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
编号:68489
书名: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
作者:钭晓东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6-3-1
入库时间:2016-5-4
定价:69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稿就“保护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实现可持续发展;规范遗传资源获取与促进惠益分享,实现协调发展;促进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享有与环境保护双赢,实现全面发展”三个层次重点论证。进而通过“他山之石:国际、国外的法制实例分析借鉴”,对我国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战略的理念拓展与对策设计提出建议。

[图书目录]
"目录
导论文明演进•科学发展•遗传资源知识产权问题
一、传统与现代对话中的文明演进与科学发展
二、可持续、协调、全面:科学发展的三大特性及指引
三、当科学发展延伸至遗传资源及其知识产权领域
第一章现代化进程中遗传资源知识产权问题的缘起
一、遗传资源的内涵界定
(一)关于遗传资源的界定
(二)有关遗传资源中传统知识内涵的进一步解读
二、现代化进程中遗传资源的锐减与流失
(一)现代化进程中遗传资源的锐减
(二)现代化进程中遗传资源的流失
三、凸显的“生物剽窃”问题
(一)生物剽窃的内涵界定
(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运行不充分是“生物剽窃”的重要成因
(三)“生物剽窃”所致的不良影响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需求: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一、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日益受关注但成效不彰
(一)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全球性议题
(二)系列议题的谈判与磋商进展缓慢
二、传统知识的特征分析
(一)相关法律文件及组织对传统知识特征的分析
(二)传统知识的六大特征
三、传统知识的可知识产权性困局:特征带来的难题抑或契合?
(一)传统知识的传统性与现代知识的矛盾难题
(二)传统知识的“传承与动态发展”性与知识产权保护期限难题
(三)传统知识的地域依赖与现代技术的产业化复制难题
(四)权利主体群体性与知识产权私权性的矛盾难题
(五)相对公开公有性与新颖性难题
(六)非文献性与权利客体不确定性难题
四、传统知识可知识产权性的现实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彰显
(一)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人权保障的“可持续性”
(三)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性”
第三章协调发展的内涵需求:遗传资源获取的规范与惠益分享
一、遗传资源之知识产权惠益分配的失衡及其症结
(一)遗传资源之知识产权惠益分配的失衡
(二)症结之一:遗传资源的分布失衡
(三)症结之二:价值评估的失衡
(四)症结之三:利益博弈的失衡
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配的失衡矫正:惠益分享
(一)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享的法理基础:关民共享理论
(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享的现实基础:“遗传资源的
提供行为”的价值评估
(三)遗传资源惠益分享中的知识产权功能分析
三、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享中的制度设计
(一)事先知情同意制度
(二)专利申请中的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制度
(三)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享的模式
四、关民共享遗传成果、共促现代文明:“协调发展”内涵的
彰显
(一)走下“激励”的工具神坛,在“利益衡平”中合理制衡
知识产权
(二)警惕沦为利益集团的谋私工具,伤及公共福利
(三)警惕利益分配的新失衡,使“弱势主体”再错失发展机遇
第四章全面发展的内涵需求:环保与知识产权惠益享有的双赢
一、环境利益与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的矛盾与契合
(一)一个首先需要说明的问题:知识产权具有“正负生态效应”
(二)环境利益与知识产权惠益的冲突与协调
(三)遗传资源保护的内在需求:环境管制
(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主体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享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机制设置
(一)须遵循的环境风险预防原则
(二)遗传资源获取及相关技术研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关于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环境审查
(四)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授予的“环保性”标准要求
(五)环境保护应成为实施强制许可的重要理由
(六)在“侵权界定及损害评估”中应体现环境价值的判断
(七)遗传资源领域的生态补偿
(八)生态专利共享模式的探索
三、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同共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拓展
(一)遗传资源知识产权关系调整中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
(二)环境法律制度与遗传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对接
第五章他山之石:国际、国外的法制实例
一、FAO、WIPO、IHRF等的探索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努力
(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实践
(三)国际人权论坛(IHRF)的主张
二、CBD、TRIPS等的规定
(一)《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相关规定
(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相关规定
三、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哥斯达黎加、乌干达的立法
(一)美国的相关实践
(二)澳大利亚的相关探索
(三)印度的《生物多样性法》运行
(四)哥斯达黎加《生物多样性法》的相关探索
(五)乌干达《国家环境法》及其授权条例
第六章我国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战略的理念拓展与对策设计
一、我国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战略的理念拓展
(一)价值目标深化:知识产权战略之环保内涵的夯实
(二)法治资源唤醒:制定法与民间法的互助
(三)方法论融合:个人主义危机与集体主义方法论的引入
二、我国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战略的具体对策设计
(一)新的权利类型:遗传资源信息权
(二)调整对象的拓展:传统知识保护
(三)程序层面的保障:事先知情同意与来源披露
(四)遗传资源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的环境审查
三、权利博弈下的延伸思考:以遗传资源信息权为基点
(一)遗传资源信息权的所有权模式探考
(二)遗传资源信息权与知识产权的博弈:碰撞冲突中的制度
平衡
(三)环境权与遗传资源信息权、知识产权的博弈:生物多样
性保护制度
第七章传统与现代对话之间:当知识产权延伸至遗传资源领域
(代结语)
一、一个新制高点:后TRIPS时代的遗传资源
(一)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面临新挑战
(二)后TRIPS时代“国家战略定位”面临新机遇
二、系列质疑与风险:后TRIPS时代的遗传资源
(一)“嫌贫爱富”倾向?——知识产权面临的质疑
(二)“反公有物悲剧”?——需要警惕相应风险
三、后TRIPS时代与新型文明演进中的遗传资源知识产权
制度完善
(一)可持续层面的引领:将传统知识纳入保护视野
(二)协调发展层面的引领:规范遗传资源获取与促进惠益分享
(三)全面发展层面的引领:注重环境利益与知识产权惠益的
共生
(四)知识产权法与环境法的部门法对接
索引
后记
"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