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鸦片战争前后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输入与影响
编号:58180
书名:鸦片战争前后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输入与影响
作者:李栋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3-12-1
入库时间:2014-1-23
定价:26元
[图书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前后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输入与影响》这本著作以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英美法之路为切入点,标新立异,并在广泛涉猎中外资料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此书行文较为流畅,用词妥当,尤其是论据材料极为充实。并且整体结构清晰,分析全面,纲举目张,逻辑性较强,主次分明;论证严谨,资料充实而丰富,角度多元,分析论证得较为深刻。
中国法律近代化道路走的仅仅是一条大陆法之路吗?事实上,英美法在中国晚清曾经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从1807年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赴华传教开始,英美法通过传教士、士大夫、知识精英等人,以杂志、报刊、学校、译著、游记等形式进行传播,并从知识、思想和实践三个维度影响着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此书首先介绍了19世纪以前中国与西方对彼此法律及其文化的认可和评价,其次介绍了1842年“五口通商”前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零星介绍,再次具体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例详细描述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输入方式,第四,描述了1842年至洋务运动前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持续输入,第五,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后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记载和理解情况,最后从整体上分析、评价英美法知识在晚清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的原因。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法律近代化道路走的
仅仅是一条大陆法之路吗?

二、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视角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的视角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第二章 19世纪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眼中的西方

一、19世纪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一)马可·波罗开启的对中国形象的赞美与想象

(二)马戛尔尼展开的对中国形象的还原与破坏

二、19世纪前中国人眼中的西方

(一)“礼仪之争”之前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被动与混沌

(二)“礼仪之争”之后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排斥与扭曲


第三章 英美传教士东来以及1842年以前英美法知识的零星介绍

一、马礼逊东渡前中国人对英美及其法律的认识

(一)对英美国家的介绍与认识

(二)对英美国家法律的介绍与认识

二、英美传教士东来及其在华活动概况

三、1842年以前新教传教士书刊中对英美法知识的零星介绍

四、1842年以前新教传教士对英美国际法知识的翻译与介绍


第四章 新教传教士英美法知识输入方式评介
——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例

一、新教传教士输入英美法知识时的动因

二、新教传教士输入英美法知识时的表达方式

(一)借用儒家经典表达英美法知识

(二)借用对话的形式表达英美法知识

(三)借用书信的形式表达英美法知识

三、“自主之理”:新教传教士输入英美法知识的精髓


第五章 1842年五口通商后英美法知识的持续输入

一、“门户洞开”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传教士活动概况

(一)西学在香港的输入与传教士的活动

(二)西学在广州的输入与传教士的活动

(三)西学在福州、厦门与宁波的输入与传教士的活动

(四)西学在上海的输入与传教士的活动

二、1842年以后新教传教士书刊中对英美法知识的零星介绍

(一)《遐迩贯珍》对英美法知识的介绍

(二)慕维廉《大英国志》对英国法知识的介绍

(三)《六合丛谈》对英美法知识的介绍

三、林《西海纪游草》中对美国法的介绍


第六章 “微澜初起”:鸦片战争后少数士大夫对英美法知识的回应

一、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对英美法知识的记载和理解

二、梁廷《海国四说》对英美法知识的记载和理解

(一)《合省国说》对美国法知识的记载和理解

(二)《兰仑偶说》对英国法知识的记载和理解

三、徐继畬《瀛寰志略》对英美法知识的记载和理解

(一)徐继畬撰写《瀛寰志略》的资料来源

(二)《瀛寰志略》中的英美法知识

(三)《瀛寰志略》的影响与意义

四、魏源《海国图志》对英美法知识的记载和理解

(一)魏源撰写《海国图志》的资料来源

(二)《海国图志》中的英美法知识

五、“微澜初起”的回应


第七章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知识为何未在中国掀起波澜

一、鸦片战争前后英美法知识输入与影响的总体特征

(一)英美法知识的输入不具有独立性和有意性

(二)英美法知识的输入和记载的内容主要是法政知识

(三)英美法知识的翻译没有形成统一规则,格义比附现象严重

(四)对英美法知识的输入缺少深入理解和回应的能力

二、传统“夷夏观”的文化心理定势限制了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继受

三、“政教一体化”的王权主义维系着传统“夷夏观”的文化心理定势

参考文献

后 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