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编号:43022
书名: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作者:李玫瑾著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时间:2010-1-25
入库时间:2010-4-25
定价:40元
[图书内容简介]
李玫瑾,1958年生,祖籍上海。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执教。目前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研究,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涉猎课题还有: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有组织犯罪心理研究,城市犯罪与综合治理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犯罪高危人群研究,家庭暴力研究等。
[图书目录]
1 犯罪防控
1.1 人类久远的难题
1.1.1 “绳之以法”的威慑性与犯罪防控
1.1.2 “绳之以法”的惩罚性与犯罪防控
1.2 人类曾有的探索
1.2.1 刑事法律的视角
1.2.2 犯罪的实证研究
1.2.3 犯罪异常的探讨
1.2.4 中国连续“严打”后的思考
2 谁在犯罪
2.1 犯罪防控的对象
2.1.1 各种犯罪防控思路
2.1.2 犯罪人与案件数量
2.2 认识犯罪人
2.2.1 犯罪人的基本分类
2.2.2 犯罪人分类的实证
2.2.3 犯罪被罚次数与犯罪数量分析
3 心理研究
3.1 心理基础
3.1.1 生理基础
3.1.2 心理早期发展
3.1.2.1 依恋现象
3.1.2.2 言语发展
3.1.2.3 社会性发展
3.1.2.4 认知方式发展
3.1.2.5 性格形成
3.1.2.6 观念形成
3.2 日常心理
3.2.1 意识活动
3.2.1.1 意识现象
3.2.1.2 觉知的“有一无”
3.2.1.3 有意识的层次分解
3.2.2 认识活动
3.2.2.1 感知觉
3.2.2.2 记忆
3.2.2.3 心象
3.2.2.4 思维
3.2.3 情绪情感
3.2.3.1 情绪体验
3.2.3.2 情绪表现
3.2.3.3 情绪生理
3.3 心理风格
3.3.1 人格或个性
3.3.2 心理动力风格
3.3.3 心理制动风格
3.3.4 心理表现风格
4 危险人格
4.1 危险人格概述
4.1.1 危险人格的概念
4.1.2 危险人格的研究
4.1.2.1 天生犯罪人
4.1.2.2 异常犯罪人
4.1.2.3 人格障碍
4.1.2.4 犯罪心理结构
……
5 反社会人格犯罪解析
6 犯罪人格犯罪解析
7 缺陷人格犯罪解析
8 危险心结
9 意结类犯罪心理
10 知结类犯罪心理
11 情结类犯罪心理
12 异常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
13 犯罪防控的策略
附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