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检察制度史纲要
编号:31645
书名:检察制度史纲要
作者:刘方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7-11-1
入库时间:2007-11-19
定价:46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人类社会检察制度历史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并且从检察制度的起源、类型和变化等角度对各国检察制度进行了合理的归类和划分。分别阐述了大陆法系检察制度、英美法系检察制度、前苏联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中国近代检察制度、中国当代检察制度等基本内容。而更侧重地、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国当代检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本书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体例结构适度,论述简明扼要,说理充分,观点鲜明,具有一定的理论权威性,是一本理解、分析、研究检察制度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章检察制度的概念和表征
第一节检察制度的概念
第二节检察制度的表征
一、人类社会检察制度表现为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二、公诉权是检察制度存续的基本线索
三、侦查权是检察追诉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西方检察制度
第一节 西方检察制度的起源
一、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二、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三、对西方检察制度起源论中分歧观点的评析
第二节 西方主要法治国家检察制度概况
一、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检察制度
(一)法国检察制度
(二)德国检察制度
(三)日本检察制度
(四)荷兰检察制度
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检察制度
(一)英国检察制度
(二)美国检察制度
(三)韩国检察制度
三、西方主要法治国家检察制度的区别
(一)德国检察制度与法国检察制度的主要区别
(二)美国检察制度与英国检察制度的主要区别
(三)日本检察制度与法国检察制度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产生的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产生的理论前提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促使了检察制度的产生
三、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是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形成的指导思想
四、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对旧司法体制的“扬弃”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决定其检察制度的性质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一、苏联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历史渊源
(二)时代背景
(三)形成过程
二、前苏联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二)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变化
(三)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
(四)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
三、前苏联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检察机关具有高度统一的组织形式和极高的法律地位
(二)实行法律监督与追诉犯罪相结合的原则
四、前苏联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与西方检察制度的主要区别
(一)权力理念上的差别
(二)权力特征上的差别
(三)权力配置上的差别
第四章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
第一节 促使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形成的历史动因
一、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造就了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司法体制决定了中国检察职能的特殊性
三、高度政治集权统治的需要淡化了中国检察权的诉讼功能
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起源与形成
一、御史制度的起源
二、御史制度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高度集权专制下的权力制衡模式
二、监督权力十分广泛
三、法律监督与行政监察合而为一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与当代检察制度的共性和区别
一、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与中国当代检察制度的共性
二、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与中国当代检察制度的区别
第四节 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与西方早期检察制度的联系和
区别
一、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与西方早期检察制度的联系
二、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与西方早期检察制度的区别
第五章清朝末期检察制度改革
第一节 清末检察改制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
二、清末仿效西方的宪政活动
三、资产阶级法学的输入与“礼、法之争”
第二节 清末检察改制的基本概况
一、检察改制的法律成果
二、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三、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一)对司法警察的调度权
(二)刑事侦查及取证权
(三)接受告发和行使公诉权
(四)对法庭审判及其判决执行的监督
四、检察官的管理
(一)检察官的任职主管
(二)检察官的任职资格
(三)检察官的禁任条件
(四)检察官的执业保障
第三节 清末检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烙印
二、西法与中法的结合
三、缺乏法制实践基础
四、属于一种象征性的制度
第四节 清末检察改制的借鉴作用
一、实行控审分离,创立专门检察官制度
二、行政与司法相分离,检察官享有独立行使诉讼的权力
三、实行一般监督与法律监督的分离
四、仿照大陆法系建立检察制度,符合中国法制的基本传统
第六章中华民国时期检察制度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检察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检察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南京临时政府司法体制概略
(一)司法行政机关
(二)审判机关
三、南京临时政府检察机关的设置及主要职能
第二节 北洋政府检察制度
一、北洋政府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北洋政府司法体制概况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三、北洋政府检察机关的设置和变化
(一)北洋政府检察机关的设置
(二)北洋政府检察机关设置的变化
四、北洋政府检察机关的职能
(一)公诉职能
(二)侦查职能
(三)诉讼监督职能
(四)参与民事诉讼职能
五、检察官的管理
(一)检察官资格的取得
(二)检察官的任用
(三)检察官的奖惩
(四)检察官等级待遇
(五)处务制度
第三节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检察制度
一、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司法制度概况
(一)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司法制度
(二)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司法改革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检察机关的职能
(二)检察官的选用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
一、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制度概况
L一)普通司法机关
(二)法外“司法机关”
三、南京国民政府检察机关的设置
(一)普通刑事案件检察机关
(二)特种刑事案件检察机关
(三)军事案件检察机关
四、南京国民政府检察机关的职能
(一)公诉职能
(二)侦查职能
(三)诉讼监督职能
(四)监所监督职能
五、检察官的任免与回避制度
(一)检察官的任免制度
(二)检察官回避制度
第七章中国港、澳、台地区检察制度
第一节 中国香港特区检察制度
一、中国香港特区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香港特区司法制度概况
(一)中国香港特区司法制度的特点
(二)中国香港特区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香港特区检察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一)律政司的检控职能
(二)警察署的检控职能
(三)廉政公署的检控职能
(四)民事检察职能
四、中国香港特区检察制度与内地检察制度的主要区别
(一)法制渊源上的不同
(二)权力的主体和范围不同
(三)机构设置和法律定位不同
第二节 中国澳门特区检察制度
一、中国澳门特区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澳门特区司法制度概况
三、中国澳门特区检察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一)中国澳门特区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二)中国澳门特区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三)中国澳门特区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四)中国澳门特区的检察官制度
四、中国澳门特区检察制度的特点
(一)特殊的法律性质和地位
(二)特殊的机构设置
(三)特殊的权力运行模式
第三节 中国台湾地区检察制度
一、中国台湾地区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台湾地区司法制度概况
三、中国台湾地区检察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一)中国台湾地区检察机关的设置与组织体系
(二)中国台湾地区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三)中国台湾地区的检察官制度
四、中国台湾地区检察制度与内地检察制度的主要区别
(一)机构设置上的区别
(二)权力性质定位区别
(三)公诉职能中的区别
(四)侦查职能中的区别
第四节 “一国两制”前提下中国检察制度的完善与若
一、“一国两制”前提下检察制度的性质和特征
二、“一国两制”条件下检察业务的主要特点
(一)一国范围内的平等司法协助关系
(二)一种单纯的司法关系
(三)一种直接合作为主的形式
(四)法律适用中的排他性
(五)具有高效、快捷、简便、易行的特点
三、“一国两制”前提下检察机关的活动原则
(一)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根本原则
(二)贯彻“一国两制”下的司法平等和港澳司法独立的原则
(三)应坚持自愿协商、互不干预、积极配合的原则
四、“一国两制”前提下检察业务的开展
(一)以“三法域”法律为依据订立检察业务协助协议
(二)对“三法域”刑事案件管辖冲突的具体解决办法
(三)认真保护涉港澳证人和有关当事人
(四)注意“三法域”检察机关在程序上的衔接与配合
(五)加强“三法域”之间反贪污贿赂犯罪的合作
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检察制度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检察制度
一、检察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工农民主政权检察机关的设置
三、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检察制度
一、检察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检察机关的设置
三、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一)侦查职能
(二)公诉职能
(三)协助或担当自诉
(四)监督刑事判决的执行
(五)参与民事诉讼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检察制度
一、检察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检察机关的设置
(一)人民法庭的检察机构
(二)关东地区各级法院的检察机构
(三)特别法庭的检察机构
三、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一)人民法庭的检察职能
(二)特别法庭的检察职能
(三)公安机关代行检察职能
第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创建与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创建
二、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
三、中国检察制度的波折与中断
四、中国检察制度的恢复与重建
第二节 中国检察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一、宪法定义的变化
二、领导体制的变化
三、检察人员任免和任期的完善
第三节 影响新中国检察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列宁法律监督理论与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形成
二、西方法制文化对中国检察制度形成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法制文化对检察制度形成的影响
第十章中国当代检察制度
第一节检察机关的性质
一、中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检察机关的性质
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具有明确的宪法定位
三、中国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决定了法律监督权的性质
第二节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一、系统组织机构的设置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二、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
(一)决策机构
(二)业务机构
(三)行政管理机构
(四)研究培训机构
第三节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一、检察机关与执政党的领导关系
二、检察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监督和领导关系
三、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领导关系
第四节 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一、职务犯罪侦查职能
二、公诉职能
三、法律监督职能
(一)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二)对审判活动的监督
(三)对刑罚执行及监管改造场所的监督
四、其他各项职能
(一)司法解释权
(二)特殊检察权
(三)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权
第五节检察官的管理
一、中国检察官的职业特点
二、检察官的任免
(一)检察官的任职条件
(二)检察官的免除条件
(三)检察官的任免程序
三、检察官的考核、奖惩和晋升
(一)检察官的考核
(二)检察官的奖惩
(三)检察官的晋升
四、检察官的执业保障
第六节 中国检察制度的主要特色
一、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二、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的重合
(一)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在定义上的重合
(二)检察权的全部内容被解释为法律监督权
(三)检察职能的发挥以法律监督为导向
三、实行“地方领导为主、系统领导为辅”的组织领导模式
四、检察机关受执政党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涵盖了执法和司法权
(二)党的组织设置于各级检察机关
(三)党的领导主要表现为政治领导
五、检察权具有明显的司法属性
(一)宪法和法律的定位决定了检察权趋向于司法权
(二)检察权的运行具有明显的司法属性
(三)最高检察权中直接地包含了司法权
六、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机构
第七节 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
一、公诉制度的改革
(一)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二)量刑建议权的探讨
(三)建立暂缓起诉制度
(四)建立刑事和解制度
(五)建立科学的刑事起诉标准
(六)建立民事公诉制度
二、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改革
(一)职务犯罪侦查机制改革
(二)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机制改革--人民监督员制度
三、法律监督机制的改革
(一)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督程序
(二)提高监督能力
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
(一)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概念
(二)建立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三)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构建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共有371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