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从三个纬度看日本民法研究:30年.60年.120年/法学名篇小文丛
编号:64808
书名:从三个纬度看日本民法研究:30年.60年.120年/法学名篇小文丛
作者:(日)大村敦志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15-7-1
入库时间:2015-8-21
定价:25元
[图书内容简介]
 日本民法近30年来,以1998年时逢日本民法典实施100周年为节点,其前后的主流研究从解释论转向立法论,并分别通过单行法立法和对民法典修改对现行民法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特别是现在进行中的债法修改更是欲对日本民法进行可谓脱胎换骨的改造。本文正是以日本民法急剧变动的历史为背景,结合自身研究对日本民法学这段历史的立体素描。作者从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后进入民法研究世界是在1982年,今年正好满30年。关于近30年日本民法的研究动向,作者曾经在2010年刊行的日本的杂志上对其特征做过总结。来中国时有几次作报告的机会,所以作者也想借此回顾一下自己30年来的研究历史,将自己研究过的问题分几个题目归纳总结并做进一步的探讨。当然,我个人所涉猎到的研究课题是有限的,自己的研究历程绝不能概括这30年日本民法学历史的整体。但是我想,通过考察一个学者在30年研究生活中曾对什么样的问题抱有过兴趣,或者可以看出这30年日本民法学界历史的一个侧面。作者主要的研究领域,按照所展开的先后是契约法、消费者法、亲族法、民法总论。从民法的体系考虑,本文将这次在北京作过的四个报告,以民法总论、契约法、侵权法、亲族法为序依次排列,作为我30年来对民法研究的些许感悟报告给中国学界,期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与中国的同行们展开更深入的交流。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日本民法研究的30 年
——研究的对象
Ⅰ . 正论:民法典的意义、对象、编成
一、引言
二、民法典的对象与编成
三、民法和民法典的意义
四、结语
Ⅰ . 辅论:“关于民法与民法典的思考”及其之后所想到的问

一、引言——题目的选定及其内容
二、“关于民法与民法典的思考”的整体内容
三、“ 关于民法与民法典的思考”的具体内容——民法与民法
典的各种形态
四、“民法与民法典的思考”论文之后的研究
Ⅱ . 正论:“人法”与不法行为法的重构
一、引言
二、何谓“人法”
三、从不法行为法看“人法”
四、结语
Ⅱ . 辅论1:日本债法修改与不法行为
一、引言
二、置于债权编之内——作为债权发生原因的不法行为
三、置于债权编之外——作为救济方法的不法行为
四、结语
Ⅱ . 辅论2:日本民法中的“身心”与“生活”
——以“人格”与“人身”作为对接“人法”的
线索
一、引言——成年监护制度10 周年
二、作为课题的“人”
三、“人”的领域
四、“人法”的构想
五、结语——发现“人法”
Ⅲ . 正论:婚姻家庭与非婚姻家庭
一、引言
二、家庭法的研究——以《家族法》一书为中心
三、家庭法的立法——2011 年亲权法修改之前
四、结语
Ⅳ . 正论:契约正义与公序良俗——典型契约
一、引言
二、《公序良俗与契约正义》——契约内容的直接性规范
三、《典型契约与性质决定》——契约内容的间接规范
四、结语


第二部分 日本民法研究的60 年
——研究的前提
Ⅰ . 正论:物权法的基本问题
一、引言
二、所有权的移转
三、所有权的性质
Ⅰ . 辅论:从日本法看“中国物权法中的所有权制度”
——评渠涛报告和陈华彬报告
一、引言
二、物权法(民法)疆域——规定什么?
三、物权法(民法)的背景——如何考虑?
四、结语
Ⅱ . 正论:日本继承法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二、具有特征的制度
三、继承观的变迁
四、结语


第三部分 日本民法研究的120 年
——研究的方法
Ⅰ . 正论:20 世纪的日本民法学
一、引言
二、三种要素——主体、方法、功能
三、大正期(1921~1933)的日本民法学
四、占领期(1945~1955)的日本民法学
五、经济增长期(1968~1981)的日本民法学
六、其后的民法学
Ⅰ . 辅论:地震灾害与日本民法学
——以借地借家为素材
一、引言
二、借地借家法的展开
三、民法学的展开
四、结语
Ⅱ . 正论:今后的民法学
——日本民法学的现状(2001-2011)与课题
一、引言
二、立法的方法
三、教育的目的
四、对东亚的发现
五、市民社会的确立
六、结语
Ⅱ . 辅论1:日本民法修改的现状
——以民法(债权法)修改研讨委员会草案为中

一、引言——第一、第二、第四准备会的担当部分
二、中心部分
三、周边课题
Ⅱ . 辅论2:日本民法修改中的消费者法问题
一、引言
二、本论
三、结语
Ⅱ . 辅论3:“未建成(Unbuilt)”的民法学
——在债权法修改“连战连败”之后
一、引言
二、因何而败——没有市民社会的民法(市民法)修改
三、今后当如何——在民法(市民法)之下实现市民社会
四、结语——面向“塑造人的民法学”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