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秩序法的规范基础与法治构造/重大法学文库
编号:64076
书名:生态秩序法的规范基础与法治构造/重大法学文库
作者:董正爱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5-6-1
入库时间:2015-6-8
定价:38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对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秩序的法治构造展开了深入研究,力图基于人的行为与行动结构,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社会结构化和制度化要素,以回应型和反思性的法律控制手段构造社会、人与自然间法治同构的生态秩序。正是在对生态失序的实践困境、制度困境与认同困境剖析的基础之上,本书试图秉承法律的理论预设模式、基本运行程式与人际同构思路,以集体福祉超越市场逻辑为基础,以生态契约预设为前提,通过法律范式的生态变革与协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社会成员(公民)的关系模式与行为模式,回应社会发展现实以建构权利义务体系、规范行为模式、配置环境利益、明晰环境责任等具体法治进路构造生态秩序,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研究界域:美丽中国视界中生态秩序的关系结构
二、立论基础:“祛魅—返魅”的后现代视阈审视
三、立论反思:集体福祉超越市场逻辑的秩序诉求
四、主体结构:生态秩序规范与构造的核心要旨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话语考量:美丽中国的意涵与解构
第一节 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
一、生态危机转型结构的实践需求
二、从生态文明迈向美丽中国
第二节 美丽中国的意涵剖析
一、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功能
第三节 美丽中国与生态秩序的相应
第二章 定义考辨与渐进嬗变:生态秩序的本然认识
第一节 秩序内涵:重新梳理与意义追问
一、秩序含义的认识
二、人类行为与秩序考量
三、法与秩序考量
第二节 生态秩序:内涵辨析与实质要素
一、生态秩序的定义界定
二、生态秩序的构成要素
三、生态秩序的类型结构
第三节 渐进嬗变:历史脉络与逻辑进程
一、人类敬畏自然:被动依附时期
二、人类支配自然:冲突失序时期
三、人类保护自然:寻求和谐时期
第三章 生态困境与理性反思: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应然
第一节 生态困境:生态失序的三维审视
一、实践困境:生态弱置的行为逻辑
二、制度困境:断裂社会的悖反效应
三、认同困境:转型时代的认同危机
第二节 理性反思:生态失序的因由追问
一、人性根源:人类本性逻辑的透视
二、科技异化:技术理性统治的代价
三、决策偏离:杂乱渐增主义的制掣
四、法律缺失:人在法规范的缺陷
第三节 应然选择: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基础
一、风险社会: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前件
二、环境权确立: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权利保障
三、法律功能:美丽中国秩序构造的功能导向
第四章 行为模式与利益配置:美丽中国秩序规范的基础
第一节 行为模式:美丽中国秩序规范的逻辑前提
一、秩序的理性建构行为模式
二、秩序的自发生成行为模式
三、生态秩序的二元并进模式
第二节 法律控制:生态秩序构造的渐进抉择
一、传统自发控制手段的式微
二、生态契约的导向指引
三、法律控制手段选择的必然
第三节 利益配置:生态秩序构造的法律衡平
一、利益的法律调整理论及其展开
二、环境利益法律调整的必要
三、生态秩序构造的“法律—利益”调整机理
第五章 法律构造与价值期待:生态秩序的人际同构
第一节 秩序构造模式:回应型与反思性法的构想
一、法律理论范式的迈进逻辑
二、生态秩序构造的回应型与反思性范式诉求
三、反思性环境资源法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秩序法治构造:社会、人与自然的同构
一、从同构规则到生态秩序
二、自然优位的法律确立
三、生态人的法治塑造
四、生态社会的法治营造
第三节 权利义务结构:生态秩序的核心要素构造
一、生态秩序权利义务的社会化
二、生态秩序权利义务的本位观
三、生态秩序权利义务的构成
第四节 环境正义期待:生态秩序的规范性关怀
一、作为公平的正义
二、衍更的环境正义
三、生态秩序的正义期待
第六章 运作行为与发展机制:美丽中国的秩序实现
第一节 法律内部运行模式的生态秩序保障
一、行政管制运行模式
二、经济激励运行模式
三、救济补偿运行模式
第二节 法律外部动力机制的生态秩序增进
一、协商式环境民主:反思性法的回应
二、程序主义运作方式:程序理性的确证
三、舆论话语的媒介功能:民主监督的健全
四、生态秩序的现代认同:人性裂痕的超越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