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防犯罪
编号:34554
书名:论预防犯罪
作者:冯树梁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8-5-1
入库时间:2008-6-10
定价:38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预防犯罪问题,突出的特点是有创新精神,有新内容。提出的‘些观点是新颖的、是首创性的。作者.贯倡导运用《孙子兵法》的兵学原理研究预防犯罪的战略、策略问题。书中有很大的信息量,许多综述性沦文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有关部门的实战工作者、教学与研究工作者、有关专业的学生和论文习作者,都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图书目录]
序一…………………………………………………陈冀平(1)
序二…………………………………………………康树华(1)
作者敬言……………………………………………………(1)
一、预 防 编
1.我国现阶段预防犯罪措施浅析(1991年) …………(6)
2.论预防犯罪(1992年) ………………………………(15)
3.论预防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1996年) ……………(22)
4.试论完善城市预防犯罪机制的五大要素(1998年
昆明综治研讨会论文)…………………………………(28)
5.试论“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战略方针的五大特征
(1998年深圳年会论文) ………………………………(38)
6.试论防治青少年犯罪问题(1991年) ………………(46)
7.试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战略防线(1998年) ………(49)
二、综 治 编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五大理论基础(1994年广州
综治研讨会论文)………………………………………(59)
2.关于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思考
(1995年乌鲁木齐综治研讨会论文) …………………(63)
3.二十世纪末社会治安趋势预测(1996年成都
综治研讨会论文)………………………………………(69)
4.枫桥赞
一一学习“枫桥经验”得到的启示
(1993年“枫桥经验”30周年理论研讨会
论文) ……………………………………………(77)
5.论“枫桥经验”生命力的哲理源泉
(1998年“枫桥经验”3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之一)
……………………………………………………………(80)
6.鉴古明今 强根固本(1998年“枫桥经验”35周年
理论研讨会论文之二)…………………………………(86)
7.“枫桥经验”的时代特征(2003年“枫桥经验”
4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 ……………………………(92)
8.认清治国之道 走长治久安之路
一一谈德法兼治与社会治安的关系(2001年) ……(97)
三、战 略 编
1.《孙子兵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战略策略研究
(1998年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 …………(107)
2.《孙子兵法》与犯罪对策
一一对蔡杨蒙同志《刑事侦察大视野》一书的
孙子学评析(1997年) ………………………(120)
3.孙子战略观与21世纪预防犯罪战略
(2000年第五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 …………(125)
4.论善战(2001年) ……………………………………(134)
5.《孙子兵法》与监狱工作(2002年) ………………(144)
四、专 论 编
1.从犯罪研究的国际横向比较中得到的启示
一一1988年11月在裹樊会议上的发言……………(160)
2。重视比较研究 推进学科建设(2002年) …………(169)
3.关于“水分”调查(1988年) ………………………(176)
4.浅谈经济增长与犯罪的关系(1989年) ……………(182)
5.刑事犯罪规律(1991年) ……………………………(186)
6.论犯罪规律(2002年) ………………………………(193)
7.罪因体系刍议(1990年) ……………………………(204)
附:专家评审意见………………………………………(217)
8.关于犯罪成因体系的管见(1990年) ………………(220)
9.人类基因组与犯罪学发展(2000年) ………………(223)
lO.有组织犯罪的预防和地区合作(1995年
亚太法协大会专场发言) ……………………………(230)
11.中国有组织犯罪的状况和趋势(1996年) …………(237)
12.关于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
和流氓恶势力犯罪之异同(2001年) ………………(241)
13.生态犯罪学论纲(2005年贵阳年会论文) …………(245)
14。犯罪学与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绵阳年会论文)
…………………………………………………………(258)
15.关于跨法域刑事司法协助的思考(2000年) ………(273)
16.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2007年
井冈山年会论文) ……………………………………(282)
17.中国犯罪学20年回眸与前瞻剪影
(2006年) ……………………………………………(291)
五、综 述 编
1.《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综述(一)(1989年)
……………………………………………………………(305)
2.《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综述(二)(1990年)
…………………………………………………………(314)
3.关于流动人口、农村治安、基层基础建设的
综合治理问题
一一1995年(乌鲁木齐)全国33城市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研讨会综述……………………………(327)
4.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问题的若干重要动向
一一1997年(南京)全国33城市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研讨会综述……………………………(335)
5。以稳定为中心的治安方略
一一1998年(昆明)全国部分人中城市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理论研讨会综述………………………(344)
6。当前犯罪学研究的若干新动向
一一1998年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
研讨会综述(深圳年会)………………………(353)
7。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八届研讨会综述
(1999年常州年会) ……………………………………(359)
8.世纪之交的第九届犯罪学研讨会综述
(2000年上海年会) ……………………………………(366)
9.西部大开发与犯罪预防
一一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综述
(2001年乌鲁木齐年会) ………………………(37了)
10.“人世”与犯罪
一一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
综述(2002年广州年会) ……………………(384)
11.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3年深圳年会) …………………………………(393)
12.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将是永恒的主题
一一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综述(2004年长春年会) ……………………(400)
13.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5年贵阳年会) …………………………………(405)
14.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7年井冈山年会) ………………………………(416)
六、教 研 编
1.试论理论研究之系列化发展(1991年) ……………(434)
2.浅谈犯罪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92年) ………(438)
3.紧跟改革开放步伐不断提高科研写作水平(199(3年)……(442)
4.漫话办刊规律
一一为纪念本刊创办十周年而作(1996年) ……(447)
5.论思维在社科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战斗力过程中
的决定性作用(1998年) ……..…………………….(452)
6.关于2l世纪公安系统犯罪学教学与研究走向问题
的思考(2000年) ……………………………………(461)
7.千古名训话三峡(2000年) …………………………(474)
8.“底座拿走了,塔尖往哪里放?”
一一关于基础研究(2006年) ……………………(478)
七、交 流 编
1.美国社会犯罪与控制
一一访美见闻(1996年) …………………………(485)
2.俄罗斯的社会与犯罪
一一访俄散记(1999年) …………………………(491)
附录一:
1.《中国预防犯罪方略》专家鉴定意见、“中国
图书奖”推荐意见及反响…………………………(499)
2.一部预防犯罪的杰作
一一《中国预防犯罪方略》评介
………………………………………………郝宏奎(502)
3.研究预防犯罪的一部力作
一一评介《中国预防犯罪方略》……………刘恩启(507)
附录二:
1.预防犯罪研究的新篇章
一一简评《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吴宗宪(510)
2.重大比较新意盎然
一一读冯树梁教授专著《中外预防犯罪比较
研究》……………………………………张藩仕(513)
附录三:
1.犯罪学专家冯树梁
答本刊记者问………………………应后俊 毛建一(518)
2。中国犯罪学的推进者
一一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冯树梁……吴 申(520)
附录四:
冯树梁专著、译著书目…………………………………(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