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刑事法评论(第34卷)
编号:64600
书名:刑事法评论(第34卷)
作者:陈兴良主编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14-8-1
入库时间:2015-7-28
定价:88元
特价:74.8元,85折,省13.2元!
[图书内容简介]
 《刑事法评论》从第1卷至今,已经延续了17年,这种坚持对于一个刊物来讲实属难能可贵,对于主编陈兴良教授而言,更能体现其非同一般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
  本卷为第34卷,全书有"理论前沿""刑事诉讼法研究""域外视域""域外传译""刑法与文学""刑法学人""序跋""专题研究"等板块,收入的论文多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所作,其清新的文笔、前卫的观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为本书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气。
[图书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
理论前沿
 宪法视野下的刑事立法权及其限制/李怀胜
  一、我国刑事立法权的立法规定与实践现状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修改权的应然含义
  三、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界限
  四、结论
 行为功利主义的逻辑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困境/马乐
  引言
  一、行为功利主义的内涵与逻辑
  二、结果无价值论的理论困境
  三、关联性命题与违法和有责的界限
  四、结论
 S=kIZ犯罪论体系的诠释/黄得说
  一、S=kIZ犯罪论体系基本原理
  二、刑事不法的构造
  三、期待可能性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四、排除犯罪性事由在我国犯罪论体系中的归属
  余论
刑事诉讼法研究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吕升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庭前会议的程序定位
  三、庭前会议的价值导向
  四、庭前会议的主持主体
  五、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
  六、庭前会议记录的法律效力
 论我国检警关系之改革
   ——兼评新刑事诉讼法对检警关系之修改/宋维彬
  一、检警关系改革的目标定位
  二、我国现行检警关系存在的问题
  三、新刑事诉讼法对检警关系修改之进步
  四、新刑事诉讼法对检警关系修改之不足
  五、我国检警关系之改革——构建混合式检警关系
域外视域
 现代新刑事古典主义在英美国家的兴起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地位变迁/冀莹
  一、现代新古典主义的兴起
  二、晚期现代化社会的现实危机与刑事实证主义的衰落
  三、现代新古典主义的隐忧
  四、现代新古典主义的启示
 特拉伊宁之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嬗变/龙长海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路径
  二、犯罪构成的事实论
  三、犯罪构成的规范论
  四、犯罪构成的否定论
  五、比较评析
 从当事人诉讼程序到职权诉讼程序
   ——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历史考察(上篇)/刘家汝
  一、关于德国历史上的三种刑事诉讼程序
  二、当事人诉讼程序
  三、当事人诉讼程序向职权诉讼程序的过渡:从13世纪到16世纪
  四、职权诉讼程序
  五、结语
 “经验型”的程序正义
   ——蒂博特的程序主义理论研究/陈盛
  一、研究背景:社会交换理论与程序正义
  二、纠纷当事人的程序选择偏好
  三、两类诉讼程序与程序正义的实现
  四、完美的程序
  五、蒂博特程序正义理论的贡献与启示
域外传译
 论所谓“不被容许的”风险
   /〔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文陈璇译
  一、目标的设定
  二、“被容许的”风险的功能
  三、规范与归责
  四、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
  五、被害人的行为
  六、结论
 论德国刑法中的紧急防卫过当/〔德〕亨宁·罗泽瑙文蔡桂生译
  一、导论
  二、《刑法典》第33条问题的不完全概览
  三、意义和目标
  四、疑难问题的解决
  五、《刑法典》第33条的法律性质
 “通过组织实行犯罪”研究
   ——一个德国法理论出人意料的拓展
   /〔德〕托马斯·维根特文姜敏译
  一、引言
  二、预审法庭在Katanga与Chui案判决中适用的间接正犯
  三、预审分庭适用学说的德国法渊源
  四、对Roxin理论的批判
  五、“通过组织实行犯罪”理论是否有存在必要?
  六、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25条(3)规定的“通过他人实行犯罪”分析
  七、“通过他人实行犯罪”的各种解释
  八、结语:间接共同正犯
刑法与文学
 神秘、冰冷而邪恶的异己力量
   ——漫谈卡夫卡文学作品中的司法异化现象/刘春园
  一、《审判》解读
  二、《城堡》解读
  三、《在流刑营》解读
  四、结语
 刑法学人韩忠谟先生行状/韩其珍
  一、毕生以读书自娱以授业为乐
  二、鹣鲽情深牵手相伴终身
  三、奖掖两岸法律学子、毕生积蓄遗爱人间
  四、门生贤达杏坛春暖共为佳话
  五、生命必然结束却以另一种形式永存——韩忠谟主要学术成就
  六、韩忠谟教授主要论著
序跋
 《逐日——项明检察长司法理念及实践集萃》序/陈兴良
专题研究
 论先行行为不作为犯的边界/吴雨豪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先行行为不作为犯的理论脉络
  三、先行行为的范围确定义务来源
  四、犯罪事实支配理论证成等价性
  五、结语
 实质法义务论的检视与构架/徐万龙
  一、形式法义务论之拒绝
  二、实质法义务论基础理论的反思与修正
  三、学说诸相——亟待沉淀的实质法义务论
  四、实质法义务论乱象探疑
  五、实质法义务论的重新架构
  六、一个争议案例的再咀嚼
  结语
 论监督过失犯罪责任主体的认定/蓝娴
  引言
  一、监督过失责任概况
  二、不作为监督过失的义务来源
  三、监督过失的预见可能性
  四、监督过失的因果关系
  五、结论
 违法性认知的结构模型分析/王超
  一、违法性认知模型建构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二、违法性认知模型的建构过程
  三、一般违法性认知的结构分析
  四、结论
 与建议论具体打击错误的处理方法
   ——从错误论与故意论的关系切入/郑勋勋
  一、打击错误及其解决原理
  二、法定符合说评述
  三、具体符合说评述
  四、(泛)打击错误的综合解决
  五、结语
 论我国预备犯处罚范围之限制
   ——以犯罪类型的限制为落脚点/蔡仙
  一、预备犯处罚范围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预备犯处罚之立法现状与弊端
  三、预备犯可罚性依据之探究
  四、各国预备犯处罚范围的立法考察及启示
  五、再论我国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困境之突围
  结语
 论虚拟空间刑事法网之扩张与克制
   ——以《网络诽谤解释》为背景的分析/庄乾龙
  一、虚拟空间刑事法网扩张之必要性
  二、虚拟空间刑事法网扩张之路径
  三、虚拟空间刑事法网扩张之边界
  四、虚拟空间刑事法网扩张之克制(代结语)
 刑(性)法的宪法制约
   ——法教义学视野内外的聚众淫乱案分析/郭晓飞
  一、法教义学视野下刑法的张扬——“聚众淫乱”话语的生产
  二、法教义学视野下宪法的缺席——隐私权的沉默
  三、性政治还是政治性——性越轨的理由和性道德的阶序
 “风险社会”语境下妨害公务罪的存在根据与合理解读
   ——以我国《警察法》第35条与《刑法》第277条之衔接为切入点/李立丰
  一、“风险社会的刑法”与“风险刑法”之应然界分
  二、“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刑法改革的司法属性
  三、行政刑法缺位前提下妨害公务罪的司法认定标准
  四、结论
 论基层法院疑罪处理的双重视角与内在逻辑/王彪
  一、引言
  二、基层法院疑罪处理的双重视角
  三、基层法院疑罪处理的内在逻辑
  四、现有模式的危害与实现疑罪从无的条件
  五、结语
 被害人报案与控告/兰跃军
  一、被害人不报案、不控告的原因与后果
  二、被害人报案、控告的内容与期限
  三、对被害人报案、控告的处理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述评/王燕飞
  引言
  一、整体层面:进程、主题以及特色
  二、个体层面:内容、特点以及贡献
  三、整体个体:评价、出路及前景
 清代监守自盗罪刑罚体系研究/秦化真
  一、监守自盗刑罚体系演变史
  二、赃银追赔制度
  三、监守自盗刑罚体系的司法考察
  四、逐步轻缓化是清代监守自盗刑罚体系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第三代囚犯/张晶
  一、“代”与囚犯的“代”
  二、第三代囚犯的证成
  三、对策:社会与监狱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