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事诉讼法要论/刑诉法学典存.第三辑
编号:52412
书名:刑事诉讼法要论/刑诉法学典存.第三辑
作者:江苏.夏勤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2-6-1
入库时间:2012-8-16
定价:35元
[图书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法要论》乃(朝阳大学)法律评论社于 1923年12月1日初版,1931年2月1日再版。本书校勘依据的版本是中华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2月1日再版、夏勤编著的《刑事诉讼法要论》。夏勤在执掌朝阳大学教务期间,对中国当时法学荒落现象深表忧虑。为此,夏勤亲自执教。亲编教材,同时鼓励教师在认真教学之余,撰述“朝大讲义”。这些法律讲义自成系统,阐述中外法理,回应立法争议。至1926年,在夏勤和朝阳大学教师共同努力下,朝大“法科讲义”,“世论推许,颇负今誉”。该书也是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奠基之作,对之后民国时期的刑事诉讼制度(乃至新中国的刑事诉讼律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书是早期研究现代西方刑事诉讼制度的专著之一,颇见理论功底。更可贵的是,作者秉持了一种客观的态度,旁征博引,“小心求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该书无疑是一把打开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历程的钥匙。透过该书,我们或许可以弄清楚当今中国刑事诉讼制度“从哪里来”、“身在何处”,甚至可能由此洞见当今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使命。
总之,这是一部很有理论价值的著作,颇值一读。





[图书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之关系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之意义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之解释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之地位
第五章 刑事诉讼法之效力
第一节 关于事物之效力

第二节 关于土地之效力

第三节 关于人之效力

第四节 关于时之效力
第六章 刑事诉讼之种类
第七章 刑事诉讼之阶级
第八章 刑事诉讼之法律关系
第九章 刑事诉讼之条件
第十章 刑事诉讼之方式
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之主义
第一节 国家诉追主义与私人诉追主义

第二节 实质上之发见真实主义与形式上之发见真实主义

第三节 口头辩论主义与书面审理主义

第四节 处分主义与职权主义

第五节 当事人进行诉讼主义与职权进行诉讼主义

第六节 两造审理主义与一造审理主义

第七节 直接审理主义与间接审理主义

第八节 励行主义与便宜主义

第九节 当事人同等主义与当事人不同等主义

第十节 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

第十一节 审判公开主义与审判不公开主义

第十二节 当事人诉讼主义与强制代理主义

第十三节 自由序列主义与法定序列主义
本 论
第一编 诉讼主体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法院
第一节 法院之审判权

第一款 审判权之意义

第二款 审判权之种类

第三款 普通刑事审判权之范围

第二节 法院之意义

第三节 法院之组织

第一项 内部组织

第一款 法院之职员与法院

第二款 法院职员之资格

第二项 外部组织

第一款 法院之审级

第二款 法院之管辖

第一目 事物管辖

第二目 土地管辖

第三目 牵连管辖

第四目 多数管辖

第五目 管辖错误

第六目 指定管辖

第七目 移转管辖

第八目 诉讼共助
第三章 当事人
第一节 总论

第一款 当事人之观念

第二款 当事人能力

第三款 诉讼能力

第二节 原告

第一款 检察官

第二款 检察官之辅助官吏

第三款 自诉人

第三节 被告

第一款 被告

第二款 辩护人

第一项 辩护制度发生之理由

第二项 辩护制度之沿革

第三项 辩护之意义

第四项 辩护之种类

第五项 辩护人之地位

第六项 辩护人辩护之内容

第七项 辩护人之指定及选任

第八项 辩护人之资格

第九项 辩护人之权利义务

第三款 辅佐人

第四款 诉讼代理人


第二编 诉讼行为
前编 总论
第一章 诉讼行为之意义及其性质
第二章 诉讼行为之要件
第三章 诉讼行为之形式
第四章 诉讼行为之取消
第五章 诉讼行为之无效
第六章 附条件之诉讼行为
第七章 择一之诉讼行为
第八章 诉讼行为之时期
第九章 诉讼行为之处所
第十章 诉讼行为之种类
后编 各论
第一章 被告之讯问
第二章 被告之传唤、拘提及羁押
第一节 被告之传唤

第二节 被告之拘提

第三节 被告之羁押
第三章 保释及责付
第一节 保释

第二节 责付

第三节 保释、责付之取消

第四节 保释、责付及其取消之机关
第四章 证据
第一节 证据之意义

第二节 举证之目的

第三节 举证证明之事实

第四节 举证之责任

第五节 证据之种类

第六节 证据之判断
第五章 扣押及搜索
第一节 扣押

第二节 搜索
第六章 勘验
第七章 证人
第一节 证人之意义

第二节 证人之义务

第三节 传讯证人之程序

第四节 证人之费用
第八章 鉴定人及通译
第一节 鉴定人

第二节 通译
第九章 裁判
第一节 裁判之意义

第二节 裁判之种类

第三节 裁判之成立

第四节 裁判之方式

第五节 裁判之理由

第六节 裁判之谕知

第七节 裁判之确定
第十章 文件
第十一章 送达
第一节 送达之声明

第二节 送达之方法

第三编 通常诉讼程序
前编 第一审
前部 公诉
第一章 通论
第一节 公诉及公诉权

第二节 公诉之效力

第三节 公诉权之消灭

第四节 公诉之准备
第二章 侦查
第一节 侦查之意义

第二节 侦查之端绪

第一款 告诉及告发

第二款 自首

第三节 侦查之机关

第四节 侦查之实施

第一项 实施侦查之方法

第二项 实施侦查前之处分

第三项 实施侦查时之辅助

第四项 实施侦查后之讯问

第五节 侦查之终结

第一款 侦查终结处分之种类

第二款 侦查终结处分之抗议

第三款 侦查终结处分之完成
第三章 起诉
第一节 提起公诉之主义

第二节 提起公诉之动机

第三节 提起公诉之方式

第四节 提起公诉之标准

第五节 提起公诉之效果
第四章 审判
第一节 审判之性质

第二节 审判之准备

第三节 审判之开始

第四节 审判之形式

第五节 审判之指挥

第六节 审判之范围

第七节 审判之次序

第八节 审判中之证据调查

第九节 审判中之言词辩论

第十节 审判之停止

第十一节 审判时之判决

第一项 判决之种类

第二项 判决之条件

第三项 判决之方式

第四项 附带判决

第五项 判决之要件

第六项 缺席判决

第十二节 审判之笔录

第十三节 审判之完成
后部 自诉
第一章 自诉之性质
第二章 自诉之案件
第三章 自诉人
第四章 自诉之审理、驳回、判决及撤回
第五章 自诉之程序
第六章 自诉之反诉
后编 上级审
前部 上诉
第一章 上诉通论
第一节 上诉之意义

第二节 上诉之权利

第三节 上诉之理由及其范围

第四节 上诉之声明

第五节 上诉之违法

第六节 上诉之舍弃及撤回

第七节 上诉之通知
第二章 第二审之上诉
第一节 上诉之观念及其制度

第二节 上诉之限制

第三节 上诉之程序

第四节 上诉之理由

第五节 上诉之范围

第六节 上诉之审理

第七节 上诉之判决
第三章 第三审之上诉
第一节 上诉之观念

第二节 上诉之理由

第三节 上诉之程序

第四节 上诉之调查

第五节 上诉之审判
后部 抗告
第一章 抗告之意义
第二章 抗告之案件
第三章 抗告之主体
第四章 抗告之声明
第五章 抗告之审判
第六章 再抗告及类似抗告之程序


第四编 特别诉讼程序
前编 非常上诉及再审
前部 非常上诉
第一章 非常上诉之意义
第二章 非常上诉之声明
第三章 非常上诉之调查
第四章 非常上诉之判决
后部 再审
第一章 提起再审之概念
第二章 提起再审之条件
第三章 提起再审之声明
第四章 提起再审之裁定
后编 简易程序
第一章 简易程序之意义
第二章 简易程序之要件
第三章 简易程序之管辖
第四章 简易程序之开始
第五章 简易程序之审判
第六章 简易程序之变更
第七章 简易程序之效力


第五编 裁判之执行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执行裁判之案件

第二节 执行裁判之机关

第三节 执行裁判之范围

第四节 执行裁判之方式

第五节 执行裁判之停止

第六节 执行裁判终了之原因
第二章 死刑之执行
第三章 自由刑之执行
第四章 财产刑之执行
第五章 其他处分之执行
第六章 裁判疑义及行刑异议


第六编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章 附带民事诉讼之制度
第二章 附带民事诉讼之目的
第三章 附带民事诉讼之当事人
第四章 民事诉讼附带之结果
附录一 夏勤年谱
附录二 夏勤著作一览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