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乾隆朝“国语”保护制度论
编号:54775
书名:乾隆朝“国语”保护制度论
作者:于家福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3-3-1
入库时间:2013-4-12
定价:36元
[图书内容简介]
乾隆作为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不但与其祖辈、父辈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其在位期间更是使综合国力达到当时世界第一的水平。乾隆朝的许多制度对当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书稿即是从借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乾隆政权如何保护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问题,并通过对此问题的深入解析对我国当今语言文字的制度建设提供借鉴。本书稿共分绪论、正文五章内容和结语三大部分,对“国语”、“国语”的历史发展及保护、乾隆朝“国语”保护制度的独特性及其效果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析。作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且经博士后阶段的修改完善,虽然不是毫无瑕疵,但因其立意新颖且有翔实史料的支撑,逻辑较严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是对中华文化根本问题的关注,对中华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人文关怀,因此毫无疑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图书目录]
序 言
内容摘要

绪 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清代“国语”概念和“国语”保护问题
第一节 清代“国语”概念辨析
一、“国语”概念
二、清代“国语”的含义及相关概念辨析
三、清代“国语”的官方法律地位
第二节 清代“国语”的历史发展
一、清代“国语”使用概况
二、满文创立与改革
三、太宗朝的“国语”使用及制度保护
四、顺治朝的“国语”使用及制度保护
五、康熙朝的“国语”使用及制度保护
六、雍正朝的“国语”使用及制度保护
七、乾隆朝之后的“国语”使用与保护
第三节 研究乾隆朝“国语”制度保护的意义

第二章 乾隆朝在军政制度上的“国语”保护
第一节 屡发上谕强调保护“国语”重要性
第二节 乾隆朝对八旗使用“国语”的制度规范
一、严格规范,强调八旗不能忘记“国语”根本
二、视察八旗军队时注意检查“国语”
三、通过制度,要求汉军旗人严格使用“国语”
四、对八旗沾染汉习的行为严加训诫
五、侍卫的“国语”要求
第三节 乾隆朝对官员使用“国语”的制度规范
一、将维护“国语”法律地位作为施政的基本方针
二、将“国语”作为官员引见与考核的法定条件

第三章 乾隆朝在文教制度上的“国语”保护
第一节 通过学校加强“国语”教育
一、宗学
二、八旗官学
第二节 乾隆朝的翻译科举考试
一、清代翻译科举考试概况
二、乾隆朝翻译科考试的发展
三、乾隆朝翻译科考试的不足
第三节 乾隆朝在其他方面对“国语”的保护
一、规范民间满文版本书籍翻译秩序
二、规定满蒙文字间翻译规则
三、规范满语地名翻译
四、不得随意更改满族姓氏
五、重定十二字头音训,规范“国语”的学习
六、规定缮写清字时既要有所避讳,又可适度变通

第四章 乾隆朝强化“国语”制度保护的原因及评析
第一节 乾隆朝强化“国语”制度保护的主要原因
一、乾隆时“国语”使用危机已日益严重
二、实施“国语”制度保护是清朝掌控政权的一种必然选择
三、“国语”在维护清朝边疆民族地区统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四、强化“国语”制度保护有利于保持满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五、乾隆本人的特别重视与影响不可小视
第二节 乾隆朝“国语”制度保护取得的成效
一、满语文本身获得了较大发展
二、通过制度保护“国语”的效果较为明显
三、提高了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国语”水平
四、满汉文兼用司法语言应用政策的实施加强了司法审判工作
五、“国语”学校教育与翻译科举考试更加规范
六、满汉语言文字交流使满族整体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七、在贯彻“国语”保护制度规定上注重灵活变通
第三节 乾隆朝“国语”制度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国语”保护方面的立法较为零散,变更随意性较大
二、“国语”学校教育制度上存在一些缺陷
三、忽视对满族语言文字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四、满汉翻译人才的培养政策上屡有反复
五、乾隆本人对“国语”制度保护的影响较大
六、当时采取的一些重要政策不利于满汉不同语言文字间的交流

第五章 乾隆朝“国语”制度保护的历史启示
一、对“国语”应进行全新的理解与解释
二、通过制度方式进行语言文字保护是非常有效的
三、应对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平等保护
四、不同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应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结 语

附 录
一、八旗官学生条例
二、国子监规条
三、国子监现行则例
四、礼部则例(翻译科考试)

参考文献
后 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