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研究(1928-1937)
编号:52128
书名: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研究(1928-1937)
作者:卞琳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2-6-1
入库时间:2012-7-17
定价:38元
[图书内容简介]
在中国近代立法史上,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一1937年抗战爆发前的10年间,以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和训政理沦为背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立法体制,体现出明显的训政色彩,从而使其成为我国立法史上独一无二的立法体制。
作者将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的立法体制作为一种制度类型和制度体系进行研究,对孙中山、胡汉民和蒋介石等影响这一时期立法的几位重要人物的法律思想和观点进行了分析,对当时特殊的党内立法系统(中执会、中常会、中政会)和国民政府立法系统(立法院和其他参与辅助性立法的各院)以及地地方立法主体的构成、权限与相互关系也作了剖析。不仅研究了这一时期立法体制的运行情况,而且将其与前后不同时期的情况作了比较;不仅分析制度性的规范性文件.而且力求解剖个案,通过使用统计数据、精英青沦、当权者的讲话、历史文件、报纸杂志等材料来说明立法程序的运行实态;不仅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这一时期立法体制运行的情况和立法的成果.而且对这一立法体制的发展与变异,包括逐步走向专制与独裁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通过多方位立体式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了“黄金十年”的立法格局,探讨其在法治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的建构
一、制度背景:从移植议会制度到改造议会制度
二、训政前期立法体制形成的理沦基础
三、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的形成过程
叫、训政前期的立法成果
五、训政前期讧法体制的特征
第二章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主体结构分解
一、制定法律的市法主体
二、次级立法主体:行政院、监察院、考试院、司法院以及院以下各部会
三、具有特定身份的个人:对立法的直接影响主体
四、地方立法主体
五、训政前期立法主体结构的特点
第三章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权限划分辨析
一、国民党内部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配置
二、中政会与立法院的立法权限划分
三、命令权:其他各院、部、委立法权限的集中体现
四、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
五、结论
第四章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程序运行展示
一、民国时期对于立法程序的理论研究和早期实践
二、法律的制定程序:立法程序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的立法程序——命令的制定程序
四、院以下各部、委的立法程序
五、地方立法程序
第五章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后期立法体制的转变与发展
一、《五五宪草》的制定过程中关于立法体制的规定及评价
二、《期成宪草》中关于立法体制的设计
三、政协《宪草修改原则》的立法体制
四、《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立法体制
五、1937年以后国民政府立法体制的实际运作概述
余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