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事政策体系中的民间社会
编号:46322
书名:刑事政策体系中的民间社会
作者:莫晓宇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
出版时间:2010-4-1
入库时间:2011-2-27
定价:20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的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除导论外,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刑事政策及其体系概述;中国民间社会的基本范畴考察;中国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角色变迁;民间社会的犯罪抑制机制等。

[图书目录]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全文结构
三、写作方法
四、主要创新

第一章 刑事政策及其体系概述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分析
(一)“政策”概念解读
(二)刑事政策的概念分析
(三)对我国刑事政策概念的辩正
二、刑事政策的体系考察
(一)有关刑事政策体系的诸观点评析
(二)对中国刑事政策体系的新认识

第二章 中国民间社会的基本范畴考察
一、民间社会的概念解读
二、民间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
三、民间社会与相关概念的辨异
(一)民间社会与市民社会概念之分辨
(二)民间社会与乡土社会概念之区别
(三)民间社会与其他近似概念之辨异

第三章 中国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角色变迁
一、中国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积极参与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之前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中国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角色表征
(二)本阶段民间社会广泛参与到刑事政策体系之中的原因分析
二、中国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相对疏离期——改革开放之后至2001年
(一)本阶段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角色反映
(二)本阶段民间社会角色演变的成因分析
三、中国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再度唤起期——2001年至今
(一)本阶段民间社会重返反犯罪进程的反映
(二)本阶段民间社会重返反犯罪现象之成因
四、中国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之启示

第四章 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价值、功能分析
一、价值视角:民问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合理性、必要性分析
(一)民间社会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民间社会的存在是现代民主发展的必然诉求
(三)民间社会的兴起是政治国家的客观现实需要
(四)民间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涵和唯物史观的应然趋向
(五)民间社会的勃兴是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内在要求的必然回应
(六)民间社会的存在是对泛法治主义犯罪治理观予以修正的逻辑结果
二、事实层面: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功能探析
(一)民间社会的犯罪抗制机能是对国家治理犯罪不足的有效补强
(二)民间社会的犯罪抗制是对国家治理犯罪负影响的有效弱化
(三)民间社会的犯罪抗制机制在治理犯罪进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事实绩效

第五章 民间社会的犯罪抑制机制
一、私人侦探与私人保镖的刑事政策分析
(一)私人侦探与私人保镖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二)私人侦探、私人保镖的价值分析
(三)建立我国私人侦探、私人保镖机制的初步构想
二、治安承包的刑事政策分析
(一)治安承包的实践样态考察
(二)治安承包的产生背景考察
(三)治安承包的刑事政策价值分析
(四)治安承包机制的完善分析
三、民意的刑事政策分析
(一)刑事政策视角下民意的正向认识
(二)刑事政策视角下民意的反向考察
(三)对刑事政策体系中民意的改良

第六章 民间社会的犯罪消解机制
一、民间社会的刑事和解机制
(一)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二)我国民间社会参与下的刑事和解机制分析
(三)民间社会参与下的我国刑事和解机制的构建设想
二、民间社会视角下的社区矫正机制
(一)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二)以民间社会为视角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分析
(三)民间社会参与下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分析

第七章 中国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角色转型与治理分工
一、治理理论,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与官方(国家)的相互关系
和治理分工的分析框架与理论背景
(一)治理理论评介
(二)治理理论与民间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的契合
(三)民间社会与官方(国家)在犯罪抗制进程中的相互关系正是治理理论的实践样态
反映民间社会在刑事政策体系中的角色转型:从参与配合型到协同支持型
(一)对参与配合型角色的理解
(二)对协同支持型角色的解读
三、刑事政策体系中民间社会与官方(国家)的治理分工:专治与共治领域的形成
(一)有关民间社会与官方(国家)治理分工的现有理论分析
(二)专治领域:国家保有的专属场域
(三)共治领域:官方(国家)与民间社会合作的开放空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