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犯罪过失理论研究:基于心理本体的三维建构
编号:52369
书名:犯罪过失理论研究:基于心理本体的三维建构
作者:苏雄华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2-7-1
入库时间:2012-8-14
定价:32元
[图书内容简介]
犯罪过失作为过失犯罪的主观侧面,一直是过失犯罪研究的重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犯罪过失的独特内容,但诸多问题尚未妥善解决,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犯罪过失理论研究——基于心理本体的三维建构》在厘清犯罪过失概念的基础上,基于其心理结构进行犯罪过失的理论构造,并探讨其在犯罪论中的体系性归属,力求建立科学、完整的犯罪过失理论。 苏雄华编著的《犯罪过失理论研究——基于心理本体的三维建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观点鲜明,在理论上颇有建树。首先,就犯罪过失的概念而言,本书认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能够认识、应当认识但没有正确认识侵害法益的行为的危害性质及其避免措施的状态。其次,在犯罪过失的心理结构上,认为犯罪过失的意识状态表现为对行为的危害性质及其避免措施没有正确认识的状态,意志态度则表现为没有形成能够避免法益侵害的意志态度等。 第二,贴近现实,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这一方面的表现不仅在本书所研究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与司法现实相关的问题,而且在本书所研究的过程中也极力奉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对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很多疑难问题也作了较好的回答。

[图书目录]


绪论
一、感念犯罪过失理论的身世变迁
二、探寻犯罪过失独立的结构和地位
三、本书的方法论立场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立场:目的的二元论与手段的一元论
(二)主要研究方法:体系性建构下的问题思考

第一章 犯罪过失的学说史考察
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区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古代对犯罪过失的认识
(一)眚灾肆赦
(二)一宥日不识,再宥日过失,三宥日遗忘
(三)意以为然,谓之失……不易误犯,谓之过失
(四)唐代对犯罪过失的认识
(五)古代犯罪过失的特点
二、近代犯罪过失理论
(一)晚清时期
(二)民国时期
三、现代犯罪过失理论
(一)犯罪过失的法律规定
(二)犯罪过失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德国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犯罪过失的历史源流及现行规定
(二)犯罪过失的研究现状
二、日本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犯罪过失的历史源流及现行规定
(二)犯罪过失的研究现状
三、意大利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犯罪过失的历史源流及现行规定
(二)犯罪过失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英美法系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英国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犯罪过失的历史源流及现行规定
(二)犯罪过失的研究现状
二、美国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犯罪过失的历史源流及现行规定
(二)犯罪过失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犯罪过失理论
一、犯罪过失的历史源流及现行规定
二、犯罪过失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犯罪过失的概念清理
第一节 概念的机能与确定方法
第二节 犯罪过失概念介评
一、无认识说:对犯罪过失的本初印象
二、不注意说:对犯罪过失的心理追问
三、能预见说:对犯罪过失的伦理审视
四、义务违反说:对犯罪过失的规范评价
五、希望避免说:对犯罪过失的虚幻评价
六、综合说:对犯罪过失的评价乱象
第三节 犯罪过失的应有概念
一、没有预见:犯罪过失的心理要素
二、能够预见:犯罪过失的伦理要素
三、应当预见:犯罪过失的规范要素
四、犯罪过失的概念构造

第三章 犯罪过失的心理结构
第一节 罪过及其心理过程
一、罪过的概念
二、罪过的基本特征
三、考察罪过的时点
四、罪过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犯罪过失的意识状态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没有认识
(一)疏忽大意过失的概念
(二)疏忽大意过失的意识状态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附条件的否定认识
(一)过于自信过失的概念
(二)过于自信过失的意识状态
三、犯罪过失的意识状态:没有正确认识
(一)犯罪过失意识状态的内容
(二)犯罪过失意识状态的表现
第三节 犯罪过失的意志状态
一、犯罪意识与犯罪意志的关系
(一)心理学上意识与意志的关系
(二)犯罪意识与犯罪意志的关系
二、疏忽大意过失的意志状态:没有意志态度
三、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状态:避免侵害的意志态度
四、犯罪过失的意志状态:没有形成能够避免法益侵害的意志态度
第四节 相关主观心态的心理区别
一、有认识过失与无认识过失的区别
二、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一)意志说:情绪化的危险标准
(二)认识说:客观化的表象标准
(三)否定说:无奈的合一标准
(四)综合说:整体化的区分标准
三、犯罪过失与犯罪故意之间的转化
(一)犯罪过失向犯罪故意的转化
(二)犯罪故意向犯罪过失的转化

第四章 犯罪过失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犯罪过失的构造前提
一、犯罪过失与行为
(一)各种行为理论下犯罪过失的存在范围
(二)过失行为的样态
二、犯罪过失与刑事归责
(一)刑事归责的概念
(二)刑事归责的根据
(三)犯罪过失的归责根据
三、构造犯罪过失理论的必要假定
(一)相对的意志自由
(二)积极的意志态度
第二节 伦理的构成要素:注意能力
一、注意能力的地位
二、注意能力的概念
(一)注意能力的概念厘定
(二)注意能力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区别
三、注意能力的对象
(一)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质
(二)避免自己行为的危险.}生质实现的措施
四、注意能力的判断
(一)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之争
(二)注意能力应有的判断过程
五、注意能力的程度
(一)具体预见说
(二)抽象预见说
(三)注意能力的应有程度
第三节 规范的构成要素:注意义务
一、注意义务的地位202
二、注意义务的概念203
(一)预见义务说204
(二)避免义务说205
(三)预见义务与避免义务统一说
(四)注意义务的应有概念
三、注意义务的根据
四、特殊情形下注意义务的认定
(一)允许的危险理论
(二)信赖原则
(三)监督过失
第四节 心理的构成要素:不注意
一、不注意的实质
二、不注意的表现形式及其程度
(一)具体的表现形式
(二)不注意的程度
三、不注意的原因
四、不注意的判断路径
五、特殊情形下的不注意
(一)超越承担过失与无知过失
(二)结果假定发生
(三)阶段性过失
(四)共同过失

第五章 犯罪过失在犯罪论中的体系性归属
第一节 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一、责任要素的地位
二、双重要素的地位
三、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下的区别对待
四、阶层体系中的分层考察
第二节 我国大陆地区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一、平面犯罪论体系中的主观要素
二、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考察
(一)两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主观要素
(二)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区别考察
三、传统犯罪论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一)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之争
(二)对传统犯罪论体系的修正
(三)犯罪过失的应有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