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犯罪防控论丛(第一辑)
编号:35172
书名:犯罪防控论丛(第一辑)
作者:廖斌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时间:2008-5-1
入库时间:2008-7-22
定价:39元
[图书内容简介]
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是在西南科技大学“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基础上,经四川省教育厅2004年11月批准,升格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12月,中心又被四Jl!省社科联批准升格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主要从事犯罪学、刑事法学和治安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心依托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坚实的法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立足四川面向全国。通过各位专家学者参与立项课题研究,努力为西部区域法制建设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可以说是全国众多学术研究机构的一个新丁,但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为不断扩大在学界的话语权,提升本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更直接地展现研究中心专家各阶段的学术成果,中心决定每年定期出版《犯罪防控论丛》。
《犯罪防控论丛》第一辑,主要选编了近期在本研究中心参与课题研究或学术交流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他们围绕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谐社会建设、犯罪学理论等领域进行的研究对理论与实务界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在这里我要感谢北京市法学会及赵云阁会长、中国犯罪学会及王牧会长,他们分别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中Et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两个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放在本研究中心举办,使本中心的研究人员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诸如西原春夫、马克昌、陈兴良、龙宗智等众多学术大家和名家,感受到他们深邃的学术思想。专家们的厚爱也使本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能快速缩短与先进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水平的差距。而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刘家琛、熊选国、苏泽林等大法官和地方各级法律实务部门的支持更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本中心的研究工作更具创新精神和务实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这部在各位专家关心厚爱下出版的凝聚着法学专家与青年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智慧与经验的著作,一定会给法学界同仁带来有益的启迪!
主编 廖斌
2008年5月
[图书目录]
中国话语中的刑事政策………………………………靳高风(1)
试论我国转型期规制经济的刑事政策………………龙宗智(31)
中国共产党与刑事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曲新久(44)
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王顺安(57)
试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
一一刑事辩护律师的视角……………许兰亭 孙 利(72)
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魏 东 周 洁(8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刑罚轻缓化………包 雯 禹 蔷(99)
我国刑法谦抑的实现途径…………………廖 斌 王春香(11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死刑适用…………杨跃进 王雪枫(124)
论法文化视角下的宽严相济
一一对宽严相济思想的历史与现实的探析
…………………………………………程鸿勤 李 克(133)
遏制矿难的刑事政策研究…………………莫洪宪 叶小琴(143)
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宽严相济政策研究……李永升 刘沛讶(155)
轻缓刑事政策适用浅析……………………贺恒扬 朱艳菊(170)
《人性论的犯罪学》绪论
一一人性论的犯罪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刘延寿(188)
从“祝你平安”考量和谐社会的犯罪防控…………金其高(201)
当前农村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童德华(206)
价值与事实的双重追问
一一犯罪学的本体重构与范式转换……………卫 磊(218)
和谐社会的犯罪理念…………………………………于跃江(233)
犯罪人权利保障与和谐社会建设之刑法哲学解读
…………………………………………刘永强 吕 静(245)
从社会外矫治到社会内矫治
一一劳动教养的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
………………………………………刘 涛 杨会新(258)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成因及心理预防
一一从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角度分析…………吉菊平(270)
从和谐社会理念看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张汉昌(284)
现代刑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应接受罪犯和容耐犯罪
……………………………………………………高艳东(296)
刑法.刑事政策。和谐社会…………………………王 钧(320)
论死刑适用的标准……………………………………何显兵(337)
促进被害人援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麻国安(350)
简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刘仁文(357)
论“三访四见”与边境地区和谐社会构建…………高茂春(369)
手机的信息传播与违法犯罪的控制…………………汤啸天(380)
犯罪控制与社会参与
一一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思考………………冯卫国(393)
论网络实名制不应“独行”………………皮 勇 胡庆海(407)
论金融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廖天虎(416)
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徐乃龙(424)
论县域职务犯罪预防………………………李治平 杜之平(434)
金融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
…………………………………………任学军 杨 霞(446)
女性被害人保护的现状研究………………严 明 王建平(455)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