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评论;新京报名家评论精选(第三辑)(新京报丛书)
编号:37066
书名:新评论;新京报名家评论精选(第三辑)(新京报丛书)
作者:新京报社编著
出版社:民主法制
出版时间:2008-10-1
入库时间:2008-11-17
定价:35元
[图书内容简介]
焦点新闻事件拷问人性道德最深处,触目惊心;一线记者手记解密采访现场原生态,催人泪下。 就如同这张报纸的命运一样,这是一本由新京报时事专栏结集的书。每有重要的新闻发生,新京报总会发出积极理性有见地的时事评论。作为伴随这张报纸一起成长了三年的著名栏目,囊括了全国最负盛名和最重要的时事评论家以及专家学者,通过这本书,可以一窥该栏目全貌。
[图书目录]
[时政锐评]
我们走在雪地上,走在时间里
“以人为本”的社会前途无量
“城乡同比例选代表”体现选举权平等
增加财产性收入依法保护私产是基石
专家的“软权力”应与“硬责任”匹配
不能只让环保部门“勇往直前”
“假记者”死于“真问题”
警惕公共服务“利益集团化”
路边摊贩是正大光明的职业
“代表工农”比“工农代表”更关键、
若是公费旅游,一年出国一次也嫌多
“户籍思维”比“户籍制度”更急需打破
市长的尊严从哪里来
掂量“住房是一种基本人权”的分量
牙防组的功与过岂能“中和”
保护公民应突破狭隘的“地盘政治”
“娱乐”的方式,严肃的监督
“官员自罚”:实质还是一种特权
没有道歉的善后有些苍白乏力
泥石流不会看!纸上预警
说“问计网民”,不如说“问计公民”
发放灾民抚慰金是一种国家责任
鼓励一部分地区在社保上先行一步
减少官员代表让人大代表来源更广泛
“见死不救落水小偷”后的公权误导因素
教育改革可以走在户籍改革之前
立碑警示彰显尊重生命
“西湖第一高楼”缘何越炸越高
民主监督要多些“不信任式”手段
少些“旧城改造”,多些“旧房改造”
公布领导的电话很重要吗
退休金应从速告别身份不平等
镇长被罚站:幸亏还没请家长
期待两会“老”议题“议而速决”
张茵为自身利益说话无可厚非
从“诤言”到“辩论”见证“两会”进步
户籍“登记”怎么变成了“审批”
官罚官:纳税人钱财的转移游戏
官员“带病复出”暴露问责制“制度后门”
政府应慎提“无明令禁止都可千”
成都“散步”:理性的民意表达
[法治观察]
生命的价值不因做了坏事而贬损
“熊猫烧香”虽侦破“黑客崇拜”仍待除
如何避免崔英杰式悲剧再次上演
城管问题恐怕不仅是“不文明”
小心“当场击毙”击毙程序正义
葛优的代言费该追缴吗
夸大“打架成本”培养不出法制观念
“骗公款出境游”能否以贪污罪论处
苦涩的“暂住证为生命定价”
不要怕律师帮了“坏人”
聂树斌案中,正当程序为何失效
最高法院刑审职位“扩编”的冷思考
许霆案:法律应为人性弱点流下“温情眼泪”
“征小姐税”中只有“报复”而无“执法”
“执法对象扩大化”是城管暴力的根源
保护公民隐私必须“监控”监控者
执法者的“情绪”,不能“回避”只能驯服
“不穿囚衣出庭”并非关键
像保护私人财产一样保护个人信息
许霆案:一堂面向全社会的“多功能课”
[评说教育]
道德品质怎么考
低端教育不应是“失败者的教育”
像马寅初先生那样说真话
孔子是怎样教语文的
重温西南联大的传统
纪念蔡元培:需要温情,无需神化
“集中录取”不变高考难有“多元”
大学校长当坚守“说真话”的底线
给大学校长说真话的底气
[草根民生]
保全做母亲的尊严
“排队第一买不着票”说明了什么
能不能不去打扰邱兴华家人
北京考生为何没勇气走出去
徐博客破亿,偷窥狂的胜利
不要让侵权成毕业生的“最后一课”
如果被活煮的猫会写寓言
官僚主义的“未死亡证明”
给北大“蹭课”保安以机会
像古人那样造桥
经典那么容易被糟蹋吗
爱要有颗平常心
请先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
有多少就业歧视尚待“揭秘”
火车座位直角设计何以几十年不变
不被信任的列车带来的惨剧
女主持补妆画面被播出:事故还是故事
孕检怎奈成了羞辱刑
[国际随笔]
萨达姆与博塔的命运为何迥异
“凶手不是中国人”也不必“虚惊一场”
弗吉尼亚大学的33只气球
不必将“状元出国”跟爱国不爱国挂钩
高房价制造脆弱的社会
薛科齐为何屈就向媒体“汇报工作”
哀悼遇难者:人是一切执政理念的核心
于尔根自费游和默克尔捡面包
在巴基斯坦理发有感
纪念9·11:用“奉献”代替“忧伤”
加州火灾显示美国的弱与强
笑别日本对华援助贷款
布莱尔求财:自愿为“田舍翁”
[人文环保]
艺术与剧院要“生长”在百姓生活之中
赵本山美国演出为何不受欢迎
有自己,方有美丽人生
《出师表》与经典文献中的“负价值”
刘德华无休止的“劳模”之路
“绿色油田”会不会制造“绿色沙漠”
《读书》:换脑子比换主编更重要
看不见的“铁丝网”早该撤去
让学术“古惑仔”说话天塌不下来
知识者丧失耻感让人痛心
不忍再看“幼儿闷死车内”
伟大创造,必有伟大灵魂
谁有定义“恶俗”的权力
鲁迅文学奖:悄悄地评,悄悄地发
请别遗忘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每个人都能为煤矿遇难者做些什么
异地再造圆明园:不要坏了圆明园的名声
2008:从个体的权利与命运出发
“杨帆门”:以暴制暴,还是“公民不服从”
“很黄很暴力”事件背后的文化怪胎
“南方春意盎然”是口误吗
“艳照门”:谁是真正的受害者
纠正CNN偏见的有效办法
家乐福门前的理性危机
什么样的“爱国”只赚不赔
[经济视点]
经济学是科学不是感觉
预售房制度:即使不废,也要大改
财富过度积聚于房产商的风险
全球最大市值企业带来什么
房价假装下跌我们假装欢呼
呼唤一个“加薪减税”时代的到来
我们没有误解茅于轼先生
三问横店“圆明新园”
“电企高薪”怎样才叫“合法”
为什么我们需要“国民分红计划”
“金融中心”应是市场自然发育的结果
比尔·盖茨为什么自己不去花钱
[专题评论]
1.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
以“公共利益”标准审视“钉子户”拆迁
九龙坡区法院为何陷入尴尬
公共利益究竟如何确定
2.山西黑砖窑事件
治“黑砖窑”务必先治官
拿什么保证“黑砖窑”不卷土重来
黑砖窑案善后需要民间的力量
3.“孕妇手术拒签”事件
无论如何,请为生命留一扇门
谁能为他人的生死签单
“孕妇死亡案”不能止步于对单个人的批判
李丽云之死能否激活社会管理
4.“华南虎照”风波
透过“纸老虎”,看真相从哪里来
一只“虎”载不动“利益”之重
关注“华南虎”恰恰是媒体的责任
“虎照门”最重要的不是道歉,而是真相
周正龙只是一个替身演员
5.汶川地震
救灾,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面对灾难,让我们启动哀悼仪式
抢救生者当不忘关怀死者
为苍生泣血,我们举国致哀
我们懂得骄傲,也懂得悲伤
赈灾捐款如何才能让人放心
如何让大众信服学校坍塌调查结果
“纵做鬼,也幸福”是对人性的亵渎
6.北京奥运
奖牌有归属体育无国界
以人性的名义,理解刘翔的退出
健儿懂感恩升华了奥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