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茶座.2007年第5辑.总第17辑
编号:31888
书名:法学家茶座.2007年第5辑.总第17辑
作者:张士宝主编
出版社:山东人民
出版时间:2007-10-1
入库时间:2007-12-4
定价:14元
[图书内容简介]
卷首语
茶近山而法从水
今年初我在台湾东吴大学讲学时,法学院的潘维大院长送我一盒当地特
产高山茶,并说这是产在高山之上的茶叶,茶品极好。我知道,茶叶的品质与
其生长的环境有直接关系。据说,生长在山岩上的茶为上品;生长在沙砾土质
中的茶为中品;而生长在黄土中的荼为下品。因此,好茶多产于高山.名茶多
长在名山,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华顶云雾、黄山毛峰、茅山青峰、神农奇峰、
苍山雪绿、井冈翠绿、武夷岩茶、普陀佛茶等,皆为中国名山之名茶。这些名茶
确为茶中上品,绝非借用虚名。这些茶之所以好,大概因为它们近靠名山.得
名山之养育,便有了名山的品性。
自然化物,人法自然。虽然法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但也要遵守自然的规
律,绝非人类可以随心所欲而胡乱设计的。如果说茶性近山,那么法性则如
水。或者说,法应该具有水的品格。水乃刚柔相济之物,刚可至刚,柔可至柔,
水至刚时可开山破石,似有刀斧之功、万钧之力;水至柔时可滋润万物,犹如
春风沐浴、无微不至。法也应该刚柔相济,当刚则刚,当柔则柔。法在惩治犯罪
时应展示出洪水般成猛;法在保护人民时应表现出静水般柔情。倘若当刚不
刚或者当柔不柔。则法之不法矣。
《说文解宇》中对“法”字的解释是:“法从水,平之如水.”水的自然趋向是
乎和,水不平便会奔泻,便全波涛汹涌;水平则柔和安宁。法的自然趋向是和
谐,但必須以公平和公正为前提。水平乃和;法平乃谐.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
就一定要保证立法的公平和司法的公正。一言以蔽之.法贵平。
[图书目录]
卷首语 何家弘 茶近山而法从水/001
法冶漫谈 米 健 什么样的文化伴随中国崛起?/004
乔新生 法律统治是一个美丽的神话/008
张 军 中国人的“面子”与中国人的法治/011
傅达林 “民主”三题/015
法学札记 熊秉元 十个“法学”问题’!(上)/022
喻 中 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法学的中国化/030
军都山下 法学教授应该要有法律的信仰1034
杨小强 面对问题:谁和谁去面对?/038
法苑随笔 宋华琳 选择怎样的题目做研究/042
何 兵 法庭上的稻草人/048
田 雷 罗伊、波斯纳与反事实推论
——初论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051
吕忠梅 无锡水圬染事件的法律责任追问/055
身边法事 车 浩 一个包子引发的信任危机/058
卢建平 “与众不同”是一种权利/062
杨 明 钉子户:现代社会的“幸”或“不幸”?/065
名家访谈 邓正来 陈 纺 个殊与深入:研究生教育方法谈之三
——“大师思想seining"的实践/070
张君周 法律文化重建与中华民族的新运
——范忠信教授访谈录/077
域外法制 任东来 罗杰·坦尼:美国毁誉参半的首席大法官/084
张桂红 难忘的瑞士访学f091
炳 翔 法律职业导向的美国法学院/096
聊斋闲话 王秀梅 自杀是“罪"/099
刘大生 在教授的岗位上学一次华盛顿/104
李奋飞 “修改不修改,其实对我们影响都不大”/106
法林逸事 于欣华 “常识”的故事/111
张 燕 应对美国反帧销核查二三事/114
名师剪影 周大伟 谁是佟柔/120
董 彪 儒雅风范,斯文人生
——我眼中的龙斯荣教授/133
茶客论剑 陈金钊 对“法律解释”称谓的诠释
——并非笔墨官司的回应/137
李 琦 收得收不得:“开瓶费”?额外服务费!/143
书城夜话 莫 言 读何家弘犯罪悬疑小说的感受/147
雷 达 在法、理、情的冲突中开拓新空间/149
武和平 侦探推理小说应大力弘扬/151
黄 进 示范法的价值
——写在《示范法比较研究》出版之际/155
何博士伯箱 读者来信两封/159
本书共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