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和谐的文化追求-超越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编号:30445
书名:秩序与和谐的文化追求-超越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作者:黎玉琴著
出版社:贵州人民
出版时间:2006-12-1
入库时间:2007-8-27
定价:16元
[图书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努力走出传统趋向现代的过程中,首先进入理
论思维视野的是物质层面,进而是制度层面,至于精神或者观念
的层面,侧重于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思考是一种代表倾向,主体性
意识、个体性意识和功利性意识被看做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适
应的观念条件。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总体图景中市场经济只是
底色,另一方面,政治和法律上赋予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公民角色
以及彼此之间的独立且平等关系,才使现代社会呈现出多样性、
丰富性和可欲性。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精神(civic—ness)之于
现代社会,必然成为构成与之相匹配的意义世界的重要因素,而
且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民精神: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 1
一 公民精神的中国语境 2
二 当代中国社会公民精神之要素构成 7
(一)以尊崇法律为核心的法治意识 9
(二)以维护权利为宗旨的公平意识 1l
(三)以关注公共事务为内容的参与意识 12
(四)以化解矛盾为目标的宽容精神和妥协精神 14
三 公民精神的社会资本属性 16
(一)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路径 16
(二)公民精神的社会资本属性 、 21
四 以公民精神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 26
(一)集体行动的困境及两种传统消解思路 27
(二)从公民精神看集体行动的困境 36
第二章 秩序、法治与社会资本积累 39
气社会秩序及其类型 40
(一)历史向度中的社会秩序问题 40
(二)社会秩序的两种分类 45
二 作为社会资本的信任与社会秩序生成 5 l
(一)信任的几种主要理论 52
(二)信任的本质与功能 59
三 公共权力异化对社会资本积累机制的腐蚀 65
(一)社会资本积累的广义社会学思考路径 65
(二)权力腐化构成了对社会资本积累机制的破坏 69
四 法治:社会资本的现代积累机制 75
(一)两种社会治理模式 76
(二)法治作为社会资本积累机制的功能表现 84
第三章 制度:促进合作的公共物品 88
一 作为公共物品的制度及其本质 89
(一)制度研究的知识简史 89
(二)制度的本质及其功能 99
二 人类活动过程中的制度 104
(一)人类活动为什么需要制度 104
(二)制度变迁:自生自发还是人为设计? 111
三 正式制度及其促进人际合作的机制 119
(一)正式制度的一般规定性 119
(二)正式制度是如何促进合作的? 123
(三)正式制度的局限性 129
四 非正式制度及其主要形态 132
(一)什么是非正式制度? 132
(二)习俗与惯例:非正式制度形态之一 138
(三)道德:非正式制度形态之二 142
(四)宗教:非正式制度形态之三 148
五 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机制及其局限性 154
第四章 和谐文化:秩序的内聚机制 159
一 不同理论视野中的文化范畴 160
二 和谐社会及其文化需求 165
(一)作为价值追求的和谐社会 165
(二)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与之相适应 171
三 和谐文化的根本尺度与基本特性 173
四 公平观念:和谐文化的内核 177
(一)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 177
(二)公平观念的基本内 180
(三)公平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转换 183
五构建和谐文化之路 187
(一)在维系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时要保持辩证的理性态度188-
(二)在处理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时要有强烈的宪政意~191
(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194
后记 203
本书共有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