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编号:48004
书名: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作者:陈瑞华著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时间:2011-6-1
入库时间:2011-6-27
定价:78元
[图书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在对司法权的性质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司法裁判的行政模式、审判委员会制度,对这些司法制度的深层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挖掘。《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入手,对长期存在的“义务本位主义”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理论总结,讨论了这一模式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广泛影响。针对中国刑事诉讼中所面临的程序实施困境,《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还讨论了末决羁押、回避和变更管辖、法院变更起诉罪名、重复追诉和法权救济等五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解释力的理论思路。最后,《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还结合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律师法难以实施的问题,对中国“立法推动主义”的制度变革道路作出了评价,并对那种自生自发的“司法推动主义”的制度试验模式作出了展望。《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倡导一种“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问题”的研究思路,强调既要避免过于主观的法学移植主义,又要克服那种动辄提出立法建议的法对策主义,主张将制度层面的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从而作出学术上的贡献。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司法权的性质
 一、引言
 二、司法权的构成要素
 三、司法权的功能
 四、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五、警察权与检察权的性质
 六、刑事执行权的性质
 七、司法裁判权行使的方式
 八、结语
第二章 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
 ——对中国法院“司法行政化”现象的重新考察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一个基层法院主审法官制度的观察
 三、司法裁判的行政审批模式
 四、司法行政管理与司法裁判的职能混淆
 五、行政审批还是诉权制约?
 六、结论
第三章 刑事司法中的审判委员会制度
 一、引言 
 二、作为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
 三、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基本缺陷
 四、对两个案例的分析
 五、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近期改革动向
 六、中国法院的内部独立问题
第四章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
 ——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
 一、引言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历史考察
 三、“坦白从宽”的诉讼效果
 四、嫌疑人的如实回答义务
 五、被告人的认罪态度
 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辩护效果的影响
 七、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八、结论,
第五章 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
 一、引言
 二、未决羁押的性质
 三、未决羁押的期限及其延长
 四、未决羁押的救济途径
 五、未决羁押的场所
 六、替代未决羁押的强制措施
 七、对中国未决羁押制度的反思
第六章 裁判者的中立性
 ——回避与变更管辖问题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官的回避问题
 三、“法院的回避”——审判管辖的变更问题
 四、回避和变更管辖制度的根基
 五、诉权与裁判权的关系
 六、程序性违法之程序后果
 七、裁判者走向中立化的难题
第七章 法院变更起诉问题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院变更起诉的主要形态
 三、问题何以发生
 四、理论上的反思
 五、改革变更起诉制度的可能性
 六、结论
第八章 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法中的有错必纠原则
 三、有错必纠原则下的重复追诉问题
 四、对有错必纠原则的反思
 五、重复追诉之法律控制
 六、结论:国家刑事追诉权的适度限制
第九章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权利救济问题
 一、引言
 二、一个案例的引入
 三、会见难的主要层面
 四、通过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
 五、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六、侦查程序的可诉性问题
第十章 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
 一、引言
 二、立法机关在推动制度变革方面的局限性
 三、立法技术问题
 四、制度变革中的司法推动主义
 五、制度变革的另一条道路
 附 录 公共处罚的第三领域
 ——以劳动教养为范例的分析
 一、引言
 二、劳动教养制度的由来
 三、年以来的劳动教养制度
 四、对四个案例的分析
 五、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
 六、解决劳动教养问题的主要困难
 七、从劳动教养看“第三公共处罚领域”
 八、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