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
编号:63152
书名: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侯东德主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5-2-1
入库时间:2015-4-9
定价:35元
[图书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地方立法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本书考察了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依据和规范依据,并对各地立法协商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经验总结,探索了地方立法协商的实现路径、基本原则和基本工作制度,并提出了构建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具体措施。
[图书目录]
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地方立法权的界定

二、立法协商的界定

三、立法协商权的界定

第二章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与地方立法的关系考察

第一节地方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我国地方立法的发展及现存问题

二、地方立法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三、开展立法协商是地方立法实现科学化、民主

化的有效路径

第二节政治协商制度与地方立法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

二、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的理论依据和规范依据

三、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的作用

四、地方立法中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应然存在

五、地方立法中政治协商制度的实然发展

第三章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基础:协商民主理论

第一节“协商民主”理论在国外——从起源到发展

一、雅典的“协商民主”

二、卢梭的“参与民主”

三、哈贝马斯的“商谈论”

四、约瑟夫·毕塞特提出的“协商民主”

五、曼宁的“协商民主理论”

第二节我国协商民主的历史发展综述

一、早期探索:中国协商民主的萌芽和初步形成(1921年7月

到1946年6月)

二、协商共和:中国协商民主思想向深远方向发展,实践有了

新的突破(1948年到1949年9月)

三、共商国是:中国协商民主思想和实践初步发展(1949年

9月到1957年7月)

四、曲折与重生: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从曲折走向

健康发展(1957年5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五、继往开来: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化形成,协商民主思想

和实践快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第三节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定义和实践条件

一、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定义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条件

第四节借鉴协商民主、推进人民政协制度的完善

一、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完善

二、人民政协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

三、协商民主奠定立法协商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我国各地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经验总结

第一节我国各地开展地方立法协商情况概述

一、当前我国地方立法协商实践的基本特点

二、当前我国地方立法协商实践存在的不足

第二节我国省级行政区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及其评析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二、云南省实施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和探索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和探索

第三节我国较大市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及其评析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二、南京市的地方立法协商机制及其成就

三、成都市地方立法协商机制及其成就

第五章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必要性分析

一、我国地方立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

二、我国地方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有助于改进地方立法现状

三、政协参与地方立法是完善地方立法机制的需要

第二节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可行性分析

一、政协本身的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机制使其能胜任立法协商

职能

二、各地政协与政府、人大已有的联合工作机制对地方立法协商

机制作了有益尝试

第六章地方立法协商的规范依据分析和风险评估

第一节地方立法协商的规范依据分析

一、党的政策依据

二、法律依据

三、地方性法规依据

四、《政协章程》依据

第二节地方立法协商的风险评估

一、立法协商理论的局限性

二、立法协商主体的风险评估

三、立法协商运行的风险评估

四、立法协商结果的风险评估

五、未来立法协商的风险防范

第七章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

引言

第一节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概述

一、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功能

三、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分类

第二节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价值性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法治性原则

三、尊重立法权与保障协商建议权相结合原则

四、注重立法协商程序原则

第三节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技术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效率性原则

第八章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法制化及其实现路径

第一节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制度法制化的内涵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原则

二、立法协商建议权利是核心权利

三、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基本要求

第二节制定《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条例》是地方立法政治

协商法制化的最终目标

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法治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最终目标

三、制定地方性法规模式与协商建议权利

四、制定地方性法规模式与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秩序

第三节地方立法协商制度化的不同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模式

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模式

第四节我国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的实现路径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地方立法协商法制化的最终模式

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的路径分析

第九章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构建

第一节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基本内容

一、地方立法的含义决定了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内涵和外延

二、地方立法协商的主体

三、地方立法协商的客体(对象)

四、地方立法协商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政协应对地方立法协商的内部机制构建措施

一、完善人民政协内部开展立法协商的基础性制度

二、政协委员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完善政协提案工作机制,建立地方立法协商建议的反馈机制

第三节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组织形式和协商方式

一、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组织形式

二、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协商方式

第四节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保障机制

一、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意义和价值

二、地方立法规划中的政治协商机制

三、地方立法前的政协调研机制

四、地方立法过程中的政治协商机制

五、地方立法后政协评估机制

结论

一、科学界定了立法协商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梳理并奠定了

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理论基础

二、从理论上论证了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必要性、可行性

三、对我国地方立法协商作了规范依据分析和风险评估

四、确立了构建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基本原则

五、提出并指明了我国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法制化目标及其实现

路径

六、较充分全面地阐明了地方立法协商关系的基本内容

七、科学地框定了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协商方式

八、充分论证了构建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相关立法文件建议稿

附件一:《××市政协关于开展地方立法协商若干问题的规定》

(专家建议稿)

附件二:××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关于对地方性法规

开展立法协商若干问题的规定(建议稿)

附件三:关于开展××市地方立法协商工作若干问题规定

(专家建议稿)

后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