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规制
编号:39899
书名: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规制
作者:刘太刚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09-5-1
入库时间:2009-6-15
定价:30元
[图书内容简介]
刑法研究多年来形成的一种惯性模式是,将司法实践中或者理论推演中发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以立法完善建议作为研究的结论。以学术研究推动法律规则的合理化完善,当然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基本责任和巨大贡献之一,然而以“立法完善”作为学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普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有推卸责任之嫌:_切责任均推之于立法,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法均是等待立法的修正,而放弃了根据生效的现行法律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思索。
现行刑法典颁行于1979年、修正于1997年,其间间隔了18年。这充分地说明了等待刑法典修正在时间上的不经济性。尽管在这18年问和1997年修正之后,曾经出现了诸多修正刑法典的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和刑法修正案,然而其中涉及刑法总则修正的内容屈指可数。同时,翻阅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刑法研究论著可以发现,形成于当时的多数立法完善建议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合理的,但是理想的法条模式依然停留在纸上,而且类似的甚至更为精细合理的立法完善建议在今天仍然在不断形成。然而,刑法总则的条文依然屹立不动。客观地讲,问题依然是存在的,而且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所有的问题在个案中也必须而且已经在法定的诉讼期限内解决。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刑法总则条款具有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现象,源于人们对于刑法总则条款的扩张解释。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解释的溯及力
一、司法解释的溯及力
二、立法解释的溯及力
三、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冲突与选择适用
四、“中间时法”视野中的立法解释溯及力
第二章 犯罪故意中认识理论的增容
一、犯罪故意中认识理论的结构分析
二、“可能知道”的存在可能性及其刑法意义
三、“可能知道”的界说
四、司法实践视野中的“可能知道”
第三章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关系,的本质思索
一、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引发的司法尴尬
二、关于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定性的理论纷争
三、法条竞合的法律实质与重新解读
四、规定单位犯罪的具体条款:本质上只是特殊量刑条款而非定罪条款”
 五、对于遮掩理论研究视角的罪名本质之反思
 六、法条关系重新解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价值
第四章 犯罪停止形态中基本犯与加重犯的关系
 一、情节加重犯、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既、未遂的论争议
 二、以轮奸犯罪是否存在既、未遂为例的反思和解析
 三、情节加重犯、结果加重犯的本质思索
 四、对刑法分则中情节加重犯、结果加重犯的解析
 五、共同犯罪与情节加重犯的竞合:以此为视角对轮奸问题的再次解读
第五章 共同犯罪视野中单位因素的介入及其思考
 一、单位共同犯罪的必然性及其类型
 二、单位共同犯罪的定罪规则
 三、单位和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差异化及其适用规则
 四、单位共同犯罪中两个层级的主从犯认定
 五、无法回避的问题:单位内部自然人的关系辨析
第六章 再次犯罪的潜伏式趋严化刑罚反应体系
 一、理论序曲:前科效应的理论基础
 二、反思和梳理:再次犯罪的潜伏式趋严化十级刑罚反应体系
 三、自然推论:基于整体逻辑平衡的司法规则
第七章 犯罪人认罪奖励体系的一体化思索
 一、犯罪人认罪和奖励的内涵
 二、刑事立法中犯罪人认罪奖励体系的结构性梳理
 三、犯罪人认罪奖励体系中差异化规则的具体化
第八章 数罪并罚中的时间差现象及其解决
一、数罪并罚中“时间差”现象的必然性及其理论争议
……
第九章 刑罚视野中的亲情因素及其回归
第十章 亲告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 
后记
本书共348页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