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诉权初探
编号:42508
书名:环境诉权初探
作者:蔡维力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0-1-1
入库时间:2010-3-11
定价:22元
[图书内容简介]
法学研究领域都不是什么私人园地,研究者能够形成并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实际上乃是公意。研究者表达通过研究而形成的意思,实际上只是把略显凌乱和模糊低沉的社会公意声音加以整理和放大并传输出去而已。但为了确保这种表达的真理性,表达者必须确信自己所传达的确实是公意的声音。法学是人的生存样式,从事法学就是以追寻法学真理的样式去生活,而人的生存是极其复杂的事情,其真理必然受各种各样因素的遮蔽。如果说自然科学的真理是要去揭示,则法学的真理则是要去说明。说明之为说明,必含有说服的意味。人们往往容易接受自然科学的真理,然而当一个法学理论认识摆在人们面前时,对其真理性的考量就不会是简单的,争论在所难免。所以,在法学园地中进行劳作,就特别需要追求真理、献身于真理的精神。真理乃是某种神圣的东西,所以人们有时会说“真理女神”。真理往往和良善、美好是难解难分的。真理之中自有美的闪现,因为真在即美;真理之中自有善的流溢,因为赤诚即善。所以,真理女神是值得追寻的。
[图书目录]
自序
导论 研究环境诉权之语境、意义、方法和思路
第一节 环境诉权研究之语境探究:环境诉讼概念的提出
一、环境诉讼概念与相关用语的界划
二、环境诉讼概念尚处于理论探索的初始阶段
第二节 环境诉权研究之语境透视:环境诉讼概念辨析
一、环境诉讼是独立的诉讼种类
二、独立的环境诉讼自身展现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诉讼
第三节 研究环境诉权的重要意义
一、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必然导致环境诉权问题的凸显
二、环境诉权及其理论缺位是制约环境保护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瓶颈
第四节 研究环境诉权的方法与思路
一、专题研究环境诉权的方法
二、专题研究环境诉权的思路
三、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环境诉权制度及其理念的实证透析——国内外环境诉权及其运行现状述评
第一节 美国环境诉权及其运行述评
一、美国现代环境诉讼制度的建立及其对环境诉讼诉权的确认
二、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诉权的基本内容
三、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运作模式
四、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诉权的性质与特征
五、对美国环境诉讼诉权的评析
第二节 加拿大环境诉权述评
一、加拿大环境诉权的内容简介
二、加拿大环境诉权的程序保障
三、对加拿大环境诉权的简要评析
第三节 德国环境诉权述评
一、德国环保非政府组织诉讼制度的确立及其性质
二、德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所确认的环境诉讼诉权的内容
三、德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环境诉讼诉权的特征及其评析
第四节 日本的公害审判制度与环境保护诉讼制度及对其确认的诉权述评
一、日本现代环境诉讼制度的建立及其对环境诉讼诉权的确立
二、日本公害审判与环境保护诉讼的诉权特征及评析
第五节 我国环境诉讼诉权现状及评析
一、环境诉权缺位使我国环境纠纷中受害人多采用诉讼外途径维权
二、我国环境诉权的现行法律根据
三、我国环境诉讼与环境诉权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发展
四、对我国环境诉讼诉权现状的评析
第二章 环境诉权奠基于环境权——环境诉权的实体法之根探析
第一节 环境诉权就是环境权利保护请求权
一、诉权与环境诉权的含义
二、传统诉权论的主要学说考察
三、环境诉权的本质
第二节 环境权的界定——环境诉权的实体法之根透析
一、环境权概念的提出
二、环境权由“应然权利”向“实在权利”的转化
三、我国法学界在界定环境权问题上的理论争鸣
四、环境权的界定
第三章 环境诉权植根于诉讼思维方式——环境诉权的法系传统之根探析
第一节 规范出发型诉讼思维方式及其法系渊源
一、规范出发型诉讼思维方式在罗马法中的确立及演变
二、近代欧洲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制度对罗马诉讼制度及其诉讼思维方式的继受
三、我国遵循的诉讼思维方式
第二节 事实出发型诉讼思维方式及其法系渊源
一、日耳曼人的由来与日耳曼人国家的建立
二、日耳曼法的形成及其特征
三、日耳曼法遵循事实出发型诉讼思维方式
四、英国法系的形成及其对日耳曼诉讼思维方式的传承
第三节 不同的诉讼思维方式下环境诉权基调的调谐
一、大陆法系规范出发型诉讼思维方式对环境诉权的调谐
二、英美法系事实出发型诉讼思维方式对环境诉权的调谐
第四章 环境诉权的确立与运行机制——我国环境诉权的订定及其运作构想
第一节 确定我国环境诉权及其内容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环境诉权的基本内容必须坚持程序法治原则
二、确定环境诉权的基本内容必须正确处理环境诉权与实体环境权之间的关系
三、环境诉权基本内容的确定必须以保护环境作为根本宗旨
第二节 我国环境诉权的具体内容设计
一、环境诉权的主体及其资格
二、原告行使环境诉权的诉因和诉讼请求事项
三、原告行使环境诉权的时间限制
四、确立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和盖然性占优势证明标准
第三节 我国环境诉权运行的程序机制构想
一、我国应制定独立的环境诉讼法
二、建立环境人民法院行使环境审判权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