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法学论丛)
编号:7566
书名: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法学论丛)
作者:彭冰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01-11-1
入库时间:2002-5-17
定价:12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自从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之
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抵押贷款支撑证券市场在美国已经成为仅
次于美国国债的第二大证券市场。在欧洲和亚洲,资产证券化也正
在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本书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法律分析,试图
解释资产证券化具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以及会产生的负面效
应,并试图提出避免这些负面效应的建议。
本书先在导言中对资产证券化的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资产证
券化首先是一种融资方式;然后,在第一章中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
一般流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该章首先研究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
法律学者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分析,包括“炼金术”理论、信息成本减
少理论、促进分工理论和破产隔离理论。通过研究、比较和分析,本
书认为破产隔离理论对资产证券化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因此,本书
接下来详细研究了美国破产制度对担保债权的影响,以检验该理论。
实现破产隔离的最主要手段就是风险隔离机制,而风险隔离机
制主要涉及资产转移和SPV的构造两个方面。在接下来的章节中,
我们分别研究了资产转移和构造SPV在美国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资产转移在美国主要涉及到欺诈性转移、重新定性和真实出售
等问题。其中重新定性的法律在适用中存在一定的混乱(第三章)。
构造一个远离破产的SPV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至关重要,主要存
在的问题是美国《破产法》中所涉及的实质合并原则。但无论SPV
离破产有多远,都不能保证SPV永远不破产(第四章)。
随着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广泛使用,风险隔离机制也受到了实
践的挑战。第四章研究了两个失败的资产证券化案例,以说明风险
隔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法律在对资产转移重
新定性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本书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第五章)。
第六章主要研究了资产证券化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这种负面
效应主要表现在损害了发起人的无担保债权人的利益和侵权制度。
本书利用经济学上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尝试着提出了一个建议:通过
适当扩大发起人公司董事的信义责任,把资产证券化的外部性内
部化。
第七章是对本书研究成果的适用。通过适用破产隔离理论,本
书认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可以适用的理论基础是可以避免中国担保
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接下来本书详细研究了风险隔离机制在中国适
用的可能性和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结论是因为中国法律的不
确定性,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在中国能否成功,也存在着极大
的不确定性。
最后是一个简短的结论。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破产法、担保、SPV、董事责任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