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以行为科学为视角
编号:31129
书名: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以行为科学为视角
作者:刘为军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07-5-1
入库时间:2007-10-10
定价:26元
[图书内容简介]
证据似乎是一个法律用语,但证据绝非仅存于法律事务之中。其实,在
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证据都在发挥着作用,贡献着力量。譬如,历史学家
在研究和探索历史事件的真相时,必须千方百计地收集有关的各种证据
一一史料,然后再根据这些史料去“重建”或“再现”历史事件的本来面
目。又譬如,医生诊断病情必须以各种症状为根据,而这些症状也就是证
据。无论是中医的望闻问还是西医的仪器检验,都是在为确认病情发现
证据和收集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人的工作与历史学家和医生的工作
确有许多相通之处。然而,证据对于法律事务来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义。
对于诉讼当事人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对于执法和司法人员来说,办案
就是办证据,审案也就是审证据。虽然诉讼“号称”是解决法律纠纷的,
但是诉讼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由证据所支撑的事实争议。
引起法律争议的案件事实一般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办案人员不可
能直接去感知那些案件事实,而只能间接地通过各种证据来认识案件事实。
如果我们把办案人员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活动比喻为过河,即由认识的此岸
抵达认识的彼岸,那么证据就是他们过河的“桥和船”。没有这“桥和船”,
他们就不可能到达认识的“彼岸”。无论是法官还是检察官,无论是侦查员
还是律师,他们在诉讼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这‘‘桥和船’’展开的。
他们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桥和船”,然后再采取哈当的方式“过桥”或“渡
船”。由此可见,关于“桥和船”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那些涉足诉讼活动的
法律人必须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言以蔽之,证据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证据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关于证
据的学问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无庸赘述。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值得
人们认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即证据学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具体就
法学的学科体系而言,证据学应该属于理论法学的范畴,还是应该属于应用
法学的范畴?有人认为,证据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其中包含着
大量的哲理与思辨,是法学领域中可以和法哲学相提并论的理论学科。也有
人认为,证据学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它的着眼点在于实际运用,
而且其运用必须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是彻头彻尾的应用法学。
笔者以为,证据学的内容体系中既包含有深奧的理论知识,也包含有大
量的专业技能。对于证据学家来说,他们必须深入研究那些深奧的理论知
识,如证明的原理和规律等。但是对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践人员来
说,他们则更应该注重专业技能的养成。换言之,一个人要想成为运用证据
的行家里手,不能仅知道“什么是”,还要知道“怎么做”;而要知道“怎
么做”,就离不开实践中的操练。从这个意义上讲,运用证据的本领不是在
课堂上“学”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由此可见,实践经验
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实践经验”既包括个人的直接经验,
也包括他人的间接经验,而众人经验的总结就是理论研究的源泉。随着我国
司法实践的发展,证据学的理论研究也必将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顺便说明,证据学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意为学科群,包括证
据法学、证据调查学和物证技术学等学科;后者则仅指证据法学。证据法
学、证据调查学和物证技术学等都以证据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的角度和侧重
点有所不同。证据法学主要从法律规范和制度方面研究证据;证据调查学主
要从调查方法和手段方面研究证据;物证技术学则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研
究证据,而且主要是各种物证的发现、识别、记录、提取、保管、检验和鉴
定。证据学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的结合,需要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因此,上
述学科是互相连接、相辅相成的.
《证据学文库》取证据学之广义。笔者希望,这一套开放式、延续性的
丛书可以为这一学科群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在此,
我谨代表文库编委会对丛书的作者和出版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书目录]
l I前 言
8 第一章 概述
8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8 一、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的意义
12 二、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的现状
14 第二节 行为科学对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的意义
15 一、行为科学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研究领域
19 二、行为科学对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的意义
22 第二章 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界说
22 第一节 行为与行动
22 一、行为
25 二、行为的一般模式
28 三、行为的特征
30 四、行动与行为
3l 第二节 刑事证据调查(侦查)行为的定义
32 一、法学角度的行为定义及其分析
36 一、行为科学角度的行为定义及其分析 145
40 第三节 刑事证据调查(侦查)行为的系统结构 146
4l 一、静态的行为结构 146
52 Z、动态的行为结构 149
56 第四节 刑事证据调查(侦查)行为的类型
57 一、法学角度的分类方法 165
58 二、行为科学角度的分类方法
6l 三、具体分类 173
63 第三章 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的个体基础与组织基础 173
63 第一节 概述 177
66 第二节 行为的个体基础 180
67 一、影响行为的一般心理因素及其启示 183
79 二、职业素养一一核心能力、胜任力、学习能力 187
及其意义 188
86 第三节 行为的组织基础 188
86 一、组织 190
89 二、组织结构及结构设计 197
97 三、组织变革 205
115 第四章 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的过程描述 206
116 第一节 行为过程的一般模式 208
116 一、概述 209
118 二、行为决策 212
139 三、决策实施 216
145 四、行为停止
146 第二节 行为过程的特殊模式
146 一、危机管理程序及其与一般模式之区别:
149 二、危机管理之例示:人质危机处理的要素与
基本方略
165 三、危机管理机制之建立和完善一一走向程序化和
规范化
173 第三节 行为过程的博弈特征
173 一、博弈、博弈论与博弈的基本要素
177 Z、行为过程中的非合作博弈
180 三、行为过程中的合作博弈
183 四、结论
187 章 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的激励机制
188 第一节 激励的理论前提与理论基础
188 一、激励
190 二、理论前提:人性假设与委托代理理论
197 三、理论基础之一:激励理论
205 四、理论基础之二:心理契约理论
206 五、理论基础之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08 第二节 激励机制构建的一般理论
209 一、构建激励机制的条件分析
212 二、构建激励机制的一般路径
216 三、构建激励机制的原则导向
219 第三节 现行激励制度分析
220 一、传统型激励制度及其分析
224 二、非传统型激励制度及其分析
233 三、总体评价
234 第四节 激励机制的完善
235 一、完善目标管理机制
239 二、建立全程心理契约管理
241 三、对组织成员进行合理分类,实行有差别的
激励方案
242 四、重视激励环境建设,并积极引导、调节组织
成员的需求结构
244 五、建立宏观监督与约束机制,促进相关激励制度
建设
246第六章 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的评价机制
247 第一节 行为评价的一般问题
247 一、评价的含义
249 二、评价的性质
253 三、不同评价主体所为之评价的特点
256 四、评价的情境及心理运作过程描述
264 五、评价的标准
280 第二节 个案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
评价的结合
280 一、问题的提出
283 二、理论基点:条件论
29 三、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个案侦查
行为中的应用
294 四、结论
30l余论
303 参考文献
315后记
本书共有316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