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事诉讼原理研究(苏州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文丛)
编号:31011
书名:刑事诉讼原理研究(苏州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文丛)
作者:刘文
出版社:厦门大学
出版时间:2007-7-1
入库时间:2007-9-27
定价:32元
[图书内容简介]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渊源于1915年创设的“东吴大学法学院”。 当时的
东吴大学法学院突出“英美法”教学模式和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以其科学的
培养目标和鲜明的教学特色,赢得了“南东吴,北朝阳’’的美誉,培养了王宠惠、
吴经熊、倪征8真、李浩培、潘汉典、杨铁樑等一大批现当代著名的法学专家,使
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一度饮誉海内外,成为中国法学教育家园中的一朵奇葩。
从1952年院系调整起学院历经风雨,几经坎坷。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由
“江苏师范学院”易名为“苏州大学”,同时恢复法学教育,成为全国最早恢复法
学教育的院校之一。2000年学院校友王健教授的长子王嘉廉先生慷慨出资
捐建苏州大学法学楼,设立奖学金,以推动苏州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育和研
究。苏州大学法学院同年更名为王健法学院,成为全国第一个由海外专项基
金参与建设的公办法学院。
学院现有法学博士点1个,法学硕士点6个,同时具有法律专业硕士学位
的授予权。2001年学院获得诉讼法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诉讼法
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从事诉讼法学教学研究的教师近10名。我们在
努力提高诉讼法学教学品质的同时,始终密切关注诉讼法学科发展的最新动
态,开展对诉讼法前沿问题的研究,积极参与中国诉讼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活动.近lO年来,我们先后出版了20余部著作,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内
容涉及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替代型纠纷解决机制及司法改革等方
面,在诉讼法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的诉讼法学教学和研究水准,促进诉讼法学科的发
展,并加快我国诉讼法制改革和完善的步伐,我组织编写这套“苏州大学法学
院诉讼法学文丛”。本文丛以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民
事诉讼基本原理》、《刑事诉讼原理研究》、《民事诉讼证据原理研究》、《刑事证
据原理》、《民事诉讼理论基础》、《民事司法方法论》、《审判机制的困境与出
路》、《公正理论研究》等8种,预计在两年之内出版完毕。
本丛书的编写得到了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领导和教师的支持,也得到了
部分其他院校的诉讼法学同仁和实务部门的一些专家学者的支持,在此表示
感谢。本丛书的出版耗费了厦门大学法学院齐树洁教授、张榕教授和厦门大
学出版社施高翔先生的大量心血,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帮助和鼓励,本丛书
无法得以顺利付梓,在此一并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尽管我们为本丛书倾尽了心智,但限于作者的学识和学术境界所限,本丛
书的缺陷和谬误在所难免,恳请学界同仁、朋友和读者提出最善意、最尖锐的
批评。


[图书目录]
文丛序百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概述………………………………………………(1)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系…………………………(8)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15)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19)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中的刑事诉讼……………………………………(19)
第二节 近代欧洲的刑事诉讼………………………………………(23)
第三节 当代刑事诉讼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8)
第四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38)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49)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49)
第二节 刑事诉讼模式……………………………………………………(53)
第三节 刑事诉讼构造………………………………………………(61)
第四章 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65)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65)
第二节 刑事诉讼参与人……………………………………………(73)
第五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84)
第一节 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原则……………………………(84)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91)
第六章 管辖制度…………………………………………………………(103)
第一节 刑事诉讼管辖概述…………………………………………(103)
第二节 刑事立案管辖………………………………………………(106)
第三节 刑事审判管辖……………………………………………………(u2)
第四节 刑事诉讼管辖错误及其纠正………………………………(118)
第七章 回避制度………………………………………………………………(125)
第一节 回避制度概述………………………………………………(125)
第二节 回避的适用情形和人员范围………………………………(126)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130)
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制度…………………………………………………(133)
第一节 刑事辩护制度………………………………………………(133)
第二节 刑事代理制度………………………………………………(156)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161)
第九章 强制措施制度……………………………………………………(]67)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167)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170)
第三节 拘留、逮捕…………………………………………………(179)
第十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187)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概述………………………………(187)
第二节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内容…………………(190)
第三节 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95)
第十一章 期间与送达制度………………………………………………(205)
第一节 期间…………………………………………………………(205)
第二节 送达…………………………………………………………(210)
第十二章 证据制度………………………………………………………(213)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213)
第二节 证据属性……………………………………………………(219)
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226)
第四节 证明原则与证据规则………………………………………(234)
第五节 证明责任……………………………………………………(245)
第六节 证明标准……………………………………………………(251)
第十三章 刑事立案程序……………………………………………………………………(255)
第一节 立案概述………………………………………………………………(255)
第二节 刑事立案的程序……………………………………………………(257)
第三节 刑事立案监督………………………………………………………………(259)
第十四章 刑事侦牵程序………………………………………………………………(261)
第一节 侦查程序的一般原理………………………………………………(261)
第二节 侦查行为……………………………………………………………………………(267)
第十五章 刑事起诉程序………………………………………………(280)
第一节 刑事起诉制度原理…………………………………………………………(280)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284)
第三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296)
第十六章 第一审程序…一……………………………………………………………(299)
第一节 刑事审判概述.……………………………………………………………………………(299)
第二节 我国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308)
第三节 我国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321)
第四节 刑事简易程序……………………………………………………(323)
第五节 我国的刑事裁判文书及其改革…………………………………(340)
第十七章 第二审程序……………………………………………………………(347)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一般原理……………………………………………………(347)
第二节 上诉、抗诉的提起.……………………………………………(349)
第三节 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352)
第十八章 死刑复核程序………………………………………………………………………(357)
第一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357)
第二节 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363)
第十九章 审判监督程序…………………………………………………………………(365)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与理由……………………………………(366)
第二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程序………………(368)
第二十章 刑事执行程序……………………………………………………(371)
第一节 刑事执行概述………………………………………………(371)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372)
第三节 变更执行的程序……………………………………………(378)
第四节 执行监督与救济……………………………………………(383)
后记…………………………………………………………………………(386)

本书共有386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