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与公证(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
编号:31003
书名:律师与公证(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
作者:关今华主编
出版社:厦门大学
出版时间:2007-8-1
入库时间:2007-9-27
定价:36元
特价:30.6元,85折,省5.4元!
[图书内容简介]
2006年8月29日,当我们与“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编委会签订
组稿协议时,正巧出现了与本书著作有密切关联的两件新事:一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证法》于2005年8月29日通过、2006年3月1日施行,原《公证暂行
条例)废止,与之相配套的法规、文件也相应作了修改,或者另行出台;二是针
对1996年5月通过、1997年1月施行、2001年12月个别条款修改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律师法》实践多年后,已不能适应中国深入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2004年司法部启动了《律师法》的修改程序,出台了“修改草案”,2007年6月
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一些学者专家参加了修改工作,并申请了《(律师法)修改
中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简称《律师法修改理论研究》)的课题,经过2年的努
力,于2006年12月出版了《律师法修改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新的“修改
草案”.
这两件新事,为我们著述本书提供了新的契机,增加了新的难度,提出了
新的挑战。原有许多涉及“公证法”、“律师法”的著作、教材,不少已过时,难以
参考和引用。因此,我们不得不要求参著者开展创新思维,对本书进行新的写
法,我们不能再引用、模仿旧版本的写法,避免出现“新瓶装旧酒”或“旧瓶装新
酒”。为此,其一,我们重新编写了区别他人的写作提纲,既要考虑本书的重点
需要,又要考虑本书的全面需要,尽量面面俱到,详略得当。其二,参著者大都
是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律师,又从事教学研究的工作,必须突出实践与理论相
结合,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又以理论去评析实践,突出实务经验的操作性和总
结性。写出“新瓶装新论”的著作。不再写成纯粹的实践之作如《律师与公证
实务》,也不再写成偏重理论性之作,如《律师与公证法学》。其三,吸收最新的
研究成果,为本书所用,以便突出本书的前瞻性、长效性和理论性。本书吸收
了不少2006年1月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和2006年12月出版的《律师法修改
理论研究》和其他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了新的特点。其四,本书涵盖了
中外律师法和公证法的主要内容,突出中国法的立法例和主要内容,以便为中
国学子所需,同时让读者进行中外比较研究学习,从中悟出面对WT0人世后
挑战之道,品出如何“与国际接轨”之味,更好地学好本书,以适应2l世纪法学
专业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法律人才的需求,为社会为人类为世界人
权事业奉献自己的努力。其五,打破现存公证书的旧体例,以新《公证法》建立
新的结构体系,展示新颖性和先进性。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编 律师制度与实务
第一章 律师制度与实务的更新发展………………………………………(3)
第一节 西方律师制度的确立与发展…………………………………(3)
第二节 各国律师制度与中国的若干比较研究………………………(8)
第三节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律师制度与内地的特色比较…(17)
第四节 律师制度与实务的更新发展概述…………………………(21)
第二章 中国大陆律师制度发展变化与未来进步战略…………………(26)
第一节 中国大陆律师制度的起源与曲折发展……………………(26)
第二节 中国大陆律师制度的成效回眸与存在问题………………(31)
第三节 完善和改革中国律师制度的主要工作……………………(37)
第四节 中国律师制度的发展战略…………………………………(42)
第三章 律师制度的基本理论……………………………………………(48)
第一节 律师概念、特征和分类……………………………………(48)
第二节 律师的性质和职能………………………………………(63)
第三节 律师资格……………………………………………………(68)
第四节 律师执业证、业务范围和基本原则………………………(72)
第五节 律师执业权利和执业义务…………………………………(75)
第四章 律师执业机构……………………………………………………(84)
第一节 律师执业机构概述…………………………………………(84)
第二节 律师事务所概念和分类……………………………………(87)
第三节 律师事务所事务管理………………………………………(91)
第四节 律师服务收费………………………………………………(95)
第五节 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97)
第五章 律师及其执业工作机构管理体制………………………………(105)
第一节 律师及其执业工作机构管理体制…………………………(105)
第二节 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体制……………………………(111)
第三节 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体制…………………………………(115)
第六章 律师业务素质和执业技能………………………………………(120)
第一节 律师业务素质………………………………………………(120)
第二节 律师执业技能………………………………………………(127)
第七章 律师及其执业机构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
行为规范及职业责任……………………………………………(137)
第一节 律师职业道德………………………………………………(137)
第二节 律师执业纪律………………………………………………(140)
第三节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142)
第四节 律师的职业责任……………………………………………(146)
第八章 刑事案件中的律师辩护与代理…………………………………(151)
第一节 律师辩护制度的概述………………………………………(151)
第二节 律师提供刑事法律帮助……………………………………(155)
第三节 律师进行刑事辩护…………………………………………(160)
第四节 中国律师辩护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完善构想………(168)
第五节 刑事案件中的律师代理……………………………………(175)
第九章 民事案件中的律师代理…………………………………………(181)
第一节 民事案件律师代理制度概述………………………………(181)
第二节 民事案件律师代理的职责和权限 ………………………(190)
第三节 民事案件律师代理的基本工作……………………………(194)
第四节 民事案件涉外程序中的律师代理…………………………(210)
第五节 律师代理民事案件应注意的问题…………………………(214)
第十章 行政案件律师实务……………………………………………(219)
第一节 律师代理行政案件概述…………………………………(219)
第二节 律师代理行政复议案件…………………………………(223)
第三节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案件…………………………………(228)
第四节 律师代理其他行政案件…………………………………(248)
第十一章 仲裁案件律师实务……………………………………………(256)
第一节 仲裁案件律师实务概述……………………………………(256)
第二节 律师仲裁代理………………………………………………(258)
第三节 律师劳动争议仲裁代理……………………………………(265)
第四节 律师人事争议仲裁代理……………………………………(270)
第十二章 法律顾问律师实务……………………………………………(276)
第一节 法律顾问概述………………………………………………(276)
第二节 法律顾问律师的业务范围…………………………………(280)
第三节 法律顾问律师工作原则和方式……………………………(288)
第四节 法律顾问律师工作应注意的问题…………………………(291)
第十三章 非诉讼律师事务………………………………………………(294)
第一节 非诉讼律师事务概述………………………………………(294)
第二节 律师见证……………………………………………………(300)
第三节 律师代理非诉讼调解………………………………………(302)
第四节 非诉讼律师合同事务………………………………………(306)
第五节 法律咨询律师实务…………………………………………(307)
第六节 代写法律文书律师实务……………………………………(312)
第十四章 法律援助及其律师义务………………………………………(316)
第一节 法律援助的含义……………………………………………(316)
第二节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概况……………………………………(318)
第三节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内容…………………………………(319)
第四节 法律援助的法律责任和律师义务…………………………(325)
F编 公证制度与实务
第十五章 公证制度与实务更新发展……………………………………(331)
第一节 公证制度概述………………………………………………(331)
第二节 外国公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43)
第三节 公证法概述…………………………………………………(346)
第四节 公证实务概述………………………………………………(349)
第五节 中国公证制度的建立变化和发展…………………………(351)
第十六章 中国公证必须遵循的原则…………………………………(357)
第一节 公证的基本原则……………………………………………(357)
第二节 公证的其他原则……………………………………………(362)
第十七章 公证员…………………………………………………………(368)
第一节 公证员概念、法律地位及其构成要件……………………(368)
第二节 公证员具备条件和限制条件………………………………(371)
第三节 公证员的任免、权利和义务………………………………(375)
第十八章 公证机构………………………………………………………(380)
第一节 公证机构的性质和特征……………………………………(380)
第二节 公证机构的设置……………………………………………(384)
第三节 公证机构的设立条件和程序………………………………(386)
第十九章 公证机构的证明业务…………………………………………(389)
第一节 公证机构的证明业务的分类概述…………………………(389)
第二节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证事项………………………………(391)
第三节 可以办理的“公证事项”……………………………………(392)
第四节 可以办理的“法律事务”……………………………………(396)
第五节 涉外公证和涉港澳台公证…………………………………(399)
第二十章 公证效力及其异议处理………………………………………(402)
第一节 公证效力的学理概述………………………………………(402)
第二节 公证证据效力………………………………………………(404)
第三节 强制执行效力………………………………………………(407)
第四节 公证作为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的效力………………………(409)
第五节 公证效力的异议处理………………………………………(411)
第二十一章 公证程序……………………………………………………(416)
第一节 公证程序概述………………………………………………(416)
第二节 公证管辖……………………………………………………(419)
第三节 公证的普通程序……………………………………………(421)
第四节 公证的特别程序……………………………………………(427)
第五节 涉外公证和涉港澳台公证程序……………………………(430)
第六节 公证书效力的复查程序……………………………………(436)
第二十二章 公证员及公证机构管理体制、职业
道德、执业纪律和法律责任………………………………(439)
第一节 公证员及公证机构管理体制………………………………(439)
第二节 公证员的职业道德…………………………………………(442)
第三节 公证员的执业纪律…………………………………………(443)
第四节 公证的法律责任……………………………………………(445)
本书共有4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