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税法与私法关系总论/厦门大学法学学术文库
编号:59406
书名:税法与私法关系总论/厦门大学法学学术文库
作者:李刚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4-4-1
入库时间:2014-5-5
定价:39元
[图书内容简介]

作者在导言中指出:“在中国法学界关于现代化的探讨中,逐步形成一些共识,例如将现代法的精神概括为权利本位、契约自由、宏观调控、效率居先和人文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法治应当弘扬包括平等、自由和人权等因素在内的契约精神等”,并认为“法理学者对‘契约、权利和平等’……的提炼,充分体现了法学现代化的实质精神……促使中国法学向现代转变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的私法精神的扩张”。作者因此认为“应以税法和私法的关系为起点和途径,启动中国税法学现代化的进程”。
税法是公法,与私法在部门法的归属上有基本的不同,然税法与私法又有割舍不开的关系。作者基于上述的想法,对下述问题提出他的看法:(1)私法概念在税法之借用与解释的问题,特别是就同一用语,使用在后之税法可否有不同于私法的定义;(2)在各种税捐法律关系的发生或发展中,征管机关及私人皆可能从事各种行为,关于行为之规范税法与私法之间可以有何借鉴;(3)契约精神对于税法之公平、平等价值的启示;(4)税法原则与私法原则之融合与协调;(5)税收债务关系的成立与发展;(6)私法自治权之滥用及实质课税的问题。
关于税法与私法的关系,其冲突有些是旁枝而看似根本的。例如,关于私法概念之借用,或税法根本脱离私法自行发展的问题。因为法律本身是一个系统,即便为不同之规范目的而有不同部门法的制定与发展,但这些部门法间如有冲突皆应予以统合。至于如何统合,则必须根据事务法则,不能过度诉诸国家的权威。
首先是人民为了生活,必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为该活动之秩序的建立与维持,国家固得考虑含税捐利益之公序良俗,预为规范规划。但一经定案,税捐法的制定与执行即应在既定之私法秩序的规范及事实基础上发展。负税能力蕴藏也只蕴藏在该基础事实中。此即私法或私法关系在存在上对于税法或税捐关系的先行性。
按关联于经济发展程度、公共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及国际竞争力,税捐的课征对象及轻重皆取决于私人负担税捐的能力,有其一定的限度。在该限度内,国家有考虑系统之协调,充分重视私法及私法关系之先行性,避免矛盾,从事税制之最佳规划的回旋余地,大可不必为达成税收任务,而与私法规定冲撞。所以如何体现量能课税原则对于纳税人权利之实质保障有最终的目标意义。至于私人在私法关系的形成上如有滥用其形成自由的情形,必须针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逐步解决,始能因自强不息,而止于至善。这是税法与私法关系间真正难缠的部分。
作者在“导言困境与变革”中,提出“强制”与“公平、自由、效率”间之冲突,而后总结:“以‘税法与私法的关系’为基础……寻求纳税人权利与租税国权力在法治层面的协调……从而使税法与私法能够统一于法治国的宪法指导理念下。”作者在上引导言中显露其对于中国税法学之现代化的期待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有此情怀,加上努力,在此预祝作者将来为中国税法学之研究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我与作者可说是忘年之交,相识以来,一见如故,深感愉快,欣闻其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将出版成书,特作此序为贺。
黄茂荣2013年10月

[图书目录]
导言困境与变革——中国税法学的现代化
一、困境——传统税法学理论基础的缺乏
二、变革——中国税法学的现代化
三、小结
第一章税法与私法关系的渊源
第一节税法与私法关系探源——国家、税收和财产所有权
一、税收的起源及其本质——阶级斗争说和社会契约论
(一)阶级斗争说中的矛盾与对立——权力与权利的脱离和冲突
(二)社会契约论中的和谐与统一——权利与权力的协调和契合
(三)税收和税法概念新说
(四)“税收的传统三性”特征新解0
二、税法与私法关系的本源——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障
(一)市场经济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确认
(二)依法治国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保障
(三)法治的租税国家——现代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税法与私法关系溯源——税法与私法关系的历史沿革
一、税法与私法关系的历史沿革——以借用概念之争为中心
(一)税法与私法关系分合史
(二)借用概念和固有概念之争
二、借用概念问题的厘清
(一)私法概念借用的必要性
(二)税法借用概念的具体问题分析
(三)协调统一说——税法与私法关系之我见
三、我国首例个人捐赠税案——税法借用概念的实例分析

(一)基本案情

(二)从税法借用概念角度对本案的具体分析


第二章税收法律关系与税收法律行为

第一节税收法律关系新论

一、我国传统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研究述评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表述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总结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二、权力关系说与债务关系说——税收法律关系性质之争

(一)权力关系说与债务关系说对立的形成——德国的一元说

(二)权力关系说与债务关系说的发展——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二元论

(三)我国大陆关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新观点——分阶段论和分层面关系说

(四)从权力关系说到债务关系说

三、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建立的前提——合理的理论背景

(一)税法与国际税法——税收法律关系与国际税收法律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范围

四、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结构示意图——建构与解读

(一)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结构示意图的建构

(二)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结构示意图的解读

第二节税收法律行为初论

一、税收法律行为概述

(一)税收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二)税收法律行为的性质——与行政法律行为及私法法律行为的关系

(三)税收法律行为与税法上的事实行为——税法上行为的体系

二、税收法律行为的私法学分析

(一)国家的税收立法行为与征税行为

(二)税务机关的税收行政处分

(三)纳税主体的税法意思表示


第三章税法的公平价值

第一节税法的公平价值体系

一、税法的平等适用——第一层次的形式正义

(一)平等价值在税法中的体现

(二)强调税法平等价值的必要性

二、税法的征税公平——第二层次的实质公平

(一)西方税法基本原则理论中的征税公平原则

(二)征税公平原则的具体内容

三、税法的本质公平——第三层次的公平价值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第一层面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第二层面

四、税法公平价值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重新明确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之间的关系,为税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构建税法公平价值体系,为税法价值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二节契约精神与中国税法的现代化——由税法公平价值研究引发的思考

一、契约精神与中国税法的现代化

(一)中国税法现代化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二)契约精神——中国税法现代化的支点与核心

二、由依法治税到税收法治

(一)我国依法治税理论的历史回顾

(二)依法治税的概念和内涵

三、税收法律意识的重构

(一)反映实在税法既存价值观念之税收法律意识的误区

(二)以税法应有的公平价值观念指导重构税收法律意识

四、税法的作用与功能

五、现代税法学的学科体系


第四章税法原则与私法原则的融合与协调

第一节税收法定主义

一、税收法定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一)税收法定主义的历史发展

(二)以“同意”为核心——税收法定主义的历史意义

二、税收法定主义的基本含义和具体内容

(一)税收法定主义的基本含义

(二)税收法定主义的具体内容

三、从法解释的角度看我国《宪法》第56条与税收法定主义

(一)范围性因素

(二)内容性因素

(三)控制性因素

(四)税法上可否反于文义解释

第二节实质课税原则

一、税收规避的基本理论

二、实质课税原则的立法例

三、实质课税原则在治理税收规避中的运用

(一)在治理税收规避中运用实质课税原则的理论难题

(二)实质课税原则在税收规避行为治理中的实际运用

第三节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公法及其法理基础

(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公法的争论

(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公法的法理基础

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及其法理基础

(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法理基础——与税收法定主义的关系

(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要件

(三)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效果

三、诚实信用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

(一)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二)诚实信用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之间的关系

四、诚实信用原则与情事变更原则

(一)情事变更原则适用于税法的要件

(二)情事变更原则适用于税法的效果

(三)诚实信用原则与情势变更原则之间的关系

(四)对我国税法中情事变更原则的分析


第五章税收债权债务法律关系

第一节 税收债务关系概述

一、税收债务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分类

(二)税收债务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二、税收债务关系的主体

(一)税收债权人

(二)税收债务人与税收义务人

三、税收债务人的主体资格

(一)税收权利能力

(二)税收行为能力

(三)税收责任能力

第二节税收债务关系的客体和主要内容

一、税收给付请求权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给付请求权的概念

(二)税收给付请求权的分类

二、税收债务关系的扩张——税收连带债务

(一)税收连带债务

(二)第二次纳税义务

第三节税收债务关系的变动

一、税收债务关系的产生

(一)税收债务关系产生的时间——课税处分说与构成要件说

(二)税收债务关系的成立、有效与生效

(三)对税收预缴请求权的分析

二、税收债务关系的变更

(一)税收债务关系主体的变更

(二)税收债务关系客体和内容的变更

三、税收债务关系的消灭

(一)税收债务的履行(清偿)

(二)税收债务的抵销

(三)税收债务的免除

(四)税收债务的消灭时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