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行政审判实用理论与制度建构
编号:32922
书名:行政审判实用理论与制度建构
作者:刘善春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08-1-1
入库时间:2008-2-22
定价:58元
[图书内容简介]

序 言
《行政审判实用理论与制度建构》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行政诉讼原理研究》已结项成果的重构、重写本。本书是为行政诉讼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研讨而作,同时也旨在为修改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尽到绵薄之力。由于本书注重对实践的探讨,固而对司法实务也颇有助益。本书立论行政诉讼基本原理和创新原理,引入外国或地区先进规则,立足中国实际新创若干有价值的建议,并配置经典判例。全书的内在机制是“以实为天”。
本书目的在于为行政诉讼设计一些实用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行政诉讼概念重构为:法院解决和处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行政机关提起的行政争议的诉讼。据此,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不限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行政机关也可以作为原告,例如行政机关作为原告提起执行之诉;在政府合同诉讼中,被告行政机关可以反诉。本书在比较研究德国、法国、日本、美国、英国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行政诉讼类型体系,提出了当事人诉讼和执行之诉甚至处罚之诉;在人权保障和监督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目的之外,提出了解决行政争议和直接实施行政实体法的目的价值,这是行政诉讼目的的扩张性观念,为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和解原则和重新审理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宏观路径,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大结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当为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相结合的结构模式,认为行政诉讼结构包括了体制性结构、实体法(审查程度)上的结构以及程序上的纵向结构三个方面的含义,并就此作出了具体制度设计;在保留合法性审查原则的同时,充实了它的内容,将信赖保护、比例原则、案件排他性原则等纳入其中。本研究新创了重新审理原则,据此,法院可以重新认定事实,当事人可以各举新的证据等,并对这个原则的应用范围作了界定。此外,我们还提出了最高法院判例法原则、行政诉讼调解原则;推崇一切行政行为都可司法审查的假定原则;新论述了行政处分、行政合同及中介行为的可诉性,以成熟原则为据,新述了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的缘由;设计了最高法院或高级法院一审管辖省、部级行政行为案件的级别管辖制度,行政合同、行政侵权赔偿的特殊地域管辖制度;完善了当事人制度,对原告资格及其构成作了新的界定,并对原告资格作了类型化研究。在被告制度方面,本书提出了行为者即可为被告的思路,提出了行政复议机关不做被告的建议。证据制度研究上也有了突破。我们在原有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原理性研讨。比如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部分是由行政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决定的;在法院重新审理案件事实中,原来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负举证责任的,诉讼中仍可由其负举证责任,当然,大部分举证责任由行政机关负担;区分不同争点的类型,举证责任有不同的分配,如授益行政行为、负担行政行为、行政赔偿和补偿、行政合同、行政裁决等的举证责任分配都各有特色;在审查证据、认定事实中,本书明确要在证据法定主义之下,使用自由心证的手段。在起诉受理中,本书提出了成熟原则、首先管辖权原则,并对起诉期限有了新见,引入了诉讼时效的中断概念;针对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上有不清楚的方面,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在案件审理中,本书提出诉讼停止执行和不停止执行并存的原则;在庭审结构上,贯彻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借鉴国外审查程度制度,提出中国应当适用类型化。在判决制度方面,本书对我国现行判决种类逐一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并提出“禁止判决”或混合判决的制度设计。在执行制度方面,本书强化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措施”的力度,如应对拒不执行判决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予以处罚的制度设计。此外,在涉外行政诉讼方面,本书结合WTO规则,强化了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方面的诉讼问题研究,认为在法律适用方面应将WTO与国内法结合起来。
本书认真研究了诉讼实务中的若干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解决路径,由于指导思想为现代主流法治文化,我相信读者会有所收获。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行政诉讼的基本概念……………………………………(1)
第一节行政诉讼的含义………………………………………(1)
第二节行政诉讼体制…………………………………………(11)
第三节 司法审查机制…………………………………………(22)
第四节 行政机关作为原告的行政诉讼………………………(29)
第二章行政诉讼类型……………………………………………(36)
第一节诉及种类………………………………………………(36)
第二节行政诉讼类型概述……………………………………(40)
第三节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63)
第三章行政诉讼目的和结构……………………………………(95)
第一节行政诉讼目的…………………………………………(95)
第二节行政诉讼结构………………………………………(114)
第四章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32)
第一节 合法性审查原则 ……………………………………(132)
第二节 重新审理原则………………………………………(156)
第三节公正原则……………………………………………(172)
第四节行政诉讼调解原则…………………………………(177)
第五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204)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204)
第二节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212)
第三节行政处分的可诉性…………………………………(237)
第四节行政聘任合同的可诉性……………………………(251)
第五节行政合同的可诉性问题……………………………(254)
第六节其他公法性行为的可诉性…………………………(283)
第七节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290)
第六章行政诉讼管辖…………………………………………(306)
第一节 管辖概述……………………………………………(306)
第二节级别管辖……………………………………………(309)
第三节地域管辖……………………………………………(327)
第七章行政诉讼当事人………………………………………(343)
第一节行政诉讼原告资格………………………………(343)
第二节行政诉讼被告………………………………………(394)
第三节行政诉讼第三人……………………………………(411)
第八章行政诉讼证据…………………………………………(426)
第一节举证责任……………………………………………(426)
第二节证据审查和认定…………………………………(434)
第九章行政诉讼的起诉与受理………………………………(456)
第一节行政诉讼的起诉……………………………………(456)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理……………………………………(523)
第十章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531)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531)
第二节撤诉和缺席判决……………………………………(567)
第三节诉讼中止、终结………………………………………(573)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578)
第五节 第三审程序…………………………………………(593)
第六节再审…………………………………………………(596)
第十一章行政诉讼法律适用…………………………………(610)
第一节 法律适用与冲突规范………………………………(610)
第二节行政诉讼审查强度…………………………………(629)
第十二章行政诉讼判决………………………………………(646)
第一节行政诉讼判决概述…………………………………(646)
第二节维持判决……………………………………………(669)
第三节驳回诉讼请求判决…………………………………(679]
第四节撤销判决……………………………………………(685)
第五节重作判决……………………………………………(697)
第六节 变更判决……………………………………………(707)
第七节履行判决……………………………………………(718)
第八节确认判决……………………………………………(726)
第九节情况判决……………………………………………(733)
第十节 禁止判决……………………………………………(765)
第十三章行政诉讼的执行……………………………………(788)
第一节 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788)
第二节 判决、调解的执行……………………………………(797)
第十四章涉外行政诉讼………………………………………(810)
附录行政诉讼法最新修改建议稿(原创)……………………(825)
第一节 总则…………………………………………………(825)
第二节诉讼类型……………………………………………(826)
第三节 受案范围……………………………………………(826)
第四节管辖…………………………………………………(827)
第五节诉讼参加人…………………………………………(828)
第六节证据…………………………………………………(830)
第七节起诉和受理…………………………………………(834)
第八节 审理和判决…………………………………………(836)
第九节执行…………………………………………………(844)
第十节 涉外行政诉讼………………………………………(847)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