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法律之门(第6版)
编号:7641
书名:法律之门(第6版)
作者:[美]博西格诺
出版社:华夏
出版时间:2002-1-1
入库时间:2002-5-17
定价:89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中译本序

《法律之门》一书终于译完了,当译者邓子演将洋洋80万言打印整齐
的译稿放在我面前时,一直关注着译事进展的我由衷地为之高兴。本书
的书名,英文为“Before the Law”,直译应为《法的门前》,是卡夫卡的小说
《审判》中的一则寓言。寓言的内容是讲一个人站在法的门前,这个人带
着对法以及对公民与法的交往能力的厚望而来,他本以为法应该是任何
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接近的。然而,守门人挡在了人口,阻碍了这个公民
实现求见法的愿望。结合本书的副标题《法律过程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Legal Process),我想,作者的寓意是,本书不是像那个守门人一样把
人挡在法的门前,而是要把这扇法律之门打开,带领我们进入法律适用过
程中去。因此,我建议把本书的书名意译为《法律之门》。
《法律之门》是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书。在学
习法律教科书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面对这样一本书,一定会感到
十分新奇。确实,新奇感是我在阅读这本教科书之后的第一印象。也许,
这也是英美法系法律教科书与大陆法系法律教科书的重大差别。大陆法
系,包括中国,实行的是成文法典,因而法律教科书主要是围绕法条阐述
法理,具有体系性;英美法系实行的是判例法,因而法律教科书主要是通
过判例阐述法理,没有明显的体系性。由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及现行
成文法制度所决定,我们对于大陆法系的制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某种
天然的亲和力,十分容易接受。相对而言,对于英美法系的制度、理念和
教学方法较为生疏。在这种背景下,《法律之门》一书的翻译和出版,为我
们亲近英美法洞开了一扇大门。
《法律之门》可以看作是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读后感到本书
内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广泛性。本书全面介绍了英美法,它不是局
限在刑事法或者民事法的某个方面,而是类似于我们的法学概论。不同
的是,它不是浅显地陈述关于英美法的一般常识,而是深入浅出地描述了
英美法的整个适用过程。以我这个刑法学者的眼光看来,涉及刑法的专
门问题就为数不少。对于问题的探讨,可以说是十分专业的,有相当的理
论深度。比如,对于死刑是否属于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所禁止的残酷而
非常的刑罚,因而应予废除,本书通过数个死刑判例,十分生动地叙述了
死刑在美国的演变过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生动性。中国的法
律教科书,由它的法条注释性所决定,往往是枯燥的,有着一副冷冰冰山
面孔。习惯了阅读中国法律教科书的我,乍一接近本书,有着一种全然不
同的阅读快感。本书将法理、判例、资料甚至文学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法律,让人对法律油然而生亲近之感。其实,法
律并不仅仅表现为法条,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如影随形。法的理念过
并不仅仅存在于法学家的书斋里,在文学、宗教以及其他文本中都有法
理。生动可读,辅以丰富、翔实、新近的资料,使我相信本书会在中国读者
中引起良好反响。三是开放性。本书采取一种讨论式的方法陈述法理,
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是平等而没有疏离的。作者更多的是在提出问题,但
并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一本好的教科书,决不是
机械地回答所提出的每一法律问题。实际上,法律问题是形形色色难以
穷尽的,重要的是教授分析法律问题的方法。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就
能够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由此可见,本书这种开放式的、不给答案的教
学方法,确实反映了英美法系法律教学方法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法律教科书的功能是引导法科学生进入法律之门,它在法律教学中
占有重要地位。法律教科书的内容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制
度。就此而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法律教科书具有截然不同的风格。
大陆法系的法律教科书是一些高头讲章,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英美法
系的法律教科书则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虽然有时不免散漫之感。面对
两种风格遇异的法律教科书,使我对于思想与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一
层的体味。相比之下,中国的法律教科书之不足是极为明显的,以至于某
些学者把教科书这种文体称为最陈腐材料的代名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悲哀。本书的翻译和出版,也为我们熟悉英美法教科书打开了一扇便捷
之门。
《法律之门》是一本鸿篇巨制,内容广博,翻译这样一部著作,其艰辛
是可想而知的。邓子滨以一人之力倾两年之功将译事进行到底,这种毅
力确实值得嘉许,而其翻译的质量和认真精神相信也会得到读者的首肯。
邓子滨师从我研习刑法,这本书的翻译就是他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或间完成的。对于部门法的研习者,我向来主张突破法部门的围限,从法
的总体精神上去理解法。只有这样,才能使部门法的研究推陈出新。其
实,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对于学诗者来说,功夫在诗外,对于学
法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功夫在法外呢?在攻读刑法专业博士期间翻译这
样一部法理学著作,在我看来,恰恰是一条走近法、进而走近刑法的捷径,
为师者感到非常欣慰。
在《法律之门》一书即将出版之际,应邀写下自己的一些感受,是为中
译本序。
陈兴良
谨识于北京海淀蓝旗营寓所
2001年 9月 23日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