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事诉讼监督论(首都检察文库6)
编号:32726
书名:刑事诉讼监督论(首都检察文库6)
作者:慕平主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7-12-1
入库时间:2008-2-14
定价:38元
[图书内容简介]
我国《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国家以根本法的形式作出这一规定,一方面阐明了法律监督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确定了人民检察院在法律监督中的特殊地位,即检察机关是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宪法》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由此可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责任,是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是社会主义法制中保障执法、守法相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从传统和渊源上说,中国检察制度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制度十分相近。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成文法传统,后在清末改制中直接受到德法等国法制的影响,新中国的检察制度又是以同样具有大陆法传统的前苏联检察制度为蓝本建立。中国检察制度从总体来说,更接近大陆法传统。我国台湾学者林钰雄在系统考察了欧陆检察制度的发展之后指出,欧陆检察制度的创建有三个目的:主要目的乃废除当时的纠问制度,确立诉讼上的权力分立原则,以法官与检察官彼此监督节制的方法,保障刑事司法权限行使的客观性与正确性;二是以统一受过严格法律训练及法律拘束之公正客观的官署,控制警察活动的合法性,摆脱警察国家的梦魇;三是守护法律,保障民权。的确,作为法律的守护人,检察官被要求既要保护被告人免于法官之擅断,亦要保护其免于警察之恣意。从法治的精神来看,检察制度创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限制权力实现权利保障,这一价值定位在欧洲大陆法国家的法治进程中得到了一贯的发展。我国检察制度的创设和发展体现了同样的价值目标,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拥有明确的诉讼监督权,而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监督地位,根本上是由我国政权结构性质与特点,以及法律监督制度的宪法地位所决定的。
刑事诉讼监督是刑事诉讼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刑事诉讼理论强调构造平衡,即主张控诉与辩护职能对等,并且与审判职能保持同样距离,组成等腰三角形的诉讼结构。这样一种诉讼结构的抽象化,是对诉讼认识的客观与公正的最大限度保证。其与直接言词、辩论等原则一起,构成了推动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诉讼监督职能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职能,即它不是典型的基本诉讼职能,而应当是一项救济性的职能,这样一种“具体化”的职能定位有助于解决诉讼监督与刑事诉讼的结合问题。
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监督权,包括要求纠正违法、不批准逮捕、建议、抗诉等,与其他救济途径的根本区别有两点,即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监督是代表国家的,而不是诉讼一方;监督的立场要体现客观性,而不应是功利和片面的。检察机关依法可以因为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或程序违法等理由提出有利或不利于被告人的意见。尽管刑事诉讼监督权有较强的法律效力,但是因其同样属于程序性的权力而不是实体处分权,因而仍然是刑事诉讼框架内的权力,受到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规制。近些年来,理论界对诉讼监督的方式与途径作了不少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在检察实践中,刑事诉讼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我们在履行刑事诉讼监督职责的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新情况、问题,涉及立法和司法的方方面面,如刑事诉讼监督的法律依据不完善、监督的对象和范围不明确、监督的方式和程序不规范、监督的力度尚显苍白、监督的空白点和盲区仍然存在、监督的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对刑事监督的重点和具体途径的认识还不统一,如侦查监督的重点应放在哪一环节上、审判监督应侧重于过程的监督还是裁判的监督、刑事诉讼监督是否还存在拓展空间等,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来予以逐步解决。
从新的形势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与公正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总的形势很好。但维护社会稳定与公正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间,通常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变动最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呈现出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等新特点。与此同时,司法机关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行和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13益高涨,要求加强法律监督的呼声越来越强。因此,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监督工作,也是顺应形势、服务大局的必然举措之一。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检察理论研究,提出合理建议,力争形成共识。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两个层面回答和阐释强化诉讼监督的重点和途径的具体内涵和外延。由于对诉讼监督重点和途径的研究来源于检察实践,来源于法律实施者通过自身的实践、感知、体会而形成的思考和感悟,其研究成果必然具有相当程度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必将有益于立法、司法和检察实践。同时,加强对刑事诉讼监督的重点和途径的研究,对于巩固检察机关的历史地位,创新检察工作机制,拓展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全面提升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和法律监督水平,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维护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此,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北京市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应当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决定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撰写法律监督论系列丛书,由二分院承担本卷即《刑事诉讼监督论》的研究与写作任务。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科学性。首先,本书涵盖了目前我国刑事诉讼监督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篇章结构基本按照刑事诉讼程序逐次展开,在此基础之上,还对死刑复核程序监督等专门问题分别予以专章解读,在每一章节中又从基本理论、现实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述,是一次对刑事诉讼监督的系统论述;其次,回顾了我国刑事诉讼监督的历史沿革、审视了现实问题、提出了未来展望,是一次对刑事诉讼监督的动态论述;最后,在综合考量国内相关立法、司法情况的基础上,本书还充分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介绍了国外、域外的先进立法、司法经验,是一次对刑事诉讼监督的全面论述。
二是基础理论性。本书定位于检察基础理论研究,立足于解决有关刑事诉讼监督和检察基础理论方面的诸多困惑,着力在视角、立意、内容方面进行创新,争取使本书成为当前法律监督和检察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精品之作,并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成为教育培训相关检察人员的教材。
三是实践性。理论源于实践,检察理论也只有立足于检察实践,才会更具价值和生命力。为了使本书所列观点、建议更具广泛代表性和说服性,更贴近检察实务,二分院组织了多家单位的,具有五年以上检察工作经历,具有扎实的法学知识储备、较强研究能力和较丰富检察实践能力的检察人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参与本书的研究、撰写工作,并通过对相关案件数据等第一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内容翔实可靠,力求融法理与实践于一体,言之有物,于法有据,立足于检察机关进行刑事诉讼监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参加本书撰写的同志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刑事诉讼监督概论(伦朝平、李继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第二章刑事立案监督论(刘连长、余浩,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第三章侦查监督论(李巧芬、戚劲松,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刑事审判监督论(刘丽,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许永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第五章刑罚执行监督论(刘勇,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分院)
第六章死刑复核程序监督论(孙春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第七章强制措施诉讼监督论(闫俊瑛,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第八章刑事赔偿监督论(王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赵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第九章 自侦案件的刑事诉讼监督论(石宇辰,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检察院)
由于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书中定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因此,我们在希望本书能对读者学习、理解刑事诉讼监督理论有所裨益的同时,也诚恳地期待法律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伦朝平
2007年10月23日


[图书目录]
前言…………………………………………………………………………………l
第一章刑事诉讼监督概论………………………………………………………l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监督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
一、刑事诉讼监督的概念……………………………………………………2
二、刑事诉讼监督的特征……………………………………………………3
三、刑事诉讼监督的分类……………………………………………………4
第二节 刑事诉讼监督的依据及原则…………………………………………8
一、刑事诉讼监督的理论依据………………………………………………8
二、刑事诉讼监督的法律依据………………………………………………11
三、刑事诉讼监督的原则……………………………………………………15
第三节 刑事诉讼监督的功能和意义…………………………………………17
一、刑事诉讼监督的功能……………………………………………………l 7
二、刑事诉讼监督的意义……………………………………………………19
第四节 中国刑事诉讼监督制度历史沿革……………………………………21
一、清末、民国时期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22
二、新中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沿革……………………………………24
第五节 国外刑事诉讼监督制度考察…………………………………………26
一、国外关于诉讼监督的总体情况介绍……………………………………26
二、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监督………………………………………………27
三、英美法系的刑事诉讼监督…………一…………………………………·28
第二章刑事立案监督论…………………………………………………一……·30
.第一节 刑事立案监督的一般理论……………………………………………30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概念与内涵……………………………………………30
二、刑事立案监督的依据……………………………………………………32
三、刑事立案监督的必要性和价值…………………………………………33
四、与西方刑事立案监督制度之比较………………………………………34
第二节 我国刑事立案监督的现状与分析……………………………………36
一、我国刑事立案监督的总体概况…………………………………………36
二、现行刑事立案监督的运行程序…………………………………………38
三、目前刑事立案监督的效果评议…………………………………………39
第三节 我国刑事立案监督的问题与分析……………………………………40
一、案件来源或信息渠道不畅………………………………………………40
二、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过于狭窄…………………………………………42
三、刑事立案监督的标准不统一问题………………………………………47
四、刑事立案监督程序不合理、不完善问题…………………………………51
第四节 刑事立案监督的改革与完善…………………………………………57
一、更新司法理念,强化刑事立案监督意识…………………………………57
二、设立刑事立案监督专门机构……………………………………………58
三、扩大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58
四、刑事立案监督的标准应该法定化、合理化………………………………59
五、拓宽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线索来源………………………………………59
六、完善刑事立案监督操作程序,保障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依法、有力进行………60
第三章侦查监督论………………………………………………………………6l
第一节 侦查监督基本理论问题之探讨………………………………………6l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61
二、侦查监督的特点…………………………………………………………62
三、侦查监督的价值…………………………………………………………64
四、侦查监督的内容…………………………………………………………65
五、侦查监督的手段…………………………………………………………66
第二节 国内外侦查监督现状之评析…………………………………………72
一、英美法系国家侦查监督制度概要介绍…………………………………72
二、大陆法系国家侦查监督制度概要介绍…………………………………73
三、国外侦查监督制度对我国侦查监督制度构建的借鉴意义……………73
四、我国侦查监督之现状……………………………………………………73
第三节 我国侦查监督存在的问题……………………………………………74
一、侦查监督的手段不充分…………………………………………………75
二、侦查监督的程序不完善…………………………………………………76
三、侦查监督的效力不强……………………………………………………78
四、侦查监督的范围不够全面………………………………………………80
第四节 完善我国侦查监督之设想……………………………………………82
一、权力构架…………………………………………………………………83
二、检察机关的探索…………………………………………………………86
第四章刑事审判监督论…………………………………………………………94
第一节 刑事审判监督的一般理论……………………………………………94
一、检察权之上对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审视…………………………………94
二、检察权之外司法共同体视角对审判监督权的审视……………………98
第二节 刑事审判监督的现状…………………………………………………118
一、全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概况…………………………………118
二、北京市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情况………………………………119
第三节 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20
一、存在的问题………………………………………………………………120
二、原因分析…………………………………………………………………128
第四节 完善刑事审判监督的对策和建议……………………………………130
一、宏观层面…………………………………………………………………130
二、微观层面…………………………………………………………………134
第五章刑罚执行监督论…………………………………………………………141
第一节 刑罚执行监督概述……………………………………………………141
一、刑罚执行监督的含义……………………………………………………141
二、刑罚执行监督权与刑罚执行权的关系…………………………………142
三、刑罚执行监督的意义……………………………………………………143
第二节 刑罚执行监督立法的现状、不足及其完善…………………………145
一、刑罚执行监督立法的现状和问题………………………………………145
二、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监督权能是完善立法的核心……………………146
第三节 监管场所内刑罚执行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完善……………………149
一、监管场所内刑罚执行监督的现状………………………………………149
二、监管场所内刑罚执行监督存在的问题…………………………………150
三、监管场所内刑罚执行监督的完善………………………………………154
第四节 对其他刑罚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完善………………162
一、现状………………………………………………………………………162
二、存在的问题………………………………………………………………163
三、完善………………………………………………………………………165
第五节 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70
一、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170
二、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体制的完善………………………………………172
第六章死刑复核程序监督论……………………………………………………179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监督的一般理论………………………………………179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内涵和外延……………………………………………179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和特征……………………………………………180
三、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和意义……………………………………………183
四、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84
五、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192
第二节 检察机关参与和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必要性………………………198
一、理论界对检察机关应否参与、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争议………………198
二、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必要性及其法理、学理和政策依专吾…………201
第三节 检察机关参与和监督死刑复核程序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5
一、学界有关死刑适用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的观点和看法……………205
二、司法解释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8
第四节 检察机关参与和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切入点与方式………………208
一、检察机关参与和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途径和方式……………………208
二、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实施监督的身份定位………………………214
三、检察机关参与和监督死刑复核程序的工作重点和内容………………215
第七章强制措施诉讼监督论……………………………………………………223
第一节 强制措施诉讼监督的一般理论………………………………………223
一、强制措施诉讼监督的理论基础…………………………………………224
二、强制措施诉讼监督的概念………………………………………………226
三、强制措施诉讼监督的基本内容…………………………………………228
第二节 强制措施诉讼监督现状………………………………………………231
一、拘传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31
二、取保候审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32
三、监视居住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36
四、刑事拘留在适用q-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38
五、逮捕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39
第三节 完善强制措施监督的对策与建议……………………………………243
一、立法层面…………………………………………………………………243
二、司法层面…………………………………………………………………248
第八章刑事赔偿监督论…………………………………………………………250
第一节 刑事赔偿监督概述……………………………………………………250
一、刑事赔偿监督与刑事赔偿………………………………………………250
二、刑事赔偿监督的价值分析………………………………………………252
三、检察机关对刑事赔偿进行监督的优越性和依据………………………254
四、刑事赔偿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258
第二节 刑事赔偿监督的现状和问题…………………………………………261
一、相关立法不完善,权责划分不清,检察机关缺少对刑事赔偿进行法律监督的明确依据………262
二、检察机关缺少专门从事刑事赔偿监督的机构…………………………264
三、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且没有引入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264
四、人民检察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时的监督问题…………………………267
五、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作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时的监督问题………267
六、赔偿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问题…………………………………………268
七、对追偿问题的监督………………………………………………………269
第三节 我国刑事赔偿监督的制度构建………………………………………270
一、宏观层面…………………………………………………………………270
二、微观层面…………………………………………………………………274
第九章自侦案件的刑事诉讼监督论……………………………………………281
第一节 自侦案件监督的一般理论……………………………………………281
一、自侦案件监督的主体、对象和范围………………………………………281
二、自侦案件监督的方式、途径和意义………………………………………283
三、自侦案件监督的功能、价值论……………………………………………284
第二节 自侦案件监督的现状与问题…………………………………………287
一、自侦案件监督的现状分析………………………………………………287
二、当前自侦案件监督中存在的问题………………………………………288
三、自侦案件监督中存在的制度缺陷——“谁来监督监督者”……………291
四、自侦案件的立案监督问题………………………………………………292
五、自侦案件中侦查行为和侦查措施的监督问题…………………………294
第三节 自侦案件监督的制度架构……………………………………………296
一、自侦案件侦查权的性质、功能和价值分析………………………………296
二、自侦案件侦查与侦查监督、公诉的关系…………………………………297
三、自侦案件侦查的准司法控制……………………………………………298
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提出和完善…………………………………………300
第四节 完善自侦案件监督的对策和建议……………………………………303
一、国外自侦活动监督制约模式的比较……………………………………303
二、国内自侦活动监督制约机制的模式设计………………………………304
三、建立自侦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设想………………………………305
四、建立自侦工作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设想………………………………310
主要参考书目………………………………………………………………………313

本书共314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