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契约形成中的道德因素:以要物契约为线索
编号:64345
书名:契约形成中的道德因素:以要物契约为线索
作者:王华胜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5-5-1
入库时间:2015-6-28
定价:32元
[图书内容简介]
 当下的时光只是远古时光的延续,当下的某些契约制度也是由远古制度长期演化而成。要物契约的形成,绝非出于立法者的有意栽花,而是源于生活中的无心插柳。最初适用于朋友邻里之间,常带有施惠救助之意。为追求方便快捷,曾长期游离于法律之外,后基于公平诚信而入诉讼之门。此类经历足以说明,契约并非都以商业交易为依托,经济自由也绝非契约效力的唯一理由。形式契约虽历经千变万化,但却从未在契约法中消失,其所体现的团结合作与父爱关怀,依旧是契约法不可或缺的内容。
[图书目录]
前言
 一、本书的出发点
 二、历史分析方法及其价值
 三、历史分析中的问题与解决
 四、本书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社会和平:契约之债的道德起点
 一、从协议到契约
 二、债的概念与契约之债
 三、梅因的交易起源论
 四、契约之债的侵权起源论
  (一)古代文献所记载内容反映出侵权向契约的转化
  (二)词源学上的分析揭示出侵害赔偿与契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自然公平:无偿借贷的法律救济
 一、罗马的形式契约体系及其价值
  (一)罗马契约体系的主要特征
  (二)早期契约注重形式的原因
  (三)形式契约的主要功能
 二、罗马契约法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一)铜块天平式借贷
  (二)文字契约形式
  (三)要式口约借贷
 三、简约形式的借贷
 四、消费借贷的商业化
第三章拟制衡平:借用、寄存、质押契约的产生机制
 一、简约形式借用、寄存与质押的利弊
 二、罗马法中的信托
  (一)虚拟要式买卖
  (二)信托的形成
 三、借用、寄存、质押债法保护的获得
  (一)借用、寄存的可诉性
  (二)寄存的商业化
  (三)质押诉讼保护的获得
 四、标的物交付:从“债的根据”到“缔约形式”的理论转变
 五、无名要物契约的形成
第四章诚信公平:契约生成的道德基础
 一、罗马社会的诚信思想
 二、衡平观念的产生
 三、法定诉讼中的公平裁决
 四、程式诉讼中的诚信公平
  (一)程式诉讼与法定诉讼的区别
  (二)公平诚信原则进入诉讼的方式
第五章社会利益与内在良心:从罗马法到教会法
 一、一般性契约理论在罗马的欠缺
 二、中世纪罗马法学者的“外衣理论”及其批判
  (一)外衣理论
  (二)原因理论
  (三)自然之债与原因
  (四)原因理论的批判
 三、教会法的良心原则
  (一)协议应当履行原则的道德基础
  (二)原因要求
  (三)教会法对世俗法律的影响以及苏格兰对要物契约的改造
 四、人文主义法学的社会利益说
第六章德性美德与意志自由:从经院神学到自然法理论
 一、契约法的正义与德性基础
  (一)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
  (二)正义与德性和契约法的结合
 二、契约效力的道德争议
 三、意志自由与契约自由
  (一)后经院学者的契约自由
  (二)古典自然法学中的意志自由与契约自由
 四、实在法对理论争议的反应
  (一)裸体简约有效性的逐步确立
  (二)新型契约形式的产生
第七章契约自由与父爱关怀:要物契约的正当性之争
 一、要物契约在大陆法系中的现状
  (一)法国法系对要物契约的保留及原因
  (二)要物契约在德国法系中的废除
  (三)要物契约在保留国的式微
 二、当代要物契约的理论争议
  (一)废除要物契约的现代理论
  (二)要物契约的现代理论基础
 三、要物契约的本质属性与价值
  (一)要物契约的基本特征
  (二)要物契约的价值
 四、我国现行要物契约的正当性批判
  (一)要物契约在我国的现状
  (二)我国要物契约制度的道德批判
  (三)要物契约的存废反思
参考文献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