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
编号:56013
书名: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研究
作者:陈珊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3-6-1
入库时间:2013-7-14
定价:36元
[图书内容简介]
害救助为社会救助的一部分,也是应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常态下普遍性的贫困救助而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灾害救助同样必要,且更为紧迫和艰巨。本书选择以自然灾害社会救助作为研究议题。旨在结合5•12汶川大地震这个大的背景,检视我国灾害救助的文化优势和政治体制优势,剖析灾民权利保障,社会救助供给体系、制度体系、甚至整个救助模式所暴露出的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灾害救助经验,引用大量灾害救助客观数据,运用多学科知识,以灾民权利保护为着眼点,围绕“需求与供给”基础关系,同时关注灾民权利需求及社会救助体系构架,两翼齐飞,统筹解决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的社会救助问题。




[图书目录]
序 1


第1章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4

12 研究方法 9

121 基本方法 9

122 具体方法 9

13 基本思路 11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2

141 研究的创新 12

142 研究的不足 12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的理论支持 13

21 文献综述 13

211 关于社会救助的研究 13

212 关于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的研究 20

22 概念厘定 22

221 社会保障 22

222 社会救助 24

223 社会救助法制体系 36

23 社会救助的价值追求 36

231 安全价值 36

232 自由价值 39

233 平等价值 41

24 社会救助的理论支持 45

241 分配正义理论 46

242 社会福利理论 54

243 社会救助理论 57

244 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理论 63

245 人权理论 64

246 社群主义理论 66

247 社会资本理论 67

248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68

249 本书的理论框架 70


第3章 自然灾害事件下灾民权利诉求及保护

——以社会救助受益主体为视角 72

31 公民的权利诉求 72

311 权利的基础厘定 72

312 公民权利的根源——人权 78

313 公民的权利诉求 82

314 社会救助权与公民权利 91

32 自然灾害事件下灾民的权利诉求 99

321 基本需求决定救助内容 99

322 自然灾害事件下灾民的需求层次及权利诉求 101

33 自然灾害事件下灾民权利保护的伦理关系 105

331 极弱群体权利优先保护原则 105

332 生命权优先保护原则 118

3.4 本章小结 119


第4章 我国现行灾害事件社会救助法制体系及运行

——以汶川地震为例 120

41 “5·12”汶川地震受救助者概况 120

42 汶川地震灾害救助法制体系的形成机制 128

421 灾害救助供给主体体系 128

422 灾害救助法律体系 130

43 汶川地震灾害救助法制体系的具体运作

——以四川省什邡市为样本 132

431 什邡市基本情况 132

432 什邡市地震与灾害救助情况 132

44 本章小结 142


第5章 我国灾害事件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的检视

——基于汶川地震的实证分析 143

51 我国灾害救助法制体系的优势 143

511 法律本土文化优势:东方文化特有的社会支持体系 143

512 政治权威优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 146

52 汶川地震灾后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的不足 153

521 灾民权利实现的不充分 154

522 社会救助法制体系的不健全 162

53 本章小结 181


第6章 外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借鉴 182

61 美国的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 182

611 自然灾害概况 182

612 灾害救助模式 183

613 灾害救助制度 187

62 日本的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 189

621 自然灾害概况 189

622 灾害救助模式 190

623 灾害救助制度 196

63 我国台湾地区的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 200

631 自然灾害概况 200

632 灾害救助模式 200

633 灾害救助制度 201

64 外国(地区)灾害救助模式与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203

65 本章小结 206


第7章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模式与供给主体制度构建 208

71 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的模式选择 209

711 国家治理模式 209

712 社会福利模式 210

713 灾害救助的混合福利模式 212

714 我国的自然灾害社会救助模式 213

72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供给主体制度构建 213

721 “权力-权利”:社会救助的一个公法视角 215

722 “权利-权利”“权利-义务”:社会救助的一个私法视角 220

723 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四元供给主体的行为边界 232

724 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四元供给主体的法律角色 240

725 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四元供给主体的功能分配 245

73 本章小结 252


第8章 我国自然灾害事件下社会救助立法体系构想 254

81 以权利保障为核心完善灾害救助基本法律体系 255

811 “社会救助权”的《宪法》确认 255

812 灾害救助基本法的构建 257

82 灾害救助支撑法律体系的完善 265

821 供给与需求的对接
——市场主体参与灾害救助的法律进路 265

822 技术与资源的对接
——公民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法律进路 265

823 权利与义务的对接
——灾民参与灾害救助的法律进路 266

824 非常态社会救助与常态社会救助对接的法律进路 274

83 灾害救助配套法律体系的完善 277

831 极弱群体特殊救助的制度化探索 277

832 灾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探索 282

833 灾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探索 283

834 灾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探索 284

835 灾民生育文化关怀的制度化探索 287

836 灾民迁移行为规范的制度化探索 287

84 本章小结 288


第9章 结束语 290

91 研究结论 290

92 研究展望 291


主要参考文献 293

后 记 303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