,或者
说,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是否应开展不同的公民教育,这
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赵晖博士的这本著
作就是对这些问题的一种尝试性回应。该著作关于中国
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并非凭空臆造,而是
建立在多维度研究的基础之上。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相
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观照,多学科观点与方法
的运用,构成了这本著作的突出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
者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扎实的知识基础。
这本著作作为探索新路的作品,展现了作者的创新
之意,给读者带来许多启迪。虽然它不能说是完美无缺,
不过,书中所表达的独创性见解,不论读者认同与否,都
不失为学术探讨的一家之言。如果此书能够激发更多人
的思考和兴趣,有更多的人参与探讨,这对繁荣教育界
的学术氛围,促进公民教育发展和德育改革,将是大有益处的。
我也希望赵晖博士能够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就公民教育相关
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落实在工作之中。
是为序。


[图书目录]
导 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先行研究
一、我国学者开展的公民教育研究
二、外国学者有关公民教育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思路
第一章 概念澄清:公民、公民教育、德育
第一节 公民和公民资格
一、公民资格概念的几个分析框架
二、关于公民和公民资格内涵的几点认识
三、公民与臣民、国民、人民、群众
第二节 公民教育
一、公民教育概念的分析框架
二、关于公民教育的性质与内涵的几点认识
第三节 德育概念
一、德育的外延
二、德育的内涵
第二章 背景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与公民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
一、由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
二、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
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
三、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
四、由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型
五、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
第二节 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看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
可能性考证
一、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更
加广阔的政治空间
二、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
广阔的社会背景
三、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
文化和心理氛围
第三节 从公民教育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公民教育的
必要性考察
一、从公民教育看民主政治
二、从公民教育看“依法治国”和“以
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三、从公民教育看公民社会
四、从公民教育看公民文化
第三章 历史考察: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学校德育
一、传统德育的特点
二、德育现代化的进程开启与方向选择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德育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学校德育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校德育
第三节 公民教育在中国的历史境遇
一、公民教育的初创与变质
二、公民教育的消失与复兴
第四节 社会转型期中国德育向公民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一、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型
二、道德教育首先应该是公民教育
第四章 借鉴参照:国外公民教育思潮与实践
第一节 公民教育中的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
一、公民资格、公民教育与民主
二、公民资格、公民教育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三、公民教育中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之
间的紧张关系
第二节 国外公民教育思潮透视
一、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潮
二、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潮
三、全球公民与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思潮
第三节 国外公民教育实践考察
一、国外公民教育的历史考察
二、国外公民教育目标的比较
三、国外公民教育内容的比较
第五章 体系建构:中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形式结构的多维性原则
二、价值内涵的动态平衡原则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二、目标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第三节 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领域
二、公民教育内容领域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原则
一、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二、公民教育实施的方法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评语
后 记
本书共有198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